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峥 《江汉论坛》2003,(3):8-10
腐败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公职人员薪水的高低不是主要因素,因此即使实行"高薪"也未必廉;劳动者薪水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笼统地提"高薪"是不科学的;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行"高薪"的条件,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里,对公职人员也是不应该实行"高薪"的.  相似文献   

2.
在反腐败的斗争中,人们提出了各种防腐反腐的措施和建议,“高新养廉”就是其中之一。高新果能养廉吗?对此众说纷云,但笔者认为高薪未必就能养廉,更主要的是“高薪养廉”和中国的国情相悖;而艰苦奋斗、艰苦  相似文献   

3.
王昌君 《理论界》2000,(4):29-30
“高薪养廉”是时下的热门话题 ,认为应实行“高薪养廉”的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家机关干部的工资待遇与一些效益较好的国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员工相比 ,相对降低了 ,与那些私人企业主、大款的收入更是天壤之别。外界物质的诱惑使部分干部心理失去平衡 ,导致了腐败的产生、蔓延。因而认为给干部加薪提高其待遇 ,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第二 ,外国的实践经验如新加坡证明“高薪养廉”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我们应充分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洋为中用”。第三 ,“高薪养廉”可以增加腐败成…  相似文献   

4.
5.
田凯  高新伟 《天府新论》2005,(4):107-110
从古代官员的普遍低薪以及由此导致的腐败出发,揭示其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不难看出,正是集权制度本身导致官僚队伍的膨胀,从而使其高薪成为不可能。同时,集权体制又为官僚腐败提供了寻租空间。加之反腐的主要动力是皇权,而皇权又是集权的根源,因而古代反腐实质上是不可能真正得到执行的。只有在现代条件下,通过“小政府、大社会”,还政于民,才能真正做到事省政清。  相似文献   

6.
高薪养廉,是新加坡政府长期实行和坚持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建立廉能政府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高薪养廉机制近年来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新加坡人才严重匮乏,私人部门(?)比政府部门更高的工资和更优惠的待遇争取优秀人才,政府部门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原来较有吸引力的公务员工资和待遇已经丧失了竞争力.新加坡政府目前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大幅调高政府部门工资,使高薪养廉机制继续有效地运作,这种做法会被反对党所利用,执政党有可能在下届大选中失去许多选票;要么使目前的工资水平维持不变,这种做法眼前的代价会小一些,但长期的消极后果却不可低估.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新加坡政府选择了前者,这是智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八十年代我国曾发生过对机关干部是实行“高薪养廉”还是实行“低薪保廉”的争论进行了反思,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够科学。衡量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是过高还是过低,不能与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相比,只能与他们付出的劳动相比。大幅度提高机关干部的收入,并不是为了促使干部养廉,付给他过高的薪金,而是承认机关干部的劳动价值,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真正体现。“低薪养廉”的观点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把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与我们所提倡的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混为一谈。大幅度提高干部的收入,同时对干部加强教育和监督,绝大多数机关工作人员就不会为“一勺红豆汤而出卖自己的长子继承权”。及时调整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机关干部的收入,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清雍正朝的“提耗羡设养廉”作为一项财政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形成制度在全国公开推行。是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历史的积弊、现实的政治和经济原因等。说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和存在绝不是偶然和孤立的。  相似文献   

9.
论汉晋时期的"厚禄养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俸薄禄是汉晋时期的普遍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场腐败。为此,汉晋时期不少人提出"厚禄养廉",认为薄禄会导致各级官吏不廉洁和低绩效行政;厚禄会促使官吏廉洁奉公、抵制腐败。虽然"厚禄养廉"思想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但其从人性、人欲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官吏的腐败问题,将物质生活的充裕与道德水平的提高相联系,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玩"皮"主张     
《优雅》2005,(7)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8日上午,出席由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三届论坛"的部分专家在学会副秘书长丁晓钦博士的陪同下来我校访问.  相似文献   

12.
最近这些年.原清华校长梅贻琦关于"大楼"与"大师"的名言广为传播,且日益深入人心.于是,国人好像得了大师饥渴症,到处寻找、拼命发掘,甚至无中生有地制造出各种"大师"来.说句不好听的.只有在极端封闭且缺乏自信的时代,才需要如此"造神".眼看着这把"虚火"越烧越旺.把好些好人也给烤糊了,我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大胆断言:大师其实不太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创业之前,我也是打工族的一员,如果不是那天的偶遇,可能我还在延续我的打工生涯。 那天我正准备外出,看到一个摆摊擦鞋的阿婆,我想她一大把年纪了还干这个,生活肯定挺苦的。我随口问了一句:“阿婆,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呀?” 阿婆头都没抬便说:“千把块吧,勤快的话还可以多挣点。  相似文献   

16.
《优雅》2006,(8)
  相似文献   

17.
18.
刘劲 《西部观察》2001,(2):72-73
我们这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走过80个年头了.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斗争,也经历了若干曲折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身上.他们是个人,但他们不是独立于民族之外的个体,而是这个民族的集中体现,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理想、民族的信仰都集中体现在他们身上.为纪念建党八十周年,2000年8月中央电视台投入巨资拍摄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9.
女人天生爱浪漫,可是如果"不幸"找了个不懂浪 漫的老公,那只好从日常小事中去寻找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