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明的发端什么是文明?目前一般均认为是指社会的进步状态。但文明并非从来就有的。人类是经过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才进入文明时代的。从蒙昧到野蛮,当然是历史的进步,但还不是文明。因此,研究文明应该从它的发端开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根据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所作的摘要,描绘了一幅从蒙昧时代直到文明时代开端的发展图景,他说:“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法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可持续发展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从而也是一 种新文明观。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文明的转型,而转型的本质正是用可持续发展新文明取代 工业文明;当代人类面临着对现代化的扬弃,而承担起扬弃现代化使命的正是可持续发展新文 明。当代中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来限定、规范现代化,在可持续发展观照下,完成由农业文明 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新文明的双重社会转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社会转 型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包括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飞跃。民主与法制是文明产物。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美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摩尔根对古代社会历史材料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发展,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不朽的著作。文明时代的到来,正是人类社会在物质  相似文献   

4.
平克认为,人类历史的演进呈现一个暴力减少的过程,这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一件事,它表征着人类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战胜“心魔”的过程。暴力下降,是“国家的平靖”、“文明的过程”、“人道主义革命”、二战以来“长期和平”、武装冲突的节制化形成的“新和平”、“权利革命”的结果。平克以暴力下降为进步之尺度的低调历史观和“减少痛苦”的低调道德观,虽然缺乏激动人心、令人向往的理想主义色彩,却体现了现代“文明”之伟大的人道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人性升华过程。暴力下降之所以对于人类历史至关重要,在于其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这一人道主义的伟大胜利,是人类文明进步最值得骄傲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李猛 《学术月刊》2013,(1):63-70
自19世纪起,现代政治思想开始将政治看作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与亚里士多德将人视为政治的动物的古典政治哲学思想大相径庭。在政治历史化的过程中,现代自然法学说的"自然状态"概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霍布斯理解的"自然状态",是人性在没有政治社会时所处的状态,是一种人无法生活在其中的自相矛盾的处境。普芬多夫在修正霍布斯的概念,提出前文明的自然状态时,开始将人类从前文明的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过渡理解为一种演进的过程。卢梭对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提出批评,将"自然状态"下的人性分解为原始状态与社会状态两种处境,并将人从自然手中逐渐败坏的社会进程作为分析政治社会的基本路径。这一思想,最终在康德那里,转变为世界公民视野中的普遍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历史存在两次根本性变革的历史过渡,一次是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一次是由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次历史过渡历时万载,孕育了整个人类的原始文明,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这一历史发展阶段认识为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二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林有能、胡波在《江汉论坛》1996年第12期撰文认为,对“历史”这个概念有必要再作新的阐释。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所理解的历史,应该是人性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史的有机统一。前者是历史的本质,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是了解人性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这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历史研究因此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研究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过程、活动规律;一层是研究人的本性(自然的和社会的二重属性)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规律。而这二层次的研究又集中于人这个历史核心之上。研究人和人性,了解和认识人类自己,也…  相似文献   

8.
一、史诗的产生与发展 史诗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属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对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阐述基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的宏观考察,认为史诗是人类从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论述的那样:“……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2页)另一方面,从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里说的文明,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在我国,早在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说,用“文明”来说明社会状况。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于“文明”概念以科学的含义,用它来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重要著作中,把全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区分为“蒙昧时期”(相当于旧石器时代)、野蛮时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和“文明时期”。“文明时期”以商品经济的出现、阶  相似文献   

10.
民族生命元气的执著追求——沈从文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常常以其巨大的惯性力扭曲着人类自身。所谓“文明与自然”的永恒冲突常常使人类徘徊在两难境地之中。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另一方面这解放了的人性却又常常“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从而自身又带来了新的束缚。“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无异于给人性发展用鲜血作了绝妙的注脚。艺术家们常常在人  相似文献   

11.
尽管阿多诺批判了启蒙,但并不是对历史抱悲观主义的态度。当人们通过交换真正购买到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的时候,一个理性的社会就会产生。进步就是人类自身对自然控制的结束,就是人类社会每一阶段对这种控制的抵制。阿多诺认为,历史没有一个统一的主体,历史的基础是个体之间的联系,但历史的进步需要一个全球性主体的出现和人性的确立。历史的进步就是体现在每一微观层面上个体主体、全球性主体与客观世界间的星丛,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间的和解。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两大关系作为环境史研究的两大主线,并将环境作为历史舞台、地理依托进入历史,将能看到历史的演变,不再只有帝王将相、改朝换代,而是在“环境基座”上有更为丰富多彩的样态.在全球环境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环境史研究将为人类发展“推求其因果而为之解析”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唯物史观理解为经济决定论,源于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仅从生产方式看待社会历史的变迁不够全面,需要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实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并体现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化同实践一样构成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化不仅是结果更体现为人的自由本性的创造。当把化等同于实践时,唯物史观就得到了一种新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就是化的变迁,新时期的化哲学也就是一种化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段志平  马俊峰 《河北学刊》2012,32(4):164-167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入手,揭示出市民社会中私有财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分裂与矛盾,从而使市民社会获得了人的"感性的活动"之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科书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普遍原理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卢卡奇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虽对教科书体系构成批判,但卢卡奇将历史理解为一种抽象主体的历史,所以他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在于,将历史理解为具体个人的具体活动的历史,将历史的总体理解为生活实践的总体;将历史理解为一种克服旧形而上学的方式,理解为现代哲学具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男人与女人两大主体的相辅而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女性在参与社会多种活动中遇到的阻力远远超过男性。影响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的不仅是经济因素,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即文化素质偏低、心理素质较差、政治素质偏低、身体素质欠佳及各种偏见和阻力的存在。国家应从实行倾斜性保护政策、为农村女性创造参与社会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以提高我国农村女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原始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点是基于对生命的崇拜。进入文明社会后,大多数古老文明抛弃了这种原始崇拜,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这种传统引发了局部的生态恶化,并最终导致许多古代文明的衰落。发端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这就迫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反思中,吸收和借鉴中国富有生命力的传统的生态观,是形成现代人类生态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创造性地运用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和群众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应用和发展;它准确地把握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国情,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导向。  相似文献   

19.
历史解释模式与社会历史理论、史学范式、史学理论等概念意义相近又不完全相同;既紧密联系又有细微差别.所谓"历史解释模式"是指最一般的对历史的理解范式和解释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视角看,历史解释模式总体上可分为"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微观历史解释模式"和文化哲学的历史解释模式.所谓宏观历史解释模式是指从社会历史宏观领域着眼,注重历史的"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从人类活动的宏观领域去把握和解释历史,一般围绕历史的性质、有无规律、决定因素-动力系统、进步路线图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20.
常乃惪从史学科学化的立场出发,试图寻求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规律性解释的历史哲学。常乃惪的历史哲学就是生物史观,主张人类历史进化受到生物学法则的支配。其理论在论证历史发展统一性的同时,也兼顾到了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