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透过职业阶层、教育与政治资本三个重要因素,侧重分析了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家力量对劳动力市场中收入分配的影响。在国家规制影响较大的劳动力市场部门,职业阶层间收入差距较小;人力资本回报的提高受国家改革计划的影响明显。而在新生的市场经济部门,不仅阶层间收入不平等扩展迅速,而且体力劳动者的市场境遇也大大低于国有部门和集体部门。由于更多地受国家政治过程的影响,政治资本对改革后新生代劳动力的工资收益的影响呈现出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而快速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FDI影响收入分配的微观机理,主要通过边际收益产品影响收入分配,并在劳动力选择方面为人力资本投入提供较高的补偿,且由于商品市场的垄断地位,为高收入分配在利润获取上提供可能。微观上的收入分配影响,通过宏观的投资、对外贸易和就业扩散到不同地区和行业,形成了区域、产业和城乡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这种差距需要通过软硬件环境建设、劳动力要素流动和本土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鄢姣  孟大虎 《学术交流》2023,(10):107-119
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2013年和2018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高收入行业中的女性占比在2002—2018年间有所下降。采用排序Probit估计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本显著增加了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概率,而年龄对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从2002年的“年轻就是资本”,转变为2018年的倒U形曲线关系。农业户口对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影响在2002年和2013年不显著,到2018年变得显著正相关。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农业户口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户籍壁垒在降低;二是这些女性是经过极度选拔和筛选后进入高收入行业的,这种极度选拔和筛选会带来收入补偿效应。政策启示是:如果要缩小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业性别差距,消除女性进入高收入行业的准入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林  田丰 《社会》2010,30(1):69-87
本文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中国教育收益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收入差距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2008年进行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分析了以教育年份、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为表征的人力资本因素对劳动力市场上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的影响,这种经济社会地位是以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状况来界定的。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不同的社会阶层,教育收益率是有很大差异的,但这种差异主要是受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而社会保障状况的差异则主要是受户籍等制度因素的影响。本文由此引申出的结论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二元分割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社会分层机制。  相似文献   

5.
1985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也不断提高.1985--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平均贡献率为15.48%.进入21世纪,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加快,超过农村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差距贡献率也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且基尼系数在2007年越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因此,政府在制定缩小收入差距的分配政策时,应对防止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改革以来行业收入相对排名变化的剧烈程度.通过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的对比,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以及90年代中期左右的企业改革先后引发了中国行业平均工资排序的剧烈变化.一些具有垄断特征的行业的平均工资,或始终维持较高水平,或在改革中不断跃升.然而,在进入2000年之后,行业收入差距的模式就陷于僵化,总体而言,垄断行业高工资这一基本格局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意味着,如果缺少有力可行的反垄断政策,未来控制行业收入差距的前景就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在从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型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劳动力的部门间资源转移。影响日本劳动力部门间资源转移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的过剩供给与高文化素质、农业部门自身的变革、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以及日本政府的政策推动等等。通过劳动力部门间配置结构的改变,提高了日本整体的劳动生产率,缩小了日本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收入差距,推动了日本的经济发展,维护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对于实现日本经济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12月19日发布的《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称,10年来,全球虽有2.5亿新增女性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女性与男性间参与经济机会的差距并没有缩小,2015年的女性薪酬水平仅与10年前的男性收入持平。报告对全球145个国家不同性别人群的经济参与机会、教育机会、政治赋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如何在平衡区域发展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东部沿海和城市地区集聚,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区域和城乡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成因.由于收入差距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利,近年来中国更加重视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平衡区域和城乡的发展,但并未有效地遏制区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正确的平衡发展措施是打破区域间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向沿海地区和城市集聚,同时,对落后地区和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使平衡区域和城乡发展的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疏理,从农民工总量规模、结构分布、对输出地贡献和对输入地影响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民工的总体性状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在总量规模的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各调查的统计口径,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发布的农普调查数据,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已达1.3亿,此处数据不含随外出从业劳动力外出的非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经商者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行业分布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长距离迁移占很高比例。农民工跨区域转移这种就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已有研究估计对GDP增量贡献在20%左右。从输出地来看,总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收入状况的改善,但也留下了数量庞大的留守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回归分析,试图检验在市场转型下的企业制度和社会环境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年限、本企业工龄等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和性别也有显著影响;企业制度中的工种对工资有显著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性。企业所属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对工资没有显著影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缺工情况同样如此。社会资本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由此认为,农民工的工资是处于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一端,是高度市场化的,缺乏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或晋升机制,也少受劳动力市场用工情况变化影响,没有地区性差异,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刚性的低工资。  相似文献   

