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敏捷学习的视角来探讨学习型检察院建设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基于敏捷学习视角的学习型检察院要素体系,该要素体系包括:内外学习动力、敏捷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及领导支持。  相似文献   

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共一贯保持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在中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学习型"赋予了"学习"更加重要的意义,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必须讲一步深刻理解"学习型"所蕴涵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前提条件,是一项创新事业。本文结合创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从创新学习理念、创新教育机制、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工作方式等方面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视角,推进了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一、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或称终身教育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其核心是指人的一生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或教育应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理论渐渐广为传播,尤其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颖 《社会科学论坛》2004,(18):146-147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保障,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根基.那么,被誉为"人类的终身学校"的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学习型社会"呢?  相似文献   

6.
廖平 《天府新论》2004,(Z2):304-306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要覆盖全民、贯穿终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构终身教育平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型社会中参与各类继续教育的学员有这样的特点身心成熟,理解力强;角色多重性和社会性;有较强的能力和明确的目标.对推进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意见是提高对建立学习型社会、抓好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用新的教育方法、手段来丰富和强化教学进程的管理;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双重弱势群体”:对爱滋病人及感染者生存状况的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爱滋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爱滋病人及感染者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双重弱势群体".从社会排斥的视角来分析爱滋病人及感染者在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边缘化,并初步探求消除各种排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组织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等概念经常被提及。然而 ,关于如何进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问题 ,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尚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认识。本文立足于实践 ,从对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的认识出发 ,探讨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中五项修炼的实践意义 ,提出了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并与深层学习循环互动的五项修炼实践模式。文章认为 ,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五项修炼的实践 ,就可以使一个组织进入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城市现代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正是应运而生的.现代社会快速而深刻的变化,知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是学习型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城市人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发达的经济基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高素质的管理机构,是学习型城市创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工干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成为"创学习型组织,做创新型人才"的领头雁,排头兵,争做合格的创新型政工干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早在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明确提出了中国要致力于“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党中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为我们创建学习型海关提供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2001年5月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建设高峰会议上,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要致力于"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大庆二次创业的进程中,我们也必须把创建学习型城市这一重要内涵纳入其中,并以此推动和促进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这一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许曙明 《兰州学刊》2003,(4):108-108,69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中枢的金融业 ,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打造学习型银行 ,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保持可持续发展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一、建立学习型银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 ,我国的银行业必将在更广阔的范围、更高的层次和更深刻的程度上参与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比较而言 ,我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业务品种、竞争手段、服务功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 ,而人才差距尤为明显。当前 ,员工…  相似文献   

14.
张全新 《东岳论丛》2003,24(6):17-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科教文化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建设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学习型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黄红清 《江汉论坛》2008,(4):141-143
组织具有学习能力,是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构建学习型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是适应网络社会人们对信息服务需要的要求,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要求.按照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理论,构建学习型图书馆要从系统思考、确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团队学习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有乡村教育志视角、社会化视角、社会政策视角、社会支持视角等.本文反思了当今的留守儿童何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以及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经过系列的社会建构和学术建构活动才得以"被发现"和形塑的.留守儿童问题之凸显,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借助国家政策、大众传媒、学术研究、社会舆论等活动形式而得以表现出来的.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的界定、操作化路径和分析思路的选取、研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等方面,仍然存在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与讨论,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进路.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现实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离不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构建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充实学习内容、构建新型的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要覆盖全民、贯穿终身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学习型社会建构终身教育平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型社会中参与各类继续教育的学员有这样的特点 :身心成熟 ,理解力强 ;角色多重性和社会性 ;有较强的能力和明确的目标。对推进继续教育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意见是 :提高对建立学习型社会、抓好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用新的教育方法、手段来丰富和强化教学进程的管理 ;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组织被称为“21世纪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仅要终生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而且要开放自我,与人沟通,最终达到从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到学习型组织的目标。1994年,随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的出版,学习型组织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21世纪以后,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全世界掀起了实践的高潮。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部队管理工作也要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因此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导入部队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党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一些相关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陈云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学习问题.他对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有着全面的阐述.他强调,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坚持学习,学习是共产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共产党员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