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 ,与侵权主体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密切相关。同时 ,由于生产的外部经济效果导致市场失灵 ,以及政府管理成本高昂并缺乏灵活性的特点 ,助长了环境侵权。采用经济学方法控制环境侵权 ,主要是在平衡企业生产的边际社会损害与清除损害的边际社会成本的基础上 ,征收污染税、尝试创造消除“负外部经济效果”的权利交易市场 ,并辅之以严格的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使环境问题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庇古税和科斯定理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前者完全依靠政府干预,后者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针对我国"污染反弹"严重问题,应采取在政府一定程度参与的前提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保护环境的方法.而尽快设计和实施符合我国特点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外部性,科斯定理与最优产权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相背离是经济社会最普遍的问题之一。解决私人的边际收益与成本和社会边际收益与成本不一致所产生的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庇古的政府解。罗纳德·科斯对此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认为帕累托最优资源分配 (在某些理想条件下 )可通过不求助于庇古的政府干预私下协商而达到 ,并且该私下解决方法独立于责任法规 (产权安排 ) (科斯定理 )。本文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分别讨论了存在外部性时的社会最优解、竞争市场解、庇古解和科斯解 ,并给出了一个数字例子来具体阐述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交易活动是稀缺的,交易成本不为零.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是与传统交易完全不同的一种交易形式,它能通过降低企业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的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边际交易成本水平.由于边际交易成本水平的降低,企业边际组织成本必然相应降低,从而导致企业规模变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的行动方案,我国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基础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但该制度在履约惩罚方面存在罚款数额设定不科学、幅度过大等问题,从而不能对控排企业产生足够的威慑力,易造成自由裁量权泛滥、权力寻租等。威慑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惩罚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惩罚制度需要正确定位,合理确定行政罚款的数额,包括建立行政罚款的衔接制度,提高违约成本;合理设计“倍率数距+数值保底”罚款数额,施行双罚制;威慑与激励制并行。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权具有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和控排企业私人财产利益的双重法律意义,因市场机制必须经过政府管控才能发挥减排效用,所以碳排放权受到行政规制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政府没有干预碳排放权中财产利益的目的,碳排放权本身也没有对抗政府规制之意,因此,以权利受到行政规制为由认定碳排放权具有公法属性不符合公权利的定义。初始分配和清缴配额环节的公法属性或源于政府对配额的管理,或源于行政法律义务,但都无关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除了可交易性特征,碳排放权对控排企业支配配额财产的保护,碳排放权法律关系的自愿性和平等性都表明了碳排放权是私法权利。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由于贪婪、过度竞争与不正当竞争,以及制度漏洞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大量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企业不当政治行为。我国企业不当政治行为主要有五种类型:直接贿赂型、吃喝玩乐型、变相贿赂型、隐瞒欺骗型和舆论导向型。这些企业不当政治行为出现的原因包括:受潜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企业逐利的天性,竞争模仿的压力,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身利益的困难,以及现有法律制度的漏洞与不完善。而通过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加快制定“阳光法案”,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高企业不当政治行为成本,疏导企业的政治参与渠道,加大行政改革力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积极倡导企业自律,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不当政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法学理论忽视奖励对社会的调整作用、立法机关对奖励机制存在偏见等原因,我国立法对行政奖励的规制很不完善,有必要对行政奖励进行规制以制约行政主体滥用权力,依据其他规范性文件和自由裁量权实施某些行政奖励.行政奖励客体应当包括政府认可的非义务行为、仅通过强制手段无法实现行政目标的义务性行为和对行为结果无法控制的义务性行为.在行政奖励立法时应当充分考虑行政奖励的功能,分析影响行政奖励方式的因素,如受激励群体的偏好,成本与效益的分析,是否违反法律、社会公德和其他更重要的利益等.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外部不经济问题,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行为分析,发现由于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容易产生"搭便车"和"公地悲剧",进而导致此类产品的供求失衡.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征收"庇古税"和产权界定.本文结合山西的具体情况,提出必须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基本理论构建历程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是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结果 ,其实质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体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平衡法“。经济法是规范国家干预社会经济 ,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经济法基本概念不适宜借用民法“调整对象“之理论来构建 ,而应以“主体 -行为 -责任“模式来构建经济法理论体系。经济法的内容包括规范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行为的法律和规范国家间接干预社会经济行为的法律两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