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无法离开文化而存在,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词义概念和外延的差异,严格地讲,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的。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本文拟从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以及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本民族语言中都留有痕迹.一切文化都是不同的、独特的.不同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产生了词汇空缺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由于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的信仰,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而产生的.要想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汉英词汇在词义内涵上具有复杂的民族文化差异,解释和理解造成其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对汉英词汇的词义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会更清楚地看到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是语言的坚实底座,掌握好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对语言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反映其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是词汇,词汇体现着本民族的思维哲学、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心理、艺术等,词义问题是整个词汇学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以及不同语言中的文化伴随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直接影响着词汇的不同的附属意义;而各民族文化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巨大的差异,往往表现在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上.我们在学习语言时,要既考虑语言,又考虑文化.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不仅在词汇方面不同,在文化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成为英汉互译的障碍。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找出翻译策略,提高译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动物与人类社会关系紧密。动物词汇是最早进入人类词汇系统的词类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动物词汇逐渐具有了文化色彩,反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间的巨大差异。论文通过对英汉动物词汇进行对比研究,从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两个宏观层面讨论动物词汇之间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的关系,指出对动物词汇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不同文化认知的基础之上。对不同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认知,有助于避免不同文化间差异所引发的交际障碍,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多词在两种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有些词虽然可以在两种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词,但在语义与文化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就英汉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英汉词义的非对应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英汉词义不对应现象可由词汇缺项引起,造成词汇缺项的原因是英民族的抽象思维和汉民族的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以及两个民族之间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该现象也可由词汇的引申义、派生义和蕴涵意义引起,这些意义产生的原因是汉民族的辩证思维和英民族的二项式逻辑思维以及英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该现象还可由英语词组合中的词义空缺引起,造成这类词义空缺的原因是表达习惯或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文化义作了新的界定,认为词的文化义是词义中隐含的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意义.它是对词义从文化视角考察得出的结果.本文还就文化义与词义及其构成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考虑到绝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我们提出了"交际文化义"这一概念,并对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揭示"交际文化义"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境效用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将英语译成汉语,还是将汉语译成英语,不仅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遣词造句,还要关注原文和译文的语境,以便准确地把握原文,有效地落实译文。语境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词语的词典意义选择、语法判断以及文化涵义等方面都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大量的语例分析亦可见语境对翻译活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态美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但生态美意识由来已久。欧阳修词中的生态关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美,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文化生态美:主要有节日词所展现的文化生态关、歌妓制度所透露的文化生态美和传统文化品格中的文化生态美。这些词在客观反映作者的生态美意识与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反映了词与正统文学处于相背离与修补的状态及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的徘徊感。因此用诗化的笔法阐释生态美意识成了作者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语境下语词转换的情感与意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词的转换依赖于它所存在的文化语境,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语词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含义,于是,文化语境的语义制约作用使得文字符号的转换演变为文化符号的转换。文化语境的民族性、广泛性、系统性决定了译者倾向于从本民族的文化视角去观察其他文化,并且在语词的转换中作出选择。较为突出的影响有语词的情感与意象选择两个方面,前者指语词的情感色彩与信息转换中的情感参与影响着语词的选择;后者指意象确立的文化关联对不同民族文化记忆的激活影响着信息转换中的语词选择。因此,修正语词转换中的译者民族文化视角倾向,避免语词转换中的文化操纵现象,文字符号的转换需要重视文化语境的参与和文化诠释的平衡,这样才能确保语词情感意蕴与意象联想不被随意增减,源语文化的传递真实完整。  相似文献   

14.
老子以“道”为本的言意观是道家言意观的基础。他以“道”不可说论为生发的基点,显示了语言不可能与世界亲密无间的倾向。老子认为,意可通于“道”,但言与“道”隔,不得已而用时只能“强为之名”。老子提出“行不言之教”并不是否定言之功用,而是要求运用合道之言,即“希言”、“贵言”和“言有宗”,其实质是“其中有信”。而对形式上的要求则是要运用“善言”,要“无瑕谪”,从而达至用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文化距离既可以通过影响旅游者追求新奇和逃离现实这两种基本出游动机来促进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也可以通过影响旅游者的风险感知而阻碍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基于中国1995-2012年入境游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文化距离与国际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之间呈现出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由此可推导出到访中国的游客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文化距离取值,即最优文化距离。当其他条件一致时,中国对与中国的文化距离值为3.606左右的国家居民最具吸引力,即新西兰、比利时、立陶宛、希腊和葡萄牙。为了更好地吸引海外游客,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机构应根据客源国与中国不同的文化距离实施不同的营销措施,将最优文化距离附近的国家确定为目标客源市场。对与中国文化距离小于最优文化距离的国家,应重点突出中国与它们的差异;反之,则应强调中国与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化价值的三维整合以其三维属性为背景。文化价值的三维属性,是指人们正面对着文化发展的三大矛盾,即在历时性上表现为传承与转换的矛盾,在共时性上表现为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矛盾,在现时性上表现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只有在协调这三大矛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文化价值的整合。由于文化模式的选择及其价值整合是创造性的文化运作过程,需要探讨文化模式选择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包括价值整合方法、辩证整合方法、社会整合方法,以为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选择提供方法论指导。当人们运用了三维整合方法之后,便会发现当代中国文化模式选择也是个三维的实践过程,即以内源价值选择为实践目标、以多元价值整合为实践手段、以价值体系重构为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17.
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有许多同义词 ,但这些同义词又有诸多方面的差异 ,而同义词语的选择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 ,所以在英汉互译时就面临着同义词语选择的问题。译者需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注意从词的语体色彩、词的感情色彩、用词的轻与重、词的广义与狭义、词的政治含义、词的搭配、音韵问题及文化因素等方面进行推敲 ,尽可能选择相对恰当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意象有着不同的侧面;由于不同文化中同一词或术语的语义意象侧面有所不同,导致对同一词或术语的不同理解或解释倾向,可造成社交语用失误。而语言使用的得体,取决于如何选择针对具体事件的脚本;忽略脚本中语用参数的变化或文化心理表征的不同,导致脚本选择错误,亦可造成社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文化观,它是一种对文化共生的价值追求。以文化自觉来观照中国-东盟的文化交往和发展,文化共生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又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以文化自觉来促进中国-东盟的文化发展,尊重差异、相互包容、共同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词与语境密切相关。语境关系顺应理论和语境的属性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词有制约作用:它能够选择词和词义,补充句子的省略内容,增添词的文化内涵,以及制约词搭配时的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