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蔡永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1-5
汉字字族研究,最忌讳的态度和方法就是,研究者往往不注意字族的时间层次和时代特征,不是从全部事实的总和出发做穷尽式的分析研究,随意举例,徒逞臆说。溯其根源就在于不明汉字字族具有时代特征:汉字字族是在汉语词汇派生阶段,汉字为适应词汇的同源派生,通过母文孳乳分化而形成的。汉字字族,是汉语发展到词汇派生阶段的产物,是词汇派生阶段词族对记录它的文字要求的必然结果,是汉字适应汉语而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认识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是字族理论的重要理据之一。汉字字族的时代特征决定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观念和历史观,我们认为,我们研究字族的主要材料源于《说文》所收的形声字(含会意兼形声及形声兼会意)。因为我们要研究同族孳礼分化字,就必须要研究发生同族派生词和同族孳乳分化字的时代所产生的汉字,就必须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集中收录这个时代所产生的汉字的著作作为语料来源,而《说文》正好符合这个要求。1.《说文》所收字是周秦以来汉字的集大成者,具有代表性、权威性。2.从时间上说,《说文》所收字截止到了东汉以前,时代下限清楚,其出现和使用年代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周秦汉时期。而这个时期,正处在汉语词汇派生阶段和与之相适应的字族孽乳阶段。3.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以一种代表性的语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利于定量分析,有利于穷尽式研究,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代汉语中,也存在很多的复音词,而在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词组合成的短语(或称词组)在形式上与由两个汉字组合成的复音词很难分辨,意义上如果不细加辨别也很容易弄混。笔者特别针对古汉语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对古籍中存在的词和短语进行辨别,以期能更准确地读懂古人古书的原意。 相似文献
3.
4.
韩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112-115
章太炎提出“变易”“孳乳”两大条例,黄季刚对其进行详细论述。综合考察相关论述,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认识这一条例的性质和“变易”“孳乳”的区分标准,而且可以引导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考察同源字和同源词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素琴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9(3):95-97
古代汉语中的颜色词是属于词汇中的一个类,但其词语之间构成的反义关系比较复杂,并非一对一那样简单,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选取红、绿、白、黑来探讨颜色词的反义关系构成情况,并试图找出其发展特点,对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词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相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5-19
传统的汉语词源学囿于拟定的古音系统,在同族词构组时往往是原子式的两两构组,肢解词族关系。构组同族词应在词族系统性的理念下,从两个方面进行:一、语音方面,利用谐声偏旁和其它古代的语音材料,发现并证明词语的语音流转关系,同时参照已构拟的古音系统;二、语义即词源义方面,利用谐声寓意特点及训诂材料,努力透过词汇意义探求隐含的词源意义。这些在不同意义层次上类聚的同族词群,按照彼此的联系,汇总成词族。 相似文献
7.
吴方言中"吃"字的同素词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菊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04-107
本文从词族的角度对吴方言中以"吃"作为构成成分的词语,即"吃"字的同素词族进行了考察与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归纳出这个词族在词义引申、词法和词义的理据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汉字字族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1-19
汉语“同源词”和“同族词”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汉字字族,从字族的角度研究汉字学,却是汉字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同族字”就是记录汉语同族词而且必须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系列汉字,它是在认识、语言(词汇)、文字三者的互动中寻求文字与语言的相对动态平衡而产生的,是汉字通过内部孳乳以适应漠语词汇的“同源派生”而形成的。研究汉字字族的形成及其分布状态,有利于在汉字发展变化的动态中进一步认识汉字,把握汉字,进而探索汉字发展的内部规律。但是,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和层次的观念,必须进行穷尽性的定量分析研究,切不可只是根据立论的需要而随意罗列、挑选几个或个别有利的材料来证说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杜永俐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69-72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蔡永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1-16
汉字字族的研究,从动态上把握汉字,揭示汉字内部的孳乳规律,另辟了一条研究汉字的途径.但是在汉字字族的研究实践中,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偏差和误会.究其原因,就是对汉字字族研究的角度没有选准,对字族研究的原则没有把握到位.有鉴于此,笔者探讨了汉字字族研究的角度和必须坚持的原则,并对研究实践中如何把握正确的角度和坚持科学释义的原则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陈素琴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古代汉语中的颜色词是属于词汇中的一个类,但其词语之间构成的反义关系比较复杂,并非一对一那样简单,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选取红、绿、白、黑来探讨颜色词的反义关系构成情况,并试图找出其发展特点,对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词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金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词族比较法是研究汉藏语同源词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有利于区分同源词和借词;可以提高同源词的识别率,拓宽同源词比较的范围;也有助于理出同源词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黎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3):108-112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学界于此关注颇多,在同素异序词的判定、成因、用法及历时演变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文章将先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范围、研究思路等方面概括介绍同素异序词研究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其中某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田恒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8(3):85-88
分析同源词是《通雅》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方以智尚未提出“同源词”、“词族”一类的术语,但他把一些语音相近、语义有联系的词放在一起,分析它们的音义关系.他所做的工作正是在分析同源词.方以智在《通雅》一书中分析了大量的同源词,为我们今天研究同源词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显彬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58-61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研究以往侧重在局部的研究,该对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其词类、结构类型相当齐备,与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差不多,同素异序词在古代已经成熟了,并不是到近现代才完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化振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Z2)
语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风”的比较具体的意义和比较抽象的意义在词汇意义的演变中,发展并不平衡。慧皎的《高僧传》中“风”的用例,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风”的抽象意义受到强化这一趋势。“风”的词族中,构词方式大部分是有规律的,就其意义而言,似乎大多含有以“风”来修饰后一语素的意味。魏晋时期,其数目迅速膨胀起来。 相似文献
18.
孙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21-124
以收集、分类、对照和剖解汉英语言中头(head)词族的共时语义范畴为着眼点,考察相关概念的推演历程及其内部认知机制,阐释人类对客观世界构拟的确切路径,希冀验证隐喻手段在词义范畴的扩展与延伸及整个词汇系统孳乳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馨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2-106
徐锴在传释<说文>时,对词语的同源现象多有发明,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同源词语料.<说文解字系传>中用于系联同源词的术语既有继承传统的“之言/之为言“、“犹“等,又有颇具开创性的“义同“、“义近“、“义出于此“等,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对同声符同源词的系连,则表现出徐锴对“声义同源“规律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20.
鄢文亚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49-54
计算机协调话语分析随着网络的开发与深入工作、生活而日益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采用量的和质的方法,对比分析以英语为母语和以英语为外语的两个网络即时聊天的话语,发现以英语为母语者与以英语为外语者在缩写的数量和种类上有所不同,而且两者在所使用的词汇级别上也不一样,后者更多地使用基础词汇1中的词汇。由此可见,外语学习者要想通过网络聊天来促进外语习得,应当更多地加入以英语为母语的聊天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