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银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1):43-46
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唐代的统治者把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殊意义。唐代的统治者在羁縻府州设置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适时适地、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其合理内核颇有借鉴意义,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原文静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2):49-52
有唐一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期实行以政治控制为主的都护府、都督府体制,后期转变成为以军事控制为主的军城节度使体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廷势力的下降以及边疆形势的变化:吐蕃崛起、后突厥政权的建立、东北各族的反抗,使得边疆地区的驻军大增,节度使体制建立起来,都护府、都督府以及羁縻府州都被纳入到节度使的体制当中。 相似文献
4.
浅析唐朝羁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94-396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颠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处理民族关系的羁縻政策更是为后世所借鉴和参考。唐朝在总结了历代王朝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以羁縻府州制为主体的羁縻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与交往,为唐朝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左之涛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40-43
维州地处唐朝与吐蕃斗争的前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唐蕃的长期冲突中,维州成了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在麟德二年,维州由羁縻州升为正州,仪凤二年、垂拱三年,维州又经历了羁縻州与正州的反复转换,期间也几次被吐蕃据有。在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中,羁縻州与正州的转换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这种事例不乏见于南北方的羁縻府州中,其原因涉及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孙靖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3):87-89
唐朝初年平定东突厥后,为利用突厥部族的战斗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周边形势,从而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羁縻府州制度确立后,也的确为唐朝提供了兵源,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尤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116-119
唐前期,幽州地区有一些羁縻州的胡人和汉人参与良乡县云居寺的刻经活动。慎州的袜辐酋长家族参与刻经活动,还有家族成员出家。安置内蕃袜辆的燕州胡汉混居,胡人、汉人、道士都参与佛教刻经。安置内蕃突厥的顺州也是胡汉之民皆有,存在佛教徒。这些羁縻州的文化面貌呈现多元化特征。宗教信仰的转变是内蕃胡人及羁縻州汉化的重要标志。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唐朝前期河北北部地域的文化特征和内蕃胡人的精神世界时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唐启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王朝都面临着如何统治民族地区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当,中原地区就不能安定,中央政权也难以稳固。唐王朝统治民族地区的一个主要方式,是在民族地区设立羁糜府州,实行所谓“羁縻统治”。唐统治时期,在其政治势力所及的民族地区,大都设立了这种统治机构。但唐史上这一重要问题,现行的教科书很少提及,专著论及者亦不多见。今试作此文,提出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9.
龚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3):39-44
本文论述唐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设置情形 ,即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设置数目、管辖机构、特点与作用等一一作了稽考 相似文献
10.
宋代泸属羁縻州部族及其社会文化再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声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81-86
本文在刘复生《宋代“泸夷”非乌蛮集团的民族成分》等文基础上,对宋代泸州所领羁縻州的州数、州名、獠人群落分布,以及獠人、乌蛮、羿子等族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和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1.
郭声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4):74-79
本文从历史民族地理角度 ,探讨了川西北羌族的渊源 ,认为唐初岷江上游西山地区各羁縻州的部族属于冉、左封、昔卫、葛延、向人、望族、林台、紫祖、四邻、白狗、千碉等羌人部落 ,其后又有涉题、特浪、辟惠、那鄂、渠步及西山八国诸羌内徙该地区 ,至宋 ,融合为茂州羌和维州羌 ,他们是川西北羌族可考的祖先。 相似文献
12.
李子亮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89-92
北宋麟、府、丰三州为西北重镇,毗邻辽与西夏二国,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三州之守臣,实关乎朝廷政局稳定与否,故理清守臣去就,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将三州守臣列为年表,以供同仁取用. 相似文献
13.
刘建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1-5
西夏的兵制、军队、兵种、战术等军事制度及其军事法规,既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党项民族特色。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兵力分左右两厢,设有监军司,军队属中央管辖,分为侍卫军与屯戍军,有步兵、骑兵、炮兵、水兵等诸多不同兵种,战术灵活机动,并颁布军事法典,以法治军。其军事制度在西夏国的形成、发展、壮大以及封建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海君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折氏属党项族,唐末、五代、北宋时期占有府州.折氏家族利用特殊的民族认同和地理位置抗击来自外敌的入侵,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注重清除割据势力的北宋政府,不断对府州加强控制,致使折家势力衰弱,最后在对外战争中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5.
陈冠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5-28
党项政权在其存在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迁都,每次迁都均对其政权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环境变化是推动党项政权迁都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夏州、灵州曾先后做过党项政权的政治中心,但由于长时期的人为活动和环境演变,这里已经不适合作为党项政权生存、发展的基地。在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党项人将都城迁往宁夏平原。 相似文献
16.
唐代西域羁縻府州建置年代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贵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唐朝统一全国之后,对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统治,设置了许多都督府、州,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新唐书·地理志》云: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唐朝在西域设立的都督府、州,从地域上可以分为四个地区,即:塔里木盆地诸国;阿尔泰山以西的西突厥部落;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地区;阿姆河以南地区。塔里木盆地和西突厥十姓地区属于都护统治地区,有唐朝戍兵驻防。而葱岭以西的河中地区和阿姆河以南地区则属于真正的羁縻统治地区。对于葱岭以西唐朝设立的都督府州,沙畹、冯承钧、岑仲勉诸先生都曾在地望上进行了详细考证。但他们对于设置都督府、州这一重 相似文献
17.
试论唐宋时期的蕃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本文通过唐宋时期蕃坊的产生、蕃坊与羁縻府州的比较、蕃坊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论证, 揭示了蕃坊与唐宋政府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在中国回族社会结构形成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盛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3)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本文从盐的角度解读黔字入手,展示了以盐丹文化、多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文化、流官和流放文化、羁縻州文化为其内涵的黔中文化. 相似文献
19.
白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Z1)
四川藏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纳入了中央王朝的建置,到了唐宋时期,对四川藏区的建置有了巨大的发展,设立了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的羁縻州制度,与吐蕃关系十分密切,双方时战时和。为了加强羁縻统治和维系同藏族各部落的友好关系,宋朝还通过“茶马互市”密切了藏区同中原的政治联系,并使之接受宋朝的松散统治 相似文献
20.
陈玮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2-78
横山出土之《唐窦伯岁墓志》主要记载了唐代夏州地区党项首领窦伯岁的家族世系,窦伯岁本人及其曾祖窦罗磨、祖父窦越磨、父窦铁山所担任的各种职官名号。墓志不仅详述了唐史史籍未载之党项羁縻州长宁州及党项酋豪窦氏家族,还反映了窦氏家族的身份认同、汉化风气及其对于晚唐夏州藩镇武力的渗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