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探索分析了曹雪芹为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命名的深刻寓意 ,指出了作者借神话中补天的顽石 ,表现贾宝玉棱角分明 ,不向封建势力妥协的叛逆性格和斗争精神 ,揭示了其假宝玉 -真顽石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充满着寓意,其框架结构和小说的人物、事件所展示的寓意与佛教精神有着相通之处.具体特征表现在主人公对一系列死亡事件的连绵不断的顿悟,以及小说中的"大海"、"船长"的象征含意和"船"的寓意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以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情感历程的比较来看张爱玲与曹雪芹对"情"描述的异同.曹雪芹笔下的"情"纯美而高尚;张爱玲笔下的"情"凡俗而卑下.但他们对"情"的最终指向都是"空".  相似文献   

4.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充满着寓意 ,其框架结构和小说的人物、事件所展示的寓意与佛教精神有着相通之处。具体特征表现在主人公对一系列死亡事件的连绵不断的顿悟 ,以及小说中的“大海”、“船长”的象征含意和“船”的寓意中。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之"情"可谓意蕴深远。贾宝玉的情感以"情不情"为特征,是一个包含了"色欲"与"纯情"的情感世界,寄寓了作者"情"的理想。黛玉之"情情"与宝钗之"情时"分别代表了宝玉的两种情感诉求而不可兼得。"兼美"钗黛的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知"情"之人,是作者将两种情感糅合在一起的一个尝试。饱含着作者审美理想的秦可卿早早地退出舞台,为小说的结局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主体之死”,而主人公死亡的原因来自他们与外部世界之间无法调和的紧张关系,因此理解外部世界的寓意是理解主体死亡的钥匙。从卡夫卡的个人经历和20世纪西方社会文化语境出发,小说中外部世界的寓意可以理解为以下几层:一,日常琐事构成生活世界;二,他人话语构成的规则世界;三,失去逻辑的混乱世界。本文旨在通过挖掘对主人公造成困惑的外部世界的寓意,分析卡夫卡小说主体死亡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汉语中,"命"有三种词义:一是命名、命令,即语言之命;二是生命;三是命运.每个人对"命"都无法逃避,从古至今,如何对待"命"始终是人一生中的重大问题.庄子对"命"有其卓越于世人的见解,而<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对"命"亦有深入的思考.从贾宝玉弃置语言之命、涵养生命之命、超越命运之命三个方面来分析庄子思想对贾宝玉"命"的观念的影响,从而探讨庄子思想与贾宝玉形象之间的文化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世俗理想以及作家曹雪芹的美学理想是"钗黛合一",但作者的钗黛合一却是有倾向性的;思想的一致是宝黛爱情的基础,共同的反封建和追求共同的人生理想是宝黛爱情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9.
《新石头记》作为晚清的一部重要小说,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旅行叙事,小说同时使用了晚清最为常见的"乡村—城市"之旅、南北之旅、乌托邦之旅三种旅行模式来描述主人公贾宝玉的行程。不难看出,上述旅行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顺次递进的逻辑关联,它们不仅连贯地描述了主人公的游历过程,还动态地表现了旅行者精神世界与思想认识的升华过程。生逢衰世的作者也正是借助小说中的旅行叙事,利用文学这一形式阐释了自身的国族想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互为参照,于异域形象的共相特征中探求其经典意义。在文本解读中,笔者认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浮士德都经历了情色之旅、灵之旅和死亡之旅的悲剧人生历程;都以女性为一端,并寄予相似的寓意;就悲剧而言,他们都以内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人类在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实现了灵对肉的超越。而肉的解体,灵的飞升,也正显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共通本质。  相似文献   

11.
"庆阳石造像与古石刻艺术鉴赏研讨会"是一次由地方政府与学术研究单位联合举办的讨论陇东古石刻艺术价值的学术会议。与会代表就陇东石造像与古石刻的特征、石刻断代、佛教艺术资源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借女娲炼石补天、木石前盟等古代神话故事创造了新的长白山亚神话,并将美丽的灵石传说运用于小说的构思,强化灵石崇拜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建构虚拟的太虚幻境,借用宝镜春囊的魔幻效应,展示了满族古老的纯情文化和异彩纷呈的萨满神界。  相似文献   

13.
"禹生于石"神话传说与石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是力量和神圣的象征,又有丰产和助产的作用,凝聚着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某些因素;"禹生于石"这一神话传说植根于石的深层文化意蕴,隐藏着上古历史与艺术的原始意味;作为叙事原型,它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诞生、<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玉石奇缘均源于此.  相似文献   

14.
从矿物学的角度,可以讨论矿物折射率的高低、岩石内部矿物的排列方向、主要含铁矿物的种类、矿物的解理及矿物的特殊光泽对石材表面光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蒙古国考古文化遗存中,有一种墓葬习俗与红山文化的积石冢的外部形制非常相似,那就是墓上积石的“石堆墓”和“石板墓”文化。虽然红山文化积石冢与蒙古国的“石堆墓”“石板墓”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巨大,很难做大范围的跨时空比较研究,但将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外部形制、墓葬构筑特征进行一个粗线条的梳理,以期对红山文化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积石为墓的葬俗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即蒙古国“石堆墓”“石板墓”与红山文化积石冢之间,在埋葬习俗方面具有相似性,它反映出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天圆地方”观念的形成,对万物有灵世界及灵魂观念的虔诚笃信。  相似文献   

16.
《第一块石头》(The First Stone)是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Helen Garner,1942—)的一部"虚构批评式"(ficto-critical)非虚构作品。作者在事实和虚构之间书写,围绕1991年底发生在墨尔本大学奥蒙德学院的一起两位女生指控她们的院长性骚扰的事件展开个人化、主观性的评述,对传统女性主义性与权力关系进行反思并发起挑战,建构了一套后女性主义的新型话语。加纳质疑女性的受害者身份,指责年轻一代女性主义者将身体用作对抗男性的武器,在两性之间燃起战火与硝烟,最终将男性变成了女性主义的受害者。她指出,后现代时期倡导多元、宽容和谅解,女性主义者要力求化干戈为玉帛、寻求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9):22-22
写法指导第一,按时间顺序观察。可以按一天当中时间变化的顺序观察,也可以观察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第二,按空间顺序观察。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地观察;也可以是从远到近到远地观察。同学们在写景物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观察的顺序来写,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方位词。这样,文章的条理就会非常清楚了。  相似文献   

18.
著名摩崖石刻《瘗鹤铭》是焦山摩崖的滥觞之作,后世寻访《瘗鹤铭》的摩崖石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瘗鹤铭》,也就没有今天的焦山摩崖。《瘗鹤铭》对唐、宋、明、清相关的书法石刻源流有非常深刻的影响,焦山寺僧为摩崖石刻的发展兴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石写下的历史,也是一部独立的三峡石文化史。三峡石文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局部三峡石文化予以评价或关照,没有把三峡石文化作为整体来考查,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三峡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历程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