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文学的问世不仅极大改变了文学的写作生态,改变了文学文本的存在形式,也改变了文学传播、阅读以及批评的原有格局,而且对传统文学的发展与存在也产生了诸多具有实质性的影响。网络文学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把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性简单等同于网络文学的特征;对网络文学的理解依然存在认识误区;未能真正区分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的基本特征;未能从理论上真正厘清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文学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怎样切近当前的文学创作现实,使其更具有实效性?我以为,关键的问题是实现批评方法的更新。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斩的批评方法——体验批评。体验批评重视体验在批评中的作用,强调批评者对文学文本的阅读体验,目的是通过对文本的体验还原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因而,体验批评就是一种还原的批评、描述的批评和内在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席超 《唐都学刊》2014,(5):64-69
陈忠实前期作品一直写当下的生活,善于从道德角度切入,在变态心理和爱情描写上也多有探索,塑造了一系列新的人物形象。经过15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历练,他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20纪世80年代中后期,作家经历了伤痕文学、先锋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思潮,阅读了大量外国传入的文学经典。他反思自己以往的文学创造,实现了自我剥离,他远离了写当下生活的题材,转向历史,转向人物内心,遵循文化心理结构观点,写出了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实现了自己写作的转型。他抓住了作品《蓝袍先生》中的语言感觉和创作状态,经过充分的准备,以沉静的状态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白鹿原》,奠定了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梁丽清 《生存》2020,(7):0008-0008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借鉴语文学科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将课文、课后练习和单元训练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完整的语言学习和训练系统。阅读因写作而升华,写作因阅读而渊博,阅读和写作是一个天然的、有机的统一体,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写促读,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 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读带写,增强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全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龙亚 《生存》2020,(14):0009-0009
生活是学生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情感是写作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视艺术批评并不简单地是电视剧作品意蕴、内容的发掘,它与电视剧创作具有同一性,是在电视剧作家完成其作品的一度创作基础上进行新的开拓──二度创作。而电视艺术批评视野对二度创作又具有导向、限制、整合与重构作用。因此,电视艺术批评肩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它应该站到自己应占据的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7.
吴晓 《浙江学刊》2002,(6):52-56
九十年代出现的诗歌个人化写作 ,是新时期以来诗人主体意识的全面觉醒和诗的本体意识的全面复归的产物。个人化写作的个性化、隐秘化特征源自生命的深层体验 ,因而个人化写作属于“体验的艺术”。在个人化写作语境下 ,诗歌阅读与批评应当调整自身的立场、姿态和策略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 ,即是“原生命批评”。  相似文献   

8.
论因特网给文学研究带来的课题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因特网带来了新型的文学创作方式在探讨新兴的网络文化及其对作家创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远影响时 ,有专家认为 ,“在电视时代 ,文学在影视传媒冲击下有被边缘化的趋向 ,但在后电视时代 ,随着个人化媒介———电脑的出现 ,文学也将趋向个人化 ,从而获得新的生机 ,恢复应有的尊严。”〔1〕在网络时代 ,网上创作将成为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作家在自己的电脑上写作时 ,读者可以通过因特网同步阅读作家写作的每一章节 ,彼此能够就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命运和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作家可以采纳 ,也可以不采纳 ,读者也可按自己的想法改写或续写…  相似文献   

9.
默文婷 《生存》2020,(10):0009-0010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缺失生命探索和生活认识。古诗,是生命与生活内容精炼表达的材料,通过古诗群文阅读意蕴的分析,提升领悟力,助推学生写作,为学生搭建一个写作平台,激发学生主体思考自我甚至他人生命、生活,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目标。本文就以高一学生诗歌自主创作为例,探索写作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0.
曹晓婷 《生存》2020,(8):0041-004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的重难点,其中阅读教学因为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知识储备,因此一直是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也是不容易产生效果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阅读教学由于有多方面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上也相对困难。新课改以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针对之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根据现阶段对学生提出的新的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和目的,同时在教学上也会形成相应的、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阅读层面上的价值认同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新世纪以 来,新的写作群体、写作方式不断涌现,使固有的理论批评体系遭到撞击、被撕裂, 从而导致理论批评不时出现失语现象。随着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非主流文学在阅读 与消费环节中的影响日益增强,这就使得上述问题转化成了新的矛盾——互相不能包 容的阅读隔膜。十多年来,网络上产生了海量的小说文本,逐渐形成了二十多种类 型;本文兼顾时间跨度和创作类型,遴选了十年中不同类型的十部佳作,并针对它们 区别于纸质媒体的艺术审美和创作特点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网络写作?网络小说?话语转变

