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早在三十年代就充当国民党反动派的忠实鹰犬,王明投降主义路线的追随者,“四条汉子”麾下的一员凶悍打手。最近,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我们又发现了张春桥反革命生涯的又一份罪恶见证,即继《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发表后炮制的另一篇黑文《〈作家〉读后感》。一九三六年三月,张春桥化名狄克,拋出毒汁四溢的《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一文,声嘶力竭地叫嚷“建立了国防文学底路线”。张春桥的这一卑劣伎俩,理所当然地受到鲁迅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初期,张春桥写了一篇名叫《韩复榘》的文章发表在丁玲主编《战地》上,极力美化山东大军阀韩复榘,大捧人民公敌蒋介石,狂热鼓吹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张春桥这个“假革命的反革命”,在文章中说:“这时候(指八·一三全国抗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谬论很多,理论著作却没有,象样的文章也很少,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简称《论全面专政》)可算是一篇。“四人帮”的喽罗们瞎起哄,说什么从此张春桥就成了“理论上的权威”,把他当作一尊菩萨供奉起来。可见,《论全面专政》被“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视为得意的代表作,这是确定无疑的。在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中,抓住这篇代表作,批判他们的反动的政治思想和荒谬的哲学观点,是完全必要的。张春桥的手法是林彪的故伎重演,然而花样有所翻新。林彪鼓吹什么“顶峰”,张春桥则胡说“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这就比“顶峰”还要高。珠穆朗玛峰再高也有顶,比“顶峰”还要高,那就进入了“天国”。毛主席提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张春桥就是躲在“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的云雾中,把“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搞糊涂、搞混乱、搞颠倒。  相似文献   

4.
“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为了篡党夺权,建立帮天下,用资产阶级专政代替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编造了很多反动谬论。鼓吹对革命人民实行反革命暴力,就是他这套黑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他炮制的所谓《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以下简称“论专政”),就是一篇充满着向无产阶级发动全面夺权叫嚣,鼓吹反革命暴力论的黑文,是“四人帮”射向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支毒箭。声称“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却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是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张春桥化名狄克,在反动报纸《大晚报》副刊《火炬》上抛出的一篇黑文.在深入批判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剖析这篇黑文,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四人帮"中的重要成员张春桥从来就不是什么"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投降派.《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黑文不长,但毒汁四溅,深藏祸心.它以评论小说《八月的乡村》为名,把矛头指向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鲁迅,为周扬在文艺战线疯狂推行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国防文学"的路线摇旗呐喊,直接配合了国民党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一九三五年三月鲁迅为田军的《八月的乡村》写了序,热情肯定了这本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的小说,指出这部书"有碍"于帝国主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五年前后,一向高喊对古代文化遗产要“砸烂一切”、“彻底决裂”的“四人帮”,突然对古典诗词发生了“兴趣”,江青多次吟咏唐宋诗词,张春桥在暗室里写下《有感》;“四人帮”的御用工具“梁效”几乎同时在七五年二月抛出了三篇评论古典诗词的文章,即《论刘禹锡的政治诗》(载《红旗》1975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论刘诗》),《论李商隐的无题诗》(载《历史研究》1975年第二期,以下简称《论李诗》),  相似文献   

7.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近代中国创办的颇具影响的中文报纸。“九·一八”事变前后,该报与日本侵华势力密切配合,其报道与评论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在日本关东军的帮助下,“九·一八”事变后的《盛京时报》乘势扩张,成为东北第一大报纸。本文试分析《盛京时报》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言论与作为,从中管窥在日本侵华进程中,日办华文报纸的性质与角色。  相似文献   

8.
茅盾同志的散文《白杨礼赞》是有口皆碑的名篇,现在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雷雨前》,也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这篇散文大约是在一九三四年写的,曾收在《速写与随笔》散文集里。“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闯进中国,人民残遭蹂躏,而国民党蒋介石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推行法西斯反动统治,对中国共产党、进步团体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9.
一曲“松花江上”,汇聚了多少好男儿的泪与血;“柳条湖”的爆炸声,撕裂了世界和平之梦。血与火的历史,必将有文字为证! 1986年8月,日本新时代社精装出版早川正译《“九·一八”事变史》,同年8至12月,日本《朝日新闻》日、晚两刊、《每日新闻》、《周刊读书人》等杂志先后发表专家学者文章,评介《“九·一八”事变史》。日本爱知大学江口圭一教授更据此书中观点,批洋  相似文献   

10.
“四人邦”邦刊《学习与批判》一九七四年第十一期发表了出自四川的一篇黑文——《试论西汉前期复辟的主要危险》(以下简称《试论》)。这篇黑文胡诌。西汉前期,“奴隶主阶级复辟与地主阶级反复辟的斗争仍异常激烈”,“复辟的主要危险来自那些曾为刘邦统一中国建立过‘功勋’,因而有着一定的政治、军事实力,而在这时则反对沿着进步、统一道路继续走下去的各诸侯王身上”,在这些异姓诸侯王被剪除之后,“复辟的主要危险”又来自那些同姓诸侯王。用罗思鼎的话来说,这篇黑文的“明靶子”是西汉前期的诸侯王,“暗靶子”则是我党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批革命领导干部。但是,如果说《试论》完全是拾罗思  相似文献   

