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叫王清兰,今年35岁。多年来,我和丈夫一直在北川县城打拼,梦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然而,去年“5·12”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顷刻间使我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2.
一个无法掌控好自己情绪的人,通常很难顺利地驰骋职场。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遇事不冷静职场之大忌小赵是一家企划公司的高级职员,工作能力强,性格也很比较开朗,公司同事都很喜欢他。但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率直和不加掩饰也曾让他吃过大亏。  相似文献   

3.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职场瞬息万变,今天还是部门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公司的变革而成为"牺牲品";今天还是拿高薪的"职场贵族",明天也许就沦落为失业族。人在职场,往往身不由己,不是被知识淘汰,就是被职场淘汰,失业的危险信号总会频频闪烁。为了使自己始终稳如泰山,四类人应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4.
萱紫是一家街道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从一家不太景气的市属企业跳槽到这家以经营批发市场为主的企业,刚进这家公司的时候,与所有的新人一样,对自己的职场前途充满信心。踌躇满志的她,给自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首先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经济和经验的原始积累,第二年,就可以进入正式计划实施期。萱紫希望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加倍付出,让自己在人才济济的职场脱颖而出,争取尽早让自己的职场生涯步入辉煌期。  相似文献   

5.
排挤现象其实在职场上很普遍,经常有大好青年满腔热情,自觉能有一番大作为,结果却发现冷箭四起,现实并不乐观。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被排挤?又有什么招数可以见招拆招、避免出局呢?  相似文献   

6.
职场小笑话     
正职场小笑话好好干一个大老板巡视他的一家工厂,瞧见一个员工正埋着头努力地工作着。他走过去拍拍员工的肩膀说道:"好好干吧!我以前也是和你一样。"员工抬起头来,笑一笑,也伸手拍拍大老板的肩膀说:"你也好好干吧!我  相似文献   

7.
国内中高端人才发展平台猎聘近日在网络上投放了一部60秒的宣传片,该片由当红影视演员胡歌和猎聘CEO戴科彬联袂演绎,告诉职场人选择和努力哪个更具有优先级.两位大咖从各自亲身经历出发,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胡歌选择了"感激过去,重塑自己",而戴科彬选择的是"跳出迷茫,拼尽自己所有的家底和勇气,向心中的梦想出发."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同样努力工作,有的人连连晋升,而有的人年年不动?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他们中晋升较快的那个人,能够主动并善于进行职业能力储备,增加职业生涯的本钱,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不断地做加法。  相似文献   

9.
显而易见,在职场上,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仅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是不够的,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人相处是一门严谨的学问,掌握其中的诀窍可以让你在职场上少走弯路,尽早成功. 把握与同事交谈的度 一项关于职场信任感的调查表明,将近60%的职场人对同事的信任感一般,4.7%的人则认为同事完全不可信.此外,有20%的人表示职场中没有真正的朋友.既然"职场朋友"难寻,那么如何把握与同事交谈的度就成了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同样努力工作,有的人连连晋升,而有的人年年不动?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他们中晋升较快的那个人,能够主动并善于进行职业能力储备,增加职业生涯的"本钱",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不断地做加法.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中,由于年龄而引发观念冲突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代沟”。职场中人妥善处理好“代沟”这一微妙问题至关重要。能否优雅地逾越职场代沟,意味着你是否能够顺利地跨过自己人生中的一道坎。用真诚感应真诚多年前,当我“空降”到一家医药公司担任项目总监时才23岁,是该公司所有领导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因为我年龄小、权力大、待遇高,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其中,一个比我大五岁的人事助理,最喜欢抓我的“小辫子”。不过,我只顾工作,没功夫去理会这些事,平时对她依旧笑脸相迎。  相似文献   

12.
职场如战场,年纪轻轻担任大型公司的人事主管的王海东,他靠得是自己的一套职场战略:当大家都在正面战场上展开旷日持久的阵地战的时候,王海东选择跳出战壕开辟第二战场,像当年的盟军登陆诺曼底一样,取得辉煌的战果。  相似文献   

13.
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想必我们小时候都听过,而在我们的身边,像井底蛙一样不知未雨绸缪的职场人还真不少。他们就是让同事讨厌、老板头痛、却还沾沾自喜的一群无知人,成为职场井底蛙,就意味着前途昏暗、不知进取,被同事疏远……职场中最悲惨的结局,莫过如此吧?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态度进行一次审视和修正。  相似文献   

14.
书架     
《逼自己一把,你就优秀了》作者:张立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1-1内容推荐: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多优秀、拥有多大潜能。本书立意于此,从意识、指导和行动三个方面出发,说明如何才能在职场上练出一身真本领,引导人们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将自认为的"不可能"发  相似文献   

15.
"短工"一直被认为是体力劳动者的"专利",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观.目前,职场上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一大批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及在职白领人员加入了"短工"队伍,他们在书面翻译、口译、家教、乐器教练、市场调查等职业中都留下了身影.  相似文献   

16.
(一)职业取胜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单凭职场打拼无法快速致富,实际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职业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权威,快速致富会很容易。另外如果在职场中能够不断晋升,相应的薪酬也会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到新单位工作满一个月后,悠闲的校园生活方式就被紧张的职场打拼所代替了,这些处于断乳期的职场新人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心理承受力差、不懂人际交往、礼仪文化缺失等问题已成为不少刚工作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从迷茫痛苦自卑到自信阳光洒脱,我已不惧怕'残疾人'这个称谓.""我不想被画'死',我要做射线,去闯出一番事业!"……5月15日是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当天,一场主题为"共筑就业梦一起向未来"的残疾人就业宣传活动主题励志演讲正在进行,因"5·12"汶川特大地震失去右腿的省直机关公务员刘敏、养鸡致富的袖珍创业者贾渔向大家分享着他们成就自己、奉献社会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伍若毅 《劳动世界》2017,(28):44-45
许多职场人,尤其是踏入职场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对于自己的职场期望总是很高,一旦在某个岗位上做出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就想着是否有更高的职位适合自己.大多数职场人更是站在低位,仰望着高位,心中盘算着,自己离那个高职位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20.
身在职场,最希望获得老板的肯定与认可,因为老板的肯定与认可预示着你美好的前程.于是大多数职场中人都会按自己的方式去努力,以得到老板的青睐.可有许多人工作很努力,有很好的业绩,却不仅得不到老板的承认,甚至老板会对其表现出明显的厌恶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