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自己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篇,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时期的各种矛盾、动乱、黑暗和腐朽;忠实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从而展示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这里,只对他陷身贼中写的诗歌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2.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政治诗人。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繁盛到衰落的交替时代,对当时的腐朽政治、社会疮痍和民间疾苦,都有比较深刻的观察。而反对藩镇的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则是杜甫诗篇中“善陈时事”,“切中机宜”的最为突出而深刻的政治内容之一。唐代开元末年,普遍设立节度使,即所谓藩镇。肃、代之交,两河诸道数十余州都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从不同角度广泛地反映了中唐的社会生活和级阶矛盾。在这些诗中,战斗性和人民性最强;现实意义最深刻的,要算《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两个组诗,《秦中吟》共十首,《轻肥》是其中的第七首。  相似文献   

4.
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写下了一系列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和吐蕃之间战争的诗篇。在这些作品里,他以“诗史”之笔,描写了这些战争给汉藏两族人民带来的苦难,强烈谴责了唐玄宗等封建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开边黩武的非正义战争。表达了诗人主张:汉藏两族人民团结友好,和睦相处,不事杀伐的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分诗歌的分析,对杜甫的这些观点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在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丰富广泛的,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是复杂的,但其中最基本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内容,却可以用他的六句诗表现出来。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前两句代表了杜甫的政治理想,后四句反映了杜甫对人民的态  相似文献   

6.
杰出的诗人兼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最后一章《杜甫与苏涣》中,认为苏涣是“造反诗人”、“人民诗人”。他在此书最后一句话说:“如果要从封建时代的诗人中选出‘人民诗人’,我倒很愿意投苏涣一票。”郭老的这一结论,我不敢苟同。1971年公开发表了郭老的《李白与杜甫》一书,可以看出,郭老是在研究杜甫的过程中发现了杜甫对苏涣“倾倒备至”,从而起意研究苏涣并发现了苏涣。我们就顺着郭老的路子,从杜甫与苏涣的关系入手探讨一下苏涣的为人及其政治活动与文学活动。苏涣只留下四首诗。关于他的史料,零星的有几条,都非常短,并且间接的居多,而杜甫有关苏涣的诗就有三首。  相似文献   

7.
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这是杜甫《夔府书怀》诗中的一首。在杜诗中。它算不上代表作,也没有引起后代诗人的特别注意。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引用全诗,以此证明杜甫反人民的阶级意识。这首诗能不能证明杜甫所谓反人民的阶级意识呢?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八年三月,毛泽东同志亲临成都杜甫草堂视察,在翻阅草堂收藏的杜甫诗集之后指出:杜甫的诗是“政治诗”。一部杜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矛盾,揭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对人民痛苦的同情,称之为“政治诗”是十分恰当的。千百年来人们对杜甫的评价,多从历史的角度(称“诗史”)或艺术的角度(称“诗圣”)着眼,这当然未尝不可,但往往由此而忽视了它的政治意义。毛泽东同志注意到这点,并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杜诗指明了方向。为了引起同行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我想就前人研究不多的杜甫湖南诗的政治意义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初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最初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抗敌斗争中,许许多多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用诗笔反映新的社会现实,热情地讴歌广大人民和英雄人物的英雄气概,愤怒地谴责敌人的侵略罪行,深刻地揭露清廷的腐败无能,无限地同情人民的生活疾苦。而姚燮就是这群爱国诗人中的一员,他在鸦片战争时期所写的诗歌,闪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光芒。  相似文献   

10.
<正> 《垂老别》是杜甫著名的组诗《三吏》和《三别》六首中的一首。它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和其它五首一样,都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唐王朝九节度的六十万大兵溃于邺城这一特定的危急时期,和自洛阳以西至潼关这一特定的后方地带,杜甫根据他的所闻所见所经历写成的。这六首诗,都是人民的悲剧、人民的血泪史,这是显而易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透过这斑斑的血泪,进一步看到人民那种忍痛负重,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因为当时进行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具有制止异族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的正义性质。一转头,不觉已是二十年了。那时为了纪念杜甫,我曾应邀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写过谈杜甫的《石壕吏》和《新婚别》两篇广播稿,我把那“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的老妪,和那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新娘,称为“深明大义、热爱祖国的儿女英雄”。现在,临当谈《垂老别》这首诗时,我深深地感到对诗中的这位老汉,可以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诗历史上,艾青是位既有诗美学论著,又有巨大创作成就的诗人。近半个世纪来,他对诗歌的艺术特征、形象创造和艺术形式,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其诗论有着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诗的散文美”则是他最具独创性的美学主张;他的诗赢得了世界声誉,成功的“秘诀”之一,便是流溢于其中的“散文美”。“诗的散文美”这一美学主张,首见于艾青一九三九年写的《诗的散文美》一文,至一  相似文献   

