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服饰文化是一种美的感性和理性的表达。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并通过服饰的款式、色彩、线条等直接地传达服饰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人与服饰文化中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从面料的艺术化再造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服饰中的类似设计,此类设计体现了增加面料使用效率的原始诉求;这样的设计手法不仅使得面料从平面走向立体,还顺应了时尚环保的现代理念。报告了中国传统面料再造艺术既符合现代人的视觉审美要求,又承载了自然和人类创造的所有美的价值,在时装设计的表现中有着重要意义。面料再造设计是现代服装设计的潮流所在,中国设计师应该在民族的服饰艺术宝库中学习此类工艺,将传统艺术继承下去,并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服饰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窗户。得体、恰当的服饰能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也彰显了主持人的品位和气质。文章通过分析服饰与节目搭配成败的几组实例,归纳出电视节目主持人服饰选择的“三原则”,并提出服饰要成为无声的语言,要为节目添彩,为形象增色。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师范院校教师注意服饰美的培育,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服饰美从其内蕴看,包括色彩美、款式美、品味美及个性美;从其培育看,应遵循简洁清新、端庄雅致、整体和谐、协调装饰、兼顾举止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着重分析了太原多福寺明代壁画贵妇服饰多元性、民族性、艺术性等特色,明确其体现出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文化美和传承了中国传统审美意境中含蓄美的审美意蕴,从而对现代服饰设计创新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期提升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雨后彩虹》表现的是神态各异的五位女子的形象。不同的服饰、不同的体貌特征,新时代新女性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跃然纸上,具有鲜活灵动之美感,酣畅淋漓之功韵。作品既秉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手法,又吸收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华,富有书法美的线条、意趣美的造型、个性美的语言和朴实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追赶时尚潮流,关注服饰的流行趋势,他们希望通过美丽的外观,赢得自信与肯定。但由于对自身身份和服饰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的服饰衍生出许多与他们的身份不相适宜的打扮。通过对大学生服饰环境和提高着装方法的论述,让学生了解服饰美的搭配,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服饰,穿出自我,穿出自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喜欢追赶时尚潮流,关注服饰的流行趋势,他们希望通过美丽的外观,赢得自信与肯定。但由于对自身身份和服饰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的服饰衍生出许多与他们的身份不相适宜的打扮。通过对大学生服饰环境和提高着装方法的论述,让学生了解服饰美的搭配,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服饰,穿出自我,穿出自信。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图案装饰艺术是构成古代灿烂的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共具有四个艺术特征:一、服饰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二、服饰图案造型具有“写意”性;三、服饰图案纹样具有“标识”性;四、服饰图案构成具有“寓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服饰美的自律这一概念,并借助有关美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基本论证,从中得出服饰美源于服装本质属性,以及应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服装美学研究的观点和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论服装材料的肌理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材料的肌理美有三个主要特点 :形式美、质地美、联想美。作为现代服装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材料表面的天然或人为形成的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对人的审美取向和服装设计有重要作用。在设计中 ,只有使不同的肌理形式与服装的设计风格、人们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的时代特征相统一 ,才能表现和发挥服装材料的肌理美。  相似文献   

12.
时尚总是在自发与自觉之中传播。要克服时尚的负面效应,必须先克服其自发性和盲目性,施之以自觉的正确的道德导向。从时尚主体来看,必须由精神文化层来主导;从时尚传播来看,必须要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从时尚的表现形式来看,必须提高人们分辨美丑的能力,不能以丑为美或以美为丑。  相似文献   

13.
职业女性健身消费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当下后现代文化相呼应的职业女性健身消费,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为:美丽消费渐成主流、时尚健身消费日益凸显、舒适享受型的被动健身受到青睐。其结果是女性在塑造身体美的消费上,自身的身体成了美的消费品,其中主要是因为受消费社会多元的身体消费冲击、社会文化借助媒体的全面渗透和主流审美文化的控制等,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职业女性的健身消费。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曹丕诗作“清丽”之美代表了建安诗歌的审美追求;他重视诗歌形式美——“诗赋欲丽”的审美主张由多种缘由使然;他的“诗赋欲丽”说是我国诗论进入审美时代的宣言,引领了魏晋南北朝重形式美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15.
张同胜 《南都学坛》2011,31(5):64-67
考论汉代后妃之形貌,应该依据汉代史料,而不是依据《汉宫春色》《汉杂事秘辛》等晋人、明人小说家言;应该对汉代内部审美观变革进行历史的审视和划分,而不是笼统地不加分析地一概而论。一时代之审美观决定了彼时皇宫采选、聘纳妃嫔时的标准是不同的,从而可推知汉代后妃的形貌究竟如何。汉代皇宫内审美观有明显的变迁:西汉皇宫审美观受楚地风尚的影响甚大,而东汉尤其是永平十年之后其审美观开始受佛教法相说之影响。西汉后妃形貌之审美,似多以细腰、纤瘦为美,而东汉后妃形貌的审美,则在传统审美观的基础之上,受到了佛教三十二法相、八十好之"面如满月"、"耳大垂肩"、"鼻高且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印章边款艺术,兼有书法、国画、镌刻、文辞之美,与碑碣、石刻、画像砖、画像石有异曲同工之妙。文辞的文学性,文字的书法美,图画的造型美,独特的章法结构和变化莫测的刀法美以及拓片的好坏是构成边款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金石美和工艺美是边款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印章边款所蕴藏的大量关于印人、印史、印论及艺术主张的宝贵资料,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历代篆刻名作章法的分析来探究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规律,认为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美是历代篆刻家不断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在印面上的表达,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关键就在于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8.
技巧运动中的美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它是以人体美为前提 ,力量美为基础 ,造型美为核心 ,独创美为生命 ,音乐、舞蹈美为其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综合之美  相似文献   

19.
现实美分为自然美与社会美。社会美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物质性的社会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创造的美。它表现为劳动成果之美、人物身心之美及生活环境之美。劳动成果之美包含满足实用的功利美与满足五觉愉快的形式美,人物的社会美包括外部的形体美、仪表美与内在的心灵美,生活环境之美包括硬件设施的形式美与软件建设的风气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技手段的提高,人们的形体仪表、日用商品、生活环境不断向满足官能愉快的形式美方向发展。作为这一现代生活基本特征的理论揭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从国外转到国内,呈现出自身的逻辑行程和得失,值得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中艺术反思需要的作用重大:引导日常生活从感性经由知性走向“美”与“善”;在相对程度上控制日常生活的“媚俗”与“反艺术”倾向。日常生活→艺术发现→艺术反思的路径表明: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反思,既能推动发现生活美、又能凸现生活美;既能挖掘新的艺术形式,又能扩展新的艺术内涵;造就“时尚”与“经典”多样性艺术并驾齐驱、在竞争中共同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