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丁·戈迪默的第十四部小说《新生》,聚焦于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南非白人如何获得第二次生命的主题。随着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社会矛盾的隐匿化和复杂化,戈迪默从现实主义手法转向隐喻和反讽等手法的使用,以此探讨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下,白人的角色定位、赎罪心理和关系重构等社会问题及其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2.
张军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4-57
主要分析《金瓶梅》和《红楼梦》的寓意和反讽艺术。两书分别在欲和情的漩涡中,展开对人物命运和现实社会的描写,从而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悲悯。另外,两书均以强烈的反讽意味,对污浊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的嘲讽和颠覆。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小说的情境反讽与意象反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113-116
情境反讽与意象反讽是中国当代小说反讽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情境反讽通常具有现实性、历史性、虚拟性和异常性四种表现形态,对小说情节结构的设置、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凸显起着重要作用。意象反讽主要是通过意象象征体与象征意旨之间悖逆乖离的独特结合方式体现出浓郁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反讽的三种形式 :情景反讽 ,戏剧反讽和言语反讽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言语反讽的五种标志 ,以帮助读者在文学阅读中有效地欣赏反讽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反讽的三种形式情景反讽,戏剧反讽和言语反讽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言语反讽的五种标志,以帮助读者在文学阅读中有效地欣赏反讽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1):76-81
叙述反讽是一种基本的反讽性话语表达方式,旨在通过对立两项的悖逆冲突,更深刻地披显作品的真实意旨.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艺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戏谑反讽,通过戏拟性文本与母本间表层语码的相似及深层语码的逆忤制造反讽意义;语调反讽,通过叙述语调与叙述内容及表达意旨的乖离产生反讽效果;话语反讽,通过误用话语的语用规则生成反讽意味;视点反讽,通过异常叙述者的独特视角与惯常视角的相异形成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7.
张重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43-48
文章提出以下命题:明清小说的命脉在于心性;《水浒传》与《红楼梦》最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心性的精神;《西游记》是明清小说心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明清小说中的情、欲作为小说心性的展开,其状况与心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文章揭示了心性之为明清小说命脉的内在根据,同时阐述了心性在明清小说中的演变和展开。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说与江苏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明清两代,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又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仅就文学艺术而言,明清两代的江苏就名家辈出,创作和理论,出版和市场,均成就卓著,在全国举足轻重,影响深远。本文从明清小说与江苏这个视角,对江苏的小说作家和小说理论批评家对明清小说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葛永海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88-92
明清时代的苏州既经济富庶又风光旖旎 ,真可谓“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些都充分地投射在当时的小说中 ,使水乡的绮丽风光和悠久人文传统交融在一起 ,表现为种种极有特色的苏州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云春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4):480-483,488
用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来审视明清时期的小说,明代由于哲学领域中心学平民化和通俗化的影响,小说叙事的狂欢化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基本品格。从分析《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几部作品入手,揭示了文学狂欢化的演进过程。明清小说叙事渐渐摆脱历史理性的约束,通过作家思维的狂欢化、小说体裁的狂欢、作品世界的狂欢,把小说叙事推向了古典文学的巅峰。借助狂欢化诗学,找到了另一个重新审视明清小说叙事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张照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7-102
克尔凯郭尔对施莱格尔反讽的批判呈现出他们反讽在服务对象、否决程度与主观性方面的相异。但他们反讽均是苏格拉底反讽的现代发展,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的反讽,致力于反叛理性主义的禁锢与意识自由。他们还要诗人凭借反讽凌越形式、素材、写作惯性乃至创作本身,实现创制自由并导引读者解放自我。二人反讽启迪着众多现代西方作家与哲学家采取反传统写作与断片化叙事,质询与反思着自然坚实的传统和日益内化的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12.
李景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8):259-261
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的重中之重,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明清文学史格局的介绍,梳理明清小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对明清小说教学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明清小说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Z1)
明清小说多采用全知叙事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小说传统来看,仍受说书的影响;从创作主体来看,和大多数作者的创作思想相一致;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来看,得到读者对象的认同。这种模式既有其优长,也有缺陷,关键在于作者如何运用。古代小说中少有的其它叙事模式,孕育了向现代小说转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16.
邵京起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明清小说同文学美育的关系至密,其对明清人物类型理论与创作是进行现代美育的思想资料,其人物形象中昭示的民族性格是对现代美育的有益借鉴,其典型人物性格是进行现代美育的有效途径。这对真善美的观照、对民族魂的领略、对文学遗产的关注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艳花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0):61-62
从中英文字典的解释和理论渊源两个方面考察了irony一词,认为irony在中英文翻译转换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等现象。国内将其译为反讽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误读。此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对西方文化难以避免的误读误用这一客观因素外,还有借助西方优势文化建立自己强势话语以赢得竞争优势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8.
美国历史上,学者们通常都是在以国家为敌的前提下探讨言论自由,而费斯教授在其名著《言论自由的反讽》中,却提出关于以国家为敌的言论自由的三个错误:言论"沉寂化"效应、国家作为"配给者"角色的缺失、"公平原则"的漠视,费斯教授认为国家也可能成为言论自由的朋友。结合这一理论,充分认识中美两国言论自由的不同背景,可以以新程序主义为进路推动我国言论自由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突出特点不仅表现在评点形式的直观性、灵活性与开放性,而且体现在评点者本身的多重身份及其复合功能上。一方面,书商、文人、作者本人等批评群体构成了明清小说评点者的复杂主脉;另一方面,读者、作者、批评家(文学鉴赏者)的三重身份共时集中存在于小说评点者进行小说评点的具体进程中,从而使评点者在评点瞬间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文学功能和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0.
论明清小说续书的接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海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31-34
小说续书是文学史上常见的现象,明清小说续书与原著在接续方式上各具特色,大体可以分为“顺续”、“截续”、“转世”、“后代”和“借续”等五种方式。对续书接续方式的科学分类有利于深入探讨续书创作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