12.
漫议杜诗的情感世界赵升平诗是表达情感的。情感之于诗,是精灵,是支柱。作为千古诗圣的杜甫,其诗作的强大魅力,主要不在它积淀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历史内容,而在它凝聚了个人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所以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说他是“情圣”。然而长期以来,尽管研究杜...  相似文献   

13.
卢燕新 《江海学刊》2024,(1):220-231
姚合《极玄集》选王维等21人诗百首,《序》称所选者皆“诗家射雕之手”。从时间范围看,所选者包括盛、中唐诗人,而以中唐前期诗人为主。就题材内容而言,选本涵盖送别伤离、寄远赠答、羁旅登临、题赞咏物、记事怀人、感怀即兴,很少涉及民生疾苦等。依体裁分析,该集选82首五言律诗、8首五言古诗、7首五言绝句、3首七言绝句。据诗风观之,以凄清绮净为主,但也有雄奇壮美者。研究《极玄集》“诗家射雕之手”的遴选范围及其特点,不仅对研究选本辨体、认知王维等诗人的近体诗、探究唐代近体诗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考察《极玄集》与晚唐诗的关系亦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极玄集》以“诗家射雕之手”定位而编纂“精微”选本,其在唐人近体诗经典化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20,(4)
杜甫在上元二年(761)写作的一组以枯病树木为题材的咏物之作《病柏》《枯椶》《病橘》《枯枏》,一变以往树木之咏的托喻方式,由寄托主体情志转向隐喻社会现实。其中包含着对个人、社会、王朝前所未有的深刻思索,涉及个人前途黯淡、民生凋敝、君主失德乃至王朝没落诸多重大主题。其中传达的从国计民生到个人命运的全面的幻灭感,折射出杜甫晚年思想的重要变化,透露了他最终释放政治抱负而专注于诗歌创作的心理动因。在这个意义上,《枯枏》四首也可以说是杜甫晚期创作中最具思想深度的开拓,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杜甫的《望岳》,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对诗的要旨,人们往往能心领神会。但由于注家蜂起,人们对这首本来深刻而浅显易懂的诗反而不解了,读注本而坠入五里雾中,大有茫茫然不知所以之感。如对《望岳》之题解,《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的:“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赴洛阳应进士举,落第,於是漫游齐赵一带,这诗是游泰时所作。泰山为东岳。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了清朝王琦编纂的《李太白全集》。这本书共收入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文 1110 篇,其中诗歌 1048 首。在这1048首诗中,可以认定是描写女性的诗篇有103首,我们将它们称为“李白女性诗歌”。这些诗大约占李白全部诗歌的10%。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比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女性的诗歌的比例要大许多。李白女性诗歌不但多,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唐诗三百首》是众多唐诗选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读者公认的。这本唐诗选集名为 300 首,实选唐诗307 首。在这 307 首中,李白的诗有 25 首,其中有 13 首是写女性…  相似文献   

17.
杜甫奔凤翔     
“忧端齐终南,澒洞掇可掇。”这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初冬,杜甫由长安回奉先途中,预感浩劫巨祸即将爆发而发出的深深忧叹。诗人的忧叹是有现实根据的。果然十一月安禄山以十五万人反于范阳,十二月,攻占东都洛阳,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六月九日破唐潼关二十万守军,大兵迫临京都长安城下,唐王朝处在岌岌可危之中。此时,一惯骄奢淫逸的唐玄宗惊魂落魄,仓皇出逃;太子李亨窜至灵武,再至彭原、凤翔,即位改元,是为肃宗,维系着唐王朝游丝般的命运,在这“地轴为之翻,百川皆乱流”(《晦日寻崔戢李封》)的危亡时代,杜甫  相似文献   

18.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杜甫之后的一位最偉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生長在民族矛盾和阶級斗爭异常尖銳、复杂的南宋社会。诗人一生始終站在进步的立场,主張恢复国土、坚持抵抗異族侵略的正义斗爭。他是时代的见証人和民族的忠实歌手,他的作品深刻的反映了南宋社会的本質和人民的愿望,他把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9.
杜甫并不以七绝见长,保存下来的七绝也不多,大约一百首左右。最早的一首七绝便是《赠李白》,原诗如下: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据说此诗作于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和李白再度遇于山东的时候。此诗的三、四两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王嗣奭认为“三自谓”,“四谓李”。但过去大多数注家,如仇兆鳌、钱谦益、浦起龙等,直到今天的杜甫研究者肖涤非均认定后二句系指李。不过分歧双方有一共同点,即都认为这首诗,特别是最后一句,是意在讽谕、警告或批评李白,表现了“朋友相规之义”云云。我经过反复研究,同时把这首诗和杜甫其它有关李白的诗及其酬赠之作仔细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
唐代专题吟咏或涉及曲江的诗有近300首,描写曲江一带景色的诗篇,更是举不胜举。这些诗彼此影响、相互交叉结合为一个整体,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生活的多个侧面,形象地展示了大唐的盛世风流、政治兴衰和士人心态,并蕴涵着复杂的人生感慨。曲江诗,是唐王朝的时代缩影与世情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