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哲学思潮,它崇尚理性思辩,追求人性“自然”,开创了一代哲学新风,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作为时代风潮,它在扬弃儒学的同时更闪耀着人性发现的绚烂光芒。  相似文献   

2.
金岳霖在建立其元学体系时,以深厚的民族情感承继中国传统哲学,而尤其青睐老庄道家哲学。在鞭辟入里的分析基础上,他以学理和情感的两种标准,对老庄哲学进行了较为有说服力的评价,体现了辩证的价值取向。他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老庄哲学予以考察吸纳,并经过改造后有机地熔铸到自己的元学体系之中。他以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以纯粹的逻辑推演方式建立了一个独创性的元学体系,不仅克服了老庄哲学的不足,而且弥补了中国传统哲学"逻辑意识不发达"的状况,从而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老庄思想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教与老庄存在着从内容到形式的关系。从始创时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神化,到成熟时对老庄及其思想的扬弃以及再度神化,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老庄道论本来就玄之又玄,因而有被道教神化的可能;老庄哲学具有超然性,它追求永恒至境,因而吻合道教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旨。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没有老庄的道本根论,就不可能有道教思想体系的产生。这应该被看作是道教对老庄思想最大的汲取。因为无论是哲学的还是宗教的理论体系的建立,首先依赖的是其思维方法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角度对道家的语言思想进行论述,阐释老庄语哲思想中的言意观,论证老庄关于“言”与“意”二元对立的哲学观点,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结构并解构中国古代诗歌的“言意之困”,从而拓展老庄言意观的哲学和美学意义,扩展中国诗歌阐释学阐释向度。  相似文献   

5.
王弼等人授道入儒开创玄学,史家既谓之“祖述老庄”,义称为“新道学”,那是有根据的。王弼对于老庄哲学确是既继承保持又改造发展的。他们一多关系(本体与万物、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思想的差异,集中表现了其哲学逻辑框架的不同,并从而在逻辑与历史统一上反映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某些特征。一先秦,老子以精神性的“道”作为本原,以说明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庄子进一步发展了它。老庄都把“道”作为不可分割的、无限的整体置于万有之外、之上。在发生论上,讲道派生万物,万物有限,所以毁坏了道。在运动观上,讲道作为“外在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中西哲学思想作比较时,往往是将中国哲学看作是以儒学为本的伦理哲学、政治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而言,较少对话性。而忽视了老庄的道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老庄与西方哲学家在宇宙观、本体论、价值观上的异同。本文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明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廷相的宇宙观作了分析研究,着重论述了他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继承发展,对程朱理学、宗教神学和世俗迷信等的批判扬弃,进而指出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学术史上,道家老庄最早建立了以“道”为核心和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老庄在哲学问题的阐释中又触及到了关的本质、关感、关的创造等多方面问题。他们以“道”为哲学基础,以“道法自然”为依据,由此及彼,推物及人,围绕自然、社会、人类活动三大方面阐述了他们的关学思想。老庄的关学思想是其哲学之道的延伸,蕴藏在哲学体系中,以互为联系、互为交织的形态呈现,但具有着潜在的逻辑体系性。老庄关学思想潜在体系的研究对人们认识关、感受关、创造关及中国现代关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的主干,共同成为构筑传统文化大厦的基石。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书《老子》与90年代初湖北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学术界掀起了对老庄本人、著作及其哲学的研究的热潮,特别是老庄哲学一直成为学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老庄哲学把对自然现象、人类生存状况及生产经验的观察、研究,作为切入点,建立起了道家的自然观,展示了老庄在自然科学方面最初的理论自觉。老庄坚持"道"生万物说、道为宇宙万物的本体的理论;庄子提出了生物起源、循环演变的猜想、万物一体的生态论;老庄尤其确认了人的自然本质及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并由此衍生出了老庄的养生论,所有这些都显示了老庄哲学独有的理论品质以及它在理论上的前瞻性、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对马克思辩证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中阐述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批判和改造,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从而进一步探讨马克思辩证法的创立.  相似文献   

12.
禅宗受老庄影响十分明显,但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经过哪些环节,是如何深化的,则很少见到专门的论述。该文认为,禅宗思想和风格的老庄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端是慧能禅;其展开是牛头禅、保唐禅、洪州禅,而以洪州禅为主流;其定型化则是五家禅中的临济禅。为此,重点讨论了洪州禅学对老庄哲学加以吸收、融合的具体内容,揭示它在禅宗老庄化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及其原因。论述过程中,旁及了牛头、保唐与老庄的思想交涉,洪州与荷泽两家的哲学差别,并进而推及临济与曹洞两宗不同历史趋向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3.
老庄思想自古是中国知识分子遭受挫折后藉以调节心理,安顿生命,养护心灵的哲学,老庄著作自19世纪末翻译成英文传入西方后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进入一些著名作家的创作视野。文章撷取了奥尼尔、王尔德、毛姆三位英美作家的代表作品加以分析,综合评述了有关他们的创作与道家思想的某些契合关系,揭示出他们各自生活中不同的精神创伤是老庄思想与他们取得共同的心灵契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现这一变革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和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都不能正确对待黑格尔哲学,他们或者局限于黑格尔的思辩范围,或者对黑格尔简单地加以否定,因而都不能完成哲学变革的历史任务。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从而取得了哲学变革的真实结果。这份稿件就是根据《费尔巴哈论》及其相关著作的有关论述,对坚持“扬弃”原则与实现哲学变革的关系问题所作的理解和阐发。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老庄思想,人们大多从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之影响切入,或延伸为文学观念的讨论。由于老庄诗学是理性思维,注重理论批评,不同于孔子式的实际批评,所以,人们很少论及《老子》、《庄子》与中国古代诗学及艺术理论的关系。文章从道家文化的角度,研究老庄诗学思想的核心,它主要表现为倡导诗学艺术的自然性、形象性、抒情性与含蓄性。  相似文献   

17.
贾谊通过对老庄以来“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扬弃,立足社会现实,给“道”赋予了新的哲学内涵:首先,“道”是万物的根本;其次,“道”是认识万物的根本法则;再次,“道”是人生的境界;最后,“道”是天地万物始基的真实存在。这界定有极其丰富的哲学意义和实践意蕴,为他的认识论、伦理观、历史观和治世观,乃至礼法结合的思想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形上基础。  相似文献   

18.
辩证思想广泛存在于中国古典哲学中,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不是自身逻辑的演绎,而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以及人的社会实践的体验。在《周易》、《老子》中,辩证思想是体用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的扬弃,毛泽东的中国辩证法既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对立统一和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辩证思想的核心。"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解释世界”为目的的本体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而是以“改变世界”、缔造新社会为宗旨的社会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物”为本的唯“物”主义哲学,而是继承了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传统的人民主义哲学。和谐哲学是适应社会生活变化和时代主题转换,自觉转变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构建和谐社会须扬弃斗争哲学,倡导和谐哲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知青小说的发展进入一个哲理性的层面。这种哲理性表现在它对生活的思考更加深刻,更为显著的是知青作家们在知青小说中展现出来的对于人生新的认识,自我的反思、觉醒,人主体地位的确立,还有80年代中期由"寻根"而来的对民族精神传统哲学的追寻特别是对老庄哲学的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