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这集中表现在控股股东通过与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公司法中解决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的法律对策可以一分为二,我们分别将其称之为"规制型策略"与"治理型策略".我国目前规制控制股东交易的公司法规范在这两方面尚存在诸多的不足,本文将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角度分析、检讨公司法规范对控制股东交易的规制与救济.  相似文献   

2.
李莉 《东岳论丛》2012,(3):164-168
非公司关联交易是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关联交易的治理是各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性为证券市场中政府监管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近年来,我国证监会、财政部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政策法规。其所涵盖的监管措施主要集中于:名称界定、价格规制、数量规制、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违规措施等几大方面。将关联交易监管措施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同第一大股东关联交易发生额与监管程度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资金借出及净借出的数额与监管程度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在监管环境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关联交易依然是上市公司及其控制股东偏好的交易方式,关联交易监管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实施的利益侵占。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控股股东基于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应当利用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来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的事先规范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诚信义务通过类型化处理作出细化的规定,包括禁止滥用公司独立人格逃避债务、禁止控股股东从事关联交易以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利益、禁止操纵利润分配、禁止侵吞公司财产。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的事后控制功能主要体现在控股股东违反诚信义务,滥用其控股地位而损害其他股东利益时,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对受害人给予补偿,以维护股东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为维护证券市场 ,规范关联交易 ,我国应尽快完善其立法和监管体系。我国证券市场关联交易监管体系框架构建方面 :一、事前确立和借鉴“揭开公司面纱”原则、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和股东异议估价权制度的预防监管体系 ;二、事中建立关联交易的分类管理和披露的监管制度体系 ;三、事后借鉴和设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控股股东赔偿制度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实现全流通,控股股东频繁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且在接管事件中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演变为对上市公司和股票价格的双重控制,从而有可能获取更多私人收益.对于控股股东"隧道行为"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从接管溢价收益、操纵股份收益和经营期间的转移收益三方面进行测度.规范控股股东的接管行为,需要完善所有权结构、法律、法规、媒体监督、产品市场竞争等要素.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关于股份制企业监督有效性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其实,监督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环境。外部股东的监督只有在特定的法律环境中才是有效的,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条件下则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7.
控股股东滥用权利,实施侵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导致中小股东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今后公司立法和司法实践应进一步完善保护中小股东诉权的法律机制,制衡控股股东滥用权利的行为,切实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来看,有实质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股东和投机参与股东三类。其中,投机参与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影响较小,机构投资股东也因其持股比例偏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而控股股东对企业具有控制力。控股股东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深刻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我们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期望理论,构建了控股股东的价值模型,来研究其非理性融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严格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管法规以及正确的常规收益价值取向,是遏制控股股东无限股权融资倾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股份公司中的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无论从制度还是司法救济措施上看,都有长足的进展,而在企业数量上比股份公司多得多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却未有完善的制度安排.由于有限责任公司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得中小股东合法权益被控股股东侵害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从法律价值层面和制度的视角完善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资产剥离作为重要的资产重组方式,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是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的重视是否会优于由于资产剥离带来的企业价值的提升,目前还没有文献对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的影响进行专门研究.以国泰安数据库2012~2014进行资产剥离的258个民营公司为样本,利用倾向性分数配对法(PSM),为进行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配对了258个样本,来探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其他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与公司进行资产剥离活动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三大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的影响也是显著为负.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内资产剥离的研究,为完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73-80
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为我们从非控股大股东减持的视角来考察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以及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了机会。以2005—2014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非控股大股东"用脚投票"有助于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和管理者代理成本;控股股东在持股比较低时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更严重,但国有企业控股股东持股比越大,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越严重,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代理成本更高;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同样存在严重的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公司关联交易过多 ;公司董事未能勤勉尽职 ,监事会未能发挥监督功能 ;经理层缺乏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问题。文章认为 ,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 :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二要优化董事会构成、正确发挥董事会的决策功能。三要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四要建立企业信用机制 ,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五要逐步实现上市公司交易的完全市场化。六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3.
王沛然 《兰州学刊》2022,(8):101-111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欺诈发行证券罪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扩大了犯罪行为对象的范围,同时新增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作为独立行为主体,实现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行为的正犯化。立法层面的调整具有现实价值,同时也带来了法律适用中的困惑与争议。在行为对象方面,“发行文件”以及“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表述均具有开放性,需要立足于前置法,对上述概念进行限缩解释。在行为主体方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共同犯罪中的行为定性存在争议。应贯彻追究“首恶”的基本立场,加大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欺诈发行幕后行为主体的刑事打击力度,认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直接责任人员成立共同正犯,以实现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盈余分配请求权是股东一项基本权利.小股东该项权利正常行使几乎完全依赖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而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往往以对公司控制,欺诈压制小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小股东正常行使无法进行.由于公司法规定的模糊和笼统,小股东采用股东会会议召集权、股东派生诉讼权、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股东会决议无效或撤销权等救济手段只能是间接的.为此,须根据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规定,建立完善有限公司股东盈余分配请求权行使的程序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建立一个控股股东与监管部门的博弈矩阵,对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讨论了控股股东占款的违规成本、违规概率以及监管力度对混合战略博弈纳什均衡的影响,对控股股东处于博弈优势方的现实根源作了深入分析,对有效抑制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与企业创新效率有关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为研究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BCC模型对我国2013—2020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从国有和非国有,高科技和非高科技企业实证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效率;在存在股权质押时,非国有企业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效率;相同的,高科技行业也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效率。以期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溢价是指用来购买公司控股股权而支付的超过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以上的价格部分,其存在已为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所证实。控股股权交易(协议转让)原则上不需公司有权机关批准,包含控制权溢价在内的转让价格由交易双方商定,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控股股权协议转让中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可具体化为调查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以及特定情形下的忠实义务,义务的违反直接导致与控制权溢价归属相关的法律后果。我国应针对控制权溢价存在的事实,对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的控股股东课以具体的诚信义务形式。  相似文献   

18.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出路与选择:国家控股经营黄伟民(南京市人防办公室南京210008)国家控股经营即企业的资产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所拥有,其中国家持股超过一定的比例,国有股股东依据其控股地位,对企业的重大决策拥有决定权,支配其生产经营方向。在我国,大中型...  相似文献   

19.
封闭公司股东退出受限的特征加剧小股东的弱势地位,也产生规制控股股东行为的必要。控股股东的意思通过股东会机制成为公司的意思,从而对小股东利益产生事实上的支配力,因而有观点认为控股股东应对小股东,如合伙人对其他合伙人一般负有信义义务。本文通过检视封闭公司治理的本质特征、美国相应审判实践与信义义务理论,剖析不同情形下控股股东行为的审查标准,主张控股股东在行使管理权力时对公司负有信义义务,对小股东负有善意与公平交易义务,但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应认定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应实现结果的实质平等。控股股东对小股东负有信义义务的主张,忽略公司法中股东权利的实质和公司的实体地位,反而可能有损公司制度的大厦、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论少数股股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股东 (又称小股东 )是相对于多数股东 (或控股股东 )而提出的一个公司法上的概念 ,在最近的公司发展的几十年中 ,大股东借助新的机制和形式被强化以及滥用权利 ,导致少数股东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完善和创新保护少数股东的法律机制就成为了世界各国公司法变革中的焦点问题 ,也是我国公司法修改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现行《公司法》的基础之上 ,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