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市场分割引入企业生产决策过程,构建模型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对本地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我国省际市场分割对本地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分割显著地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在采用修正的市场分割指标、考虑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延续性,以及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市场分割对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负面影响比混合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要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比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要小。市场分割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和抑制研发创新这两个渠道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高贸易开放程度和降低贸易不确定性,有助于减小市场分割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负向作用。未来应通过消除市场分割,形成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从而突破我国在全球低端链上的路径依赖,实现“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企业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知识宽度视角测算企业专利质量,实证研究了专利质量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上升,且这一结论非常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一般贸易企业和混合贸易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沿海地区受企业专利质量的影响更大;进一步检验发现,专利质量主要通过“生产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种渠道来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或制约着经济增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本文首先对长三角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从产出和就业两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算,然后从结构效应的角度,就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一般分析和规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就三大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速度与初期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即三大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9-2013年城区人口数据,运用“等级钟”、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呈现明显发散增长态势,首位城市北京的集聚效应过于突出,中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力模型”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进机理,提出深度激发内部影响力、合理利用外部影响力、综合发挥城市群演进动力,促进不同类型城市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产业集群演进的典型特征是缺少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和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及其演进动力错位和集群创新能力不足。从制度的视角分析可见,制度缺失是中国产业集群演进中的主要障碍,进而给出集群企业与政府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6.
将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排放视为"环境压力".基于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窗口分析法构造环境压力产生技术前沿,测度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进而分析效率的地区差异性与演进趋势;将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区域各省份的"整体生态效率"分解为"组别生态效率"与"管理生态效率",找到各省份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采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两种分析方法考察全国与三大区域生态效率的敛散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的潜力巨大,生态效率分布地域性较强,呈现出鲜明的"东部-中部-西部"梯度发展特征,抑制不同区域省份生态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全国及三大区域内各省份生态效率之间的差距均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居于产业链的高端,具有联动效应强、附加值高的特点.为定量分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前后向关联程度以及波及效果,将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整合成124× 124部门的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耗系数、分配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关联产业的比例关系,结果显示:文化创意产业是最终需求基础型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但推动作用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1978-2011年省级农业TFP进行了数量测算与系统分解,并细致考察了其时序演变差异、地理空间分布与分组增速效率等特征.测算发现:农业TFP增长源泉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与技术效率双轮驱动的,但技术效率的驱动作用有限.农业TFP与技术进步率指数呈顺周期变化,与技术效率指数有逆周期波动阶段.农业TFP效率变动具有比较严重的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性.省际间各指数差异显著,农业技术效率指数全国各区域普遍不高,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率比较糟糕,但各直辖市主要效率指数增长效应显著.农业TFP及其分解指数“发散效应”明显,“收敛效应”与“外溢效应”趋势不显著.除了要素输入,经营模式创新更显重要,“双轮驱动”应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是我国特大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2003-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十年间来京津冀特大城市群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分布和时空演进特征,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其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分布决定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呈缓慢向域外转移趋势,京津冀地区聚集在京津唐石的大格局未变,但相对次序有所变化,总体向沿海和冀中南地区集聚;环境规制和要素禀赋都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分布转移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和劳动力成本都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环境规制影响相对较弱;最后,空间交互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及反馈效应对污染产业时空演进也都有显著作用。结论启示,京津冀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强政府的环境监控等措施来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优化布局,为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雄安新区建设奠定良好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规模报酬理论为基础,从速度经济和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有限性的视角,讨论了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演进的内在机制和前提条件。区域中主导企业及配套企业在核心业务上的知识投资上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与递减效应之间的平衡;在追逐投资规模报酬的动机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限制的双重作用下,这种平衡影响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发展的速度经济及其演进方向,而集体学习以及在演进中所形成的组织域层面上的治理结构是维护区域速度经济的基础。在产业集群这一组织域内政府的行政性协调、市场性协调以及企业家间基于信任的合作性协调都是其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职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中国部分典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实例,论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现代物流发展面临的矛盾,从分析现代物流业演进的机理入手,指出现有理论主要以业态来把握现代物流业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导致实践上的偏差,重新定义了现代物流的概念,把现代物流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及其本质融入到概念之中.进而论述了现代物流的本质特征、载体特征、方式特征,指出了现代物流业态的不确定性,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现代物流演进的动力机制、演进规律及其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在以上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进程,提出了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贸易自由化的环境三效应为基础,以污染密集产业的出口污染水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1995-2009年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在国际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污染密集产业的出口污染效应,以反映产品内分工对于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品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染密集产业的出口污染水平,这说明产品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的环境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在一定条件下产品内分工能降低出口贸易中的环境成本.  相似文献   

13.
技术核心能力演进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核心能力是高技术企业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其成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在分析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模式与演进路径的基础上,对技术核心能力演进各能力阶段的含义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不同层次的技术能力及其对高技术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作用机制,认为技术核心能力演进推动了高技术企业不断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双碳”目标下客观识别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优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纳入旅游产业碳排放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分布动态法、面板分位数回归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尺度及时间、空间层面揭示了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演进规律及其主要成因,并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等对“双碳”目标下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中低与中高效率占比大、低效率与高效率占比小的“纺锤型”特征,并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东北、西部及中部地区递减的发展态势;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特征与马太效应,效率较高的省份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高效率趋同,低效率省份则产生一定的负向反馈作用,形成低效率趋同,两种现象间的两极分化特征形成显著的马太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集聚是全国及区域层面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演进的核心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企业规模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预测期内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具有带动整体效率提升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数据,从出口技术附加值视角,分析了1995-201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演进趋势及国际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总体上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升级,高技术和中等偏上技术农产品已成为主要出口农产品,但低技术和中等技术农产品出口比重仍较高;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明显落后于主要样本发达国家,且对其进行赶超的“后发优势”也不强,但持续优于多数主要样本发展中国家,且提升速度不具有明显相对优势;中国与多数主要样本发达国家及主要样本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的互补性均趋于增强;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对多数主要样本发达国家及主要样本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均具有相对更强的竞争压力;中国农产品出口不存在“Rodrik悖论”。  相似文献   

16.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载体,在引导和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4-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但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相互效应的地区性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不同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相互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联合国统计署有关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分解的显性比较优势分析(RCA模型)方法,针对中国出口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的变动问题,按照结构效应和竞争效应两个方向,分析了影响其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的下降,从结构效应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农产品国内出口地位下降所致;从竞争效应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出口国际地位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产业融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融合问题的不同理解,从分析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产业融合的演进方式、产业融合的效应入手,考察中国产业融合进程中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分析表明,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适时改变现行产业管制政策,制定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推进信息化业务关系,建立实现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大力发展教育,消除产业融合的人才瓶衔一格高产业融合君展旨白国际审间.暑促讲中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废展的电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居于产业链的高端,具有联动效应强、附加值高的特点。为定量分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前后向关联程度以及波及效果,将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整合成124×124部门的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耗系数、分配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关联产业的比例关系,结果显示:文化创意产业是最终需求基础型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但推动作用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成为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本文着重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产业融合的演进方式和产业融合的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