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苑申成 《社科纵横》2009,(9):24-25,2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目标的顺利进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选人用人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论断,并成为邓小平领导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选人用人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把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作为选人用人的政治价值标准;二、在实践中和群众中选拔人才,注重实绩和能力是邓小平选人用人的哲学方法价值;三、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是邓小平选人用人的艺术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同志生产力思想的内容刘长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当中生产力思想是特别突出的。本文试就邓小平同志生产力思想的内容谈点浅见。邓小平同志生产力思想的内容在他的很多论著...  相似文献   

3.
张国祥 《探求》2000,(5):13-14,26
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改革总揽全局,形成了系统的改革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精神瑰宝。今天,我们学习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启示。 启示之一:改革必须义无反顾,锁定方向 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形势所迫,是中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为21世纪的前50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途径,坚持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因此,改革极为必要。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改革的性质是革命性变革,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方向是摒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一个带根本性的课题。对此,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作出了回答。从理论、实践和战略这三个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道路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的前途,从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并以此逻辑地推演到其他基本的内容。邓小平同志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  相似文献   

5.
他细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理论,我们会发现,邓小平同志不仅把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且还根据中国的实际,进一步对我国发展生产力的道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思想.本文拟就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探索进行分析.邓小平问志总结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呢?从方法论上看,邓小平同志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内因,利用外因.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发展我国生产力的五条道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探新严士凡,王国平什么是改革开放?一般认为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开放就是借助外国的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加快发展我们自己。人们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经过14年风风雨雨的探索与实践,终于在党的十四大上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是中国改革的历史必然,其间凝聚着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胆识和运筹帷幄的智慧。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在其改革思想中居于核心的位置。他认为,搞改革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他看来,改革开放搞活,活与不活,就在于市场运用的好与不好,所以,搞活也就是市场取向的改革。这样,改革最终的也是实质上的内容就落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上。邓小平1985年在回答外宾关于搞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发展生产力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札记赖存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之特征,把我国经济搞得更好的科学指南。通读全书,...  相似文献   

9.
宋容德 《社科纵横》2009,24(8):55-56,62
邓小平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德指向,就是把人民群众从不道德的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从不道德的普遍贫穷状态下解放出来,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大内容,并论述了它们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邓小平突破了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传统模式,把单纯以生产关系来规范社会主义的性质,转变成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结合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廓清了思想界的混乱认识,使社会主义真正步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选人用人意识新探戴君毅李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呼吁,向传统的选人用人观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一新的课题,要求我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作为党的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正确执行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有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手段——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再研究上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上,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制度与时代矛盾统一的基本方法,开辟了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路,创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系列悬而未决的思想问题迎刃而解。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新一次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和新一轮改革由政府组织推动发生了。国人都云市场化好,但关于市场化的理解有所不同。笔者就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经济学界同仁一起讨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运行体制,还是以社会主义原有制度特征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经济学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中观点纷呈,可将其归纳为二种  相似文献   

14.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中心课题之一。邓小平同志在一再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和人的发展。这里着重谈谈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政治发展和重视人才的思想。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描绘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重点是经济建设,有关的精彩论断很多,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可概括其精神。 (一)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也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得出的结论。早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指出经济工作是今后主要的政治,1980年他更明确指出:“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键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不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0多年,我们忽视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运动,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民穷国弱、国际威望不高的落后状况。鉴于过去沉痛的教训,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本质,必须运用辩证科学的方法论。 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制度指的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等,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指的是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有机整体,其内容比社会制度厂泛,包括经济制度,但又不限于经济制度,还包括生产力。显然,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而忽视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过去由于长期离开生产力孤立地研究和论述社会主义,其结果是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消灭剥削,而没有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的一种失误。 总之,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必须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离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公认”为基本指导思想选人用人──学习《邓小平文选》体会吴教练,关向东《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系统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才问题、干部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保证之一,在二、三卷中从各个角度作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粗略...  相似文献   

17.
1 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是改革开放思想的核心。他一贯倡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1950年5月就提出:“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在60年代初,又提出了著名的“猫论”,更体现了他主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但是,他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过程中,是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战略转移而实现的。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地使用“改革”一词,把“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直接相关地提了出来。1980年8月,第一次使用了“开放”的术语,把“开放”作为“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这一论述,笔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基石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人民富裕。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过去人们只是从生产关系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忽视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宣扬“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使人们“谈富色变”。…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教育思想初探王新兰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在辩证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同时,根据新时期我国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