12.
职业是决定就业人员劳动收入,继而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重要变量。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的子样本,对职业与收入差别之间的关系做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职业间收入差距可以解释城镇就业人员收入总体差距的12-17%。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各职业对就业人员人力资本上的要求有差异,从而导致了职业间劳动要素报酬上的差异;二是劳动力市场、地区分割所带来的不同职业问人员自由流动的障碍,造成了这种收入差别。前一种原因强调了人力资本的作用,这应当是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成效;而后一种原因反映的却是现阶段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因此,为了缩小职业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我们还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尽可能地排除由于市场、地区分割造成的不同职业间人员自由流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对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中国近二十年的情况来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若剔除实体经济行业中的垄断行业,差距则更大.整体而言,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偏向于虚拟经济行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不仅扩大了居民整体收入差距,而且导致经济资源不断向虚拟经济行业集中,投机性投资需求和社会不满情绪增长,并损害了经济效率.因此,应采取措施遏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一方面促使城市农民工市场的供求态势发生了逆转,增进了个别劳动关系的和谐。但是,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出现二次扭曲,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随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而缩小,集体劳动关系也没有得到很大改善。这些与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不充分,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促使劳动力市场趋于均衡,从而使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都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5.
李骏 《社会》2016,36(3):64-85
近十多年来,鉴于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用经验数据研究劳动者与工作之间的教育匹配(尤其是过度教育)对收入回报的影响。但是,已有文献较少考虑过度教育的选择性问题,也很少对高学历劳动者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使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分析高学历劳动者的教育匹配与收入回报。研究发现,即使是在考虑了选择性之后,过度教育者的收入仍然显著低于适度教育者。同时,对家庭背景、学校出身、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四大影响因素的考察还发现,过度教育确实具有负向选择的特点,那些拥有较低人力资本和较差出身背景的人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  相似文献   

16.
乔榛  张志欣 《学术交流》2023,(8):87-100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分配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国解决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复杂,且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数字经济时代,城乡间的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或数字鸿沟成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因素。数字鸿沟在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表现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据要素不平衡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引入替代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后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因此,我国未来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方面,必须重视城乡数字鸿沟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策略来消解城乡间存在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4,(6):20-24
中国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泰尔指数为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选取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居民收入数据,比较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泰尔指数、城乡间和城乡内的泰尔指数,并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更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农村教育和农民工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差异对外出务工动机、途径、行业、回流和收入的影响,认为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与收入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最后提出了若干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项目调查提供的CHIP数据,利用明瑟收益方程,采用Heckman两阶段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探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水平与个体收入间存在着正相关,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的逐级增长推动着个体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样本选择偏差与遗漏变量的存在,致使OLS对教育收益的估计,存在着向上与向下两种情形的估计偏误,控制性别、 民族、行业性质等个体特征差异后,城镇居民的整体教育收益率由大众化前的19%,增至大众化后的37.8%;高教规模扩张带来的劳动力市场持续供给,并未引致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下降,大学教育收益率由13.9%上升到了16.43%;工作经验的积累、 人职匹配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顺延,是研究生人力资本收益率略微回落至12.23%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研究生教育收益最大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娟  张广胜 《创新》2011,5(4):59-63,135
通过对劳动力流动和收入分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基于1989~2008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0计量软件,建立联立方程组,运用似不相关方法实证研究农村非农就业对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省际间城乡收入不均等;从中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实证结果看,农村非农就业有利于缩小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不均等,但扩大了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不均等,且农村非农就业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