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制度趋于凝固的晋宋之际,他有没有门第观念?他对门阀制度的态度如何?这是评价陶渊明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逯钦立先生在《关于陶渊明》一文(见中华书局《陶渊明集》)的第二部分,专文论述了陶渊明的门第观念。逯先生认为:“当时最基本的门第观念或者说门阀观念”,  相似文献   

2.
创造了优美恬静的田园诗的陶渊明,他自己的思想并不平静。本文拟从陶渊明的诗文自身出发,分析一下他那动荡不宁的思想经历,看看他是在几个层面上展开这种内在搏击的。一、仕隐冲突这是陶渊明思想中第~个严重冲突。我看陶渊明的归隐有三个原因:1.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多次表述,仕途社会对他犹如“樊笼”和“尘网”,他在其中过着“心为形役”的生活,这种违背心牲的生存方式,令他感觉耻辱和痛苦(即“志意多所耻”);还在做建威参军时他就说:“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归隐多年之后,回顾那段仕宦生涯时还说:“在英经十载,…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一生都保持着对陶渊明的敬慕之念,但是,其敬慕态度以应试不第为分界线有前后不同的明显变化。前期,他往往把自己比作陶渊明,纯粹地表达出对陶渊明的亲密感情,以及在陶渊明式的世界中生活的怡然之情。但应试不第后,隐居故乡的生活没有了过去舒适、愉快的感觉。他明确知道了田园生活并不是自己的本怀。后期的孟浩然,在求仕的欲念与甘于隐居之间强烈动摇。为摆脱求仕不能的苦恼,他憧憬陶渊明的世界,但此世界不再是前期把自己比作陶渊明那般亲密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走近陶渊明     
怎样走近陶渊明?最佳的途径,是认真研读他的诗文,审慎考察他的行踪。在欣赏陶渊明人格魅力的同时,认识陶渊明的诗歌价值。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一位公认的情操高尚的隐士 ,人们多认为他在归隐时的生活是和谐的。实际上 ,壮志未酬一直是他的遗憾。同时 ,士大夫的他也未能真正与周围的农村、农民还有劳动生活融合起来。本文即是力图发掘陶渊明看似和谐的归隐生活后的不和谐 ,由此发现陶渊明诗中的矛盾的原因 ,并进而更深层地认识一个本来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6.
顾农 《九江学院学报》2021,40(3):1-6,10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就是他"质性自然",不能忍受官场的种种,当他的经济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以后就毅然归隐了.传统的"不事二姓"说以及时下存在的避免牵连说、畏罪逃跑说皆不足取信.在陶渊明的叔叔中,陶夔官位最高,陶渊明的彭泽令一职是由他安排的,另有两位叔叔是隐士.陶渊明写给青年朋友庞参军的诗表达了深厚感情和对于政局的隐忧.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陶渊明与苏轼都是与酒关系颇为密切的诗人,均创作了数量丰富的饮酒诗.这些饮酒诗既表现出相似的审美观,也有明显的不同.陶渊明以酒为诗,他的饮酒诗更多表现为对黑暗时代的退避,安守田园;苏轼因酒著诗,他的诗中有盛宋时代入世的矛盾与乐观,未能免于漂泊仕途.苏轼对陶诗有继承,他们的饮酒诗受到宗教思想影响,诗人在生活中安贫乐道,在酒与诗中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 ,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 ,也不是自然 ,而是生命自身 ,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 ,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 ,他的精神生命最终走在了肉体生命之前 ,所以 ,陶渊明为自己的生存找了很多理由 :自然、邻人、读书、回忆、写诗、颜回式的固守清贫、庄子式的纵情自然 ,并构想了乌托邦 ,写了挽歌辞、自祭文 ,但最终未能摆脱源于生命自身的形而上的孤独。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创作的许多名诗佳篇,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光彩。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诸种关系中的主要关系,因此文学作品不可能不反映蕴涵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文学家对这些关系的思考。尤其是陶渊明的诗文,大量写田园、写农事、写乡情,别开生面,独树一枝。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两个层次上透视陶渊明饮酒现象的本质。饮酒的生活化意义 ,显示了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 ,足以把他和其他隐士及放诞之徒区别开来 ;饮酒的美学意义 ,提示陶渊明的饮酒作出文化追加的贡献及由此形成的审美的结构层次在陶诗鉴赏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之称有两个含义,一是历史上的陶渊明,另一个是真实的陶渊明。真实的陶渊明具有二元对立的人格结构,他在文化人格和世俗人格的左右下,对人生、名声和仕途有着矛盾的观点,这缘于陶渊明性格上的的克制性。从他对酒、对琴和贫困的自述中可以得知他在为人上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2.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曾提出,陶渊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古代绘画中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现存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自四十一岁归田,至六十三岁辞世,迄未再涉仕途。历来论者们最感兴趣的陶渊明的归隐问题,就是针对他生平中的这一段提出来的。钟嵘最早在他的《诗品》中送给陶渊明以“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这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种过于皮相之论了。别的不说,即从陶渊明之后既有隐逸经历又以诗人见称者来看,情况就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日隐逸文学的异同——以陶渊明与西行法师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日本古代文学史上都出现过隐逸文学,陶渊明与西行法师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西行法师被称为日本隐逸文学的第一人。陶渊明与西行法师都在隐逸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他们所处的时代特点、隐逸动机、所创作的诗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生活于乱世,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从隐逸动机上来看,陶渊明及中国的隐逸者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西行法师及日本的隐逸者则更多是出于宗教上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论     
到了七世纪末已经分别有了四部陶渊明传,尽管这四部传记并非是毫无联系的.这些传记非常简单,根据较近的观点来看,这些传记中几乎没有什么精确和真实的材料,当然也就很难称得上是“传记”.它们原打算成为陶渊明一生的记录。但陶渊明在他所处的时代的政治历史中的作用事实上是微不足道的,这样一来,对这些传记的作者们来说他的一生便缺乏显著的材料;因为根据大家公认的对传记概念的理解,传记应当力求以政治事件为线索来写一个人。陶渊明主要是一位诗人和作家,关于他的一部文学  相似文献   

16.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17.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农耕文明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阅读的弊根是把陶渊明放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框架中来审理。其实陶渊明出任的直接原因是贫、饥,上有老下有小,而归隐是由于他生于乡野,官场生活终不适应。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人中,唯有他笔下的田园世界呈现"可居而可赏"的境界。他的诗风是农耕气质的伟大象征。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分量和意义堪与屈、李、杜比肩。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君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他在晋末宋初的政治社会变迁年代,形成了自身的君主观念体系,而其君主观念的核心以及特色就是无君思想。本文试图从陶渊明生活的君权削弱的时代背景来研究其君主观念,特别阐释其无君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诗歌中出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意象,如"鸟"、"风"、"山"等,陶渊明将自己的思想付之于这些意象之中,这些意象不但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在此从介绍陶渊明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相关资料入手,一并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诸如"鸟"、"山"、"风"等意象的意蕴及陶渊明赋予其中的个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