At the level of the reading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value identity in China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in the new century. New groups of writers and new writing styles are constantly springing up and existing theoretical criticism has been attacked and torn apart, with the result that it has often lost its voice.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online lit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non‐mainstream literature in the domain of literary reading and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Consequently,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 is evolving into a new contradiction, i.e. a l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with regard to reading. In the past decade, an enormous number of novels have come out online, falling into over twenty categories. This paper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chronology and type of writing in selecting for review ten outstanding works of different genres from the last decade, stressing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and distinctive styles that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their print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文本主要由传统文本和超文本组成。隐含“超文本性”的传统文本是网 络文学的根基;而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之名唤醒 了沉睡于传统文本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潜在活力与灵性,代表着网络文学 发展的方向。超文本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 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更重要的 是,日益走向超文本的网络文学文本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 价值标准。因此,网络文学如何在持守传统的同时坚持创新,便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深 长思之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网络文学文本?超文本?互文性

Online literature contains both traditional text and hypertext. While traditional text containing “hypertextuality”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online literature, hypertext as the prevalent signifying medium of the cyberworld has awakened the latent energy and spirit of traditional text, making the latter more open, more autonomous and more interactive. The literature of “bits” points t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t de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and overturns the nature of things through decentered “online reading and writing” that is uncertain and nonlinear. Hand in hand with post‐modernism, hypertext has transformed literature's context and mode of existence. Above all, the shift to hypertext in online literature is transforming our mode of thinking and value criteria in relation to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s. We should therefore conduct in‐depth and long‐term explorations of how online literature may innovate while maintaining tradition.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的问世不仅极大改变了文学的写作生态,改变了文学文本的存在形式, 也改变了文学传播、阅读以及批评的原有格局,而且对传统文学的发展与存在也产生 了诸多具有实质性的影响。网络文学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学实践与理论研究 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把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性简单等同于网络文学的特征;对 网络文学的理解依然存在认识误区;未能真正区分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的基本特征; 未能从理论上真正厘清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文学的根本性差异。

关键词: 网络文学?写作生态?传统写作?网络写作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literature has changed not only the ecology of literary composition and the form of existence of literary texts, but also the modes of dissemin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It also substantially challenge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 four obvious problems have been highlighted in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simple equa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Internet with the features of online literature, misconceptions about online literature, in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basic traits of online and traditional writing and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online literary texts and traditional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文本主要由传统文本和超文本组成。隐含“超文本性”的传统文本是网络文学的根基;而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之名唤醒了沉睡于传统文本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潜在活力与灵性,代表着网络文学发展的方向。超文本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日益走向超文本的网络文学文本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因此,网络文学如何在持守传统的同时坚持创新,便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文本的持守与创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文本主要由传统文本和超文本组成。隐含超文本性的传统文本是网络文学的根基;而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之名唤醒了沉睡于传统文本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等潜在活力与灵性,代表着网络文学发展的方向。超文本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日益走向超文本的网络文学文本正在悄然改写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因此,网络文学如何在持守传统的同时坚持创新,便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代中国曾掀起文学阅读的高潮,但从1990年代始,文学阅读则进入一个缓慢的衰退期,新世纪以来,其衰退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文学阅读式微的过程中,新媒介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因文字转换成图像,接受者的感知结构得以重塑;因读屏代替了读书,阅读过程的沉思冥想无法启动。同时,新媒介还破坏了“孤独”的阅读状态,削平了接受的深度模式。从媒介文化角度看,文学阅读的式微是印刷文化遭到视觉文化重创后的结果,但由于新一代人已生活在视觉文化的环境中,他们游离于文学阅读将变得在所难免。此种阅读状况既会影响文学生产也会波及文学研究。而守护文学阅读并抵制新媒介的人,其私人记忆、感知结构甚至身体习惯恰恰是被印刷文化建构而成的。因此,游离或守护文学阅读的背后,其实隐含的是一种媒介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刘助仁 《创新》2010,4(5):30-33,37
互联网已经融入了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了一个国家赖以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而一旦出现网络危机,该国整个社会有可能陷于瘫痪。因此,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的"致命威胁"。美国政府在确立维护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完善维护网络安全的管理机制,优化网络安全的技术组织结构,健全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制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Psychoeducation is an empirically based intervention that is increasingly delivered online to individuals and groups. Low participation has been a problem for online designs that include peer support. New technology designs have been called for, and in response, we developed a model that synchronized the delivery of individual and group‐based psychoeducational activities for parent management training. We used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strategy delivered to caregivers of youth demonstrating oppositional behaviours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helping processes and peer support. This mixed methods intervention study had high rates of participant retention and positive measurable changes for two of its three psychoeducational outcome measures. When we merged the study data, we observed that mutual aid—a frequently sought goal of group‐based interventions—contributed to participant outcomes.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将在线活动与生活方式纳入到嵌入在线活动后的社会整体系统之中来剖析,则这一互动问题可分化为:作为一般社会行动的日常活动与日常生活方式的互动;作为特殊社会行动的在线活动与网络生活方式的互动。在线活动的新质特征使其具有要求生活方式转型的推动力;反之,生活方式作为在线活动的社会保障系统、目标导向系统和动力资源系统对其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样,上述两对互动体经过无数次的分化与整合,最终使得原有的社会行动体系与生活方式体系重构成为“新质的社会行动”和“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从而宣告工业社会的终结,信息社会的到来。其中,在线活动对网民生活方式的作用过程既包括其网络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也包括其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