11.
《三月的租界》是鲁迅先生在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一九三六年写的,成篇于四月十六日,最初发表于三六年五月的《夜莺》月刊第一卷第三期,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三省,一九三二年,成立了伪满州国,东北人民开始了亡国奴的悲惨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组织了抗日武装,奋起反抗,进行艰苦的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却对日本侵略者卑躬屈膝,步步退让,在“残山剩水”之间,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反党集团中的狗头军师张春桥,一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左派”、“老革命”自诩,但是剥开他的画皮,就可暴露他的原形——一个货真价实的国民党特务分子、地地道道的“假革命的反革命”。翻看张春桥的罪恶历史,这个出身于祖辈三代都是官僚、地主家庭的孝子贤孙,早在中学读书期间,就充当了国民党特务,积极反共,密告领导反蒋抗日学生运动的负责人和积极分子,成为国民党复兴社在济南建立的法西斯蒂组织华蒂社的“中坚”分子。一九三五年,他又混迹于上海文坛,充当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打手。他在复兴社特务崔万秋的指使下,破坏进步文艺阵营,围攻鲁迅;又摇动秃笔,写文章,编戏剧,作小说,炮制了一篇篇毒汁四溅的黑文,为蒋介石的“卖国有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功”大造反革命舆论,以此向敌人“献媚”或“替他们缴械”,博得了蒋介石的欢心和日寇的青睐,彻底堕落为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敌。对此累累罪行,必须彻底清算,狠狠批判!  相似文献   

13.
《黄帝伐赤帝》是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孙子兵法》的佚篇之一。它最早记述了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的五方五色帝的传说。对研究先秦的五行学说及黄帝的传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篇著成年代国内学界鲜有论及。马来西亚大学郑良树先生认为:“以黄帝、赤帝、青帝、白帝、及黑帝作为五帝的配置”,要到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才完成,因而佚篇  相似文献   

14.
(厂元)上海市委写作组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本系统贩卖“四人邦”的反动理论观点,(宀一)扬所谓“张春桥思想”,全(?)篡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为“四人邦”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的反革命邦政治经济学。这本政治经济学是在张春桥、姚文元及其在上海的余党直接策划和控制下炮制  相似文献   

15.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关“天京事变”的史料,众说纷纭。有的固可互为参证,有的则大相径庭。由于引用的史料及对其分析不同,结论也迥然各异。过去的论文和著作,很多把布列治门的《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和麦高文的《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作为重要史料来引用,因为这两篇报道,均自称系根据目击“天京事变”的肯能等人“口述”写成。1976年发表的英国太平天国史专家柯文南教授所著《太平天国造反者》一书中,引用了也自称根据“肯能口述”写的雷兹诺《镇江与南京》的史料,更引起一些人的兴趣。这些史料对研究“天京事变”影响极大,很有必要对它们的可靠性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一年,“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直接操纵的《鲁迅传》写作小组“石一歌”刚成立不久,张春桥就迫不及待地下达了“要搞的快”的黑指示,他们的余党心领神会,立即传令催促有关人员搞得“粗一点不要紧,一定要赶在北京之前”出书。原来在这期间,特别是在林彪反党集团被揭发出来之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多次发出读点鲁迅著作的指示,因为鲁  相似文献   

17.
“万宝山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策划武装进攻中国东北的一次试探性军事行动,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愤慨。日本作家伊藤永之介以“万宝山事件”为背景创作的短篇小说《万宝山》,作为早期无产阶级作品,受到日本文坛的高度重视,久享盛誉。在正确评价《万宝山》的社会意义与艺术特色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作者所持立场和思想倾向方面的重大失误,看到这篇“历史小说”所存在的大量有件事实、与历史相悖的败笔之处,力求公正、历史、深入、准确地对《万宝山》作出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一九七八年四月出版、现在正在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了鲁迅的重要杂文《三月的租界》。这篇杂文象匕首、投枪,直刺国民党特务狄克即张春桥的心窝,使他心惊肉跳。同时,也严厉地批判了“有人”的“田军不该早早地从东北回来”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前,日军本侵略者根据日本军部制定的《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别有用心地利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事件”,大造侵华舆论。但是,许多著述都偏重于对“万宝山事件”的介绍,而对“中村大尉事件”却未予应有注意。其实,“中村大尉事件”在日本军部制造“九一八”事变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七年,日本法西斯在进攻芦沟桥之后,于八月十三日,又疯狂地在上海发动战争。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同时也由于日寇的行动打击了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和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在“八·一三”起来作小小的抵抗。就在这场“抵抗战”中,充当国民党特务的张春桥,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调查,匆匆忙忙地于八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国闻周报》第十四卷“战时特刊”上,抛出了一篇题为《中国为甚么胜利的》报告文学。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