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存在背离和重合现象.中国古代存在众多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这些政权虽然可以称为古代国家,但只能代表各自的具体国家政权.而中国古代的"中国"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概念,与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存在背离现象,但有时也用来指称政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国号"为代表的各个政权的自称,在古代"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下,这种"中国"自称与各个政权皆自称"中国"的统称仍然存在背离现象,只有在历史上中国处于统一的情况下"中国"与"国号"才会出现某种重合,这种重合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到了清朝时期最终完成,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与"国号"才最后实现了统一.另一种情况是后来的政权在追述本朝历史或议论以前各个朝代时,对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或没有递嬗关系但为自己政权所继承的多个政权的通称,这种通称虽然与一些"国号"也会出现某种背离,但基本上符合古代中国历史实际,并成为我们认识前代历史的一种准则,今天认识中国历史疆域也应该遵循这种准则.  相似文献   

2.
在<隋书·倭国传>所载叙述7世纪初倭国情况的记事中,有倭国使者说明倭王王权及倭王执务情况的生动描述.针对其中有关"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的记载,学界通说认为使者说明的内容是倭王的兄长为"天",倭王的弟弟为"日",倭王在夜间执务,日出前和"日"交换;这种执务方式是基于倭国未开化思想而出现的.但此记事可以理解为:倭王即"天"、弟为"日"这一说法是学习中国天文知识和阴阳思想的倭人自己构思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1,(4):69-73
在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舞台上,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留下了活跃的身影。他们利用自身在生产技术与文字文化上的优势,为倭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倭王统治的确立与巩固以及倭国融入古代东亚国际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古代东亚国际社会人员交流以及日本古代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的女权运动渐次展开,传统上的女性概念日趋受到人们的挑战,这些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尤其是在其<舞姬>、 <山音>、 <东京人>等"中间小说"中创造出了一个个鲜活无比、个性独具的现代女性,从多个层面反映出女性群体蕴蓄的女性意识和现代父权文化的衰落,从中也透视出这种女性意识和川端个人经历与日本群体体验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先前的川端研究者形成的共识--川端是一位男权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而言,无疑是另一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俞国 《社科纵横》2008,23(9):129-132
"九·一八"事变前后,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始终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通过时评深刻揭露日本发动事变的侵略野心和本质,质疑和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严厉批判国联及李顿调查团向暴力妥协的卑鄙行为.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唤起民族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 ,“日本”这一国号 ,与在中国一样 ,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其发音Nippon/Nihon ,也是来自古汉语发音。也就是说 ,日本这个国家是用外语来表述自己的国号的 ,而不使用诸如“やまと (Yamato)”一类的本国语。这是为什么呢 ?“日出之本”的称呼 ,显然产生于来自日本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察 ,作为自称显得有些不自然。根据最新研究 ,它与“日域”、“日下”一样 ,都是被中国称为“东夷”的名称 ,在日本的古代宫廷里已经有人认为 ,它是“日本”人自己从外部接受过来的称呼 (例如 ,《日本书纪私记丁本》 ,成书于 93 6— 943年 )…  相似文献   

7.
铜镜与日本原始王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0,(1):58-61
据史书记载,倭奴国王朝贡,光武赐以印绶;孝安帝时,倭王帅升请见;百年之后,倭女王卑弥呼遣使奉献,得特赐铜镜百枚.从帅升朝贡至卑弥呼遣使的百年间,倭国大乱.联系着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线索便是铜镜.大陆封建王朝下赐倭人铜镜始于帅升朝贡之时,却因吴人工匠东渡而使之在倭国内泛滥.最终导致倭国大乱.直至邪马台国时期,战乱稍平,女王卑弥呼才决定向魏明帝遣使,要求特赐铜镜以重新构筑倭国内统治秩序.日本原始王权在大陆封建王朝的影响力下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本文拟从铜镜这一线索入手,初探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日本原始王权本身的发展以及其与大陆封建王朝交涉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家分合,王朝兴衰,社会治乱,交替相循.易代小说描述了历史上一次次的分分合合,进而将历史的发展进程直接概括为分合论,并且认为分合的根源在于天道循环.这种分合、治乱的循环思想体现了小说家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总体概括与总结,与史学上之历史循环论息息相关.虽然小说家无不以分合大势来观照易代史,但分合大势的背后凸现的却是小说家对"分"的厌倦对"合"的思幕,体现了小说家对和平统一的衷心向往.  相似文献   

9.
试论制约日本回归"普通国家" 的"精神文化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5,(2):94-110
日本受岛国地理环境与自身历史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精神文化素质先天发育不足.在与外界的悬殊落差中,充满了"历史悲情"的"和魂"千百年来虽几度奋起积极"补差",欲与世界缩短差距,却"初衷难改".日本在外表上与外界的一致,无法弥合其心灵深处与世界的巨大裂痕与反差.日本依然习惯于在心灵深处掩藏自己,每每固执地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维护与表诉着自己.精神文化因素在理性和非理性间的徘徊与跌宕,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日本向"普通国家"回归的未来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武心波 《日本学刊》2004,(1):136-149
日本是个"特殊"而"古怪"的国家.笼罩在民主国家光环下的是传统的氏族政治原则.天皇制虽在政治领域失去了"硬权力",却在传统的文化领域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软权力".近代国家神话的幻灭,使国家成为"恶",而被美国人改造后的国家因背离了日本民族熟悉的认知体系(国体)而显得陌生与苍白.国家的功能因被阉割而沦为"半主权国家",但"吉田路线"这一因祸得福的选择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使日本成为冷战时期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