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土区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时容易变形破坏造成安全事故。以镇江市软土区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阶梯式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阶梯式支护结构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比了支护桩位移结果。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可以准确地反映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在开挖过程中,基坑中部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最大,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为33.4 mm,并且水平位移沿桩身呈“弓形”变形模式;通过对比基坑南北两侧结果,发现采用阶梯式支护结构可以很好地控制支护桩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2.
某城市基坑周边为相邻既有建筑物,既有建筑均为独立浅基础及部分桩基础,基础埋深对地基的变形反应敏感。基坑采用预应力锚杆与排桩组合方案,其组合可以降低防护桩的锚固深度,并有效控制基坑边壁的侧向变形及提高整体稳定性。监测结果表明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某城市基坑周边为国道及相邻既有建筑物,既有建筑均为独立浅基础,基础埋深对地基的变形反应敏感。基坑采用预应力锚杆与排桩组合方案,其组合可以降低防护桩的锚固深度,并有效控制基坑边壁的侧向变形及提高整体稳定性。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使用,能得到较好的支护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某综合服务楼的基坑支护,对钢板桩加锚杆、钻孔灌注桩加锚杆和钻孔灌注桩加锚杆与放坡加CFG桩(Cement Fly-ash Gravel)相结合等支护方案的分析、计算与论证,认为因地制宜地将钻孔灌注桩加锚杆支护与放坡加CFG桩支护综合利用是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支护方案。并首次将CFG桩的使用范围护大到基坑支护领域。  相似文献   

5.
砂-岩组合地层是南昌地区基坑支护工程中常见的地层组合形式,因砂土体与基岩性质相差悬殊,嵌岩支护结构的性能发挥亦有较大差异。为系统研究深基坑嵌岩支护的受力特性与变形规律,选取南昌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对基坑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三维数值建模分析。研究表明:(1)支护结构在不同位置处的变形差异明显,基坑阴角处支护结构可有效抑制周边土压力及位移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坑角效应;(2)立柱桩对被动区土体起到拉锚作用,积极约束桩体临近土体产生竖向位移,可有效提高坑底土体整体力学性能,有助于控制基坑底部隆起变形;(3)基坑开挖支护下,支护构件在砂砾石层中出现支护薄弱区域,墙后砂砾层中土体变形发展迅速,形成贯通地表的潜在软弱滑移带。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矿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研究和工程实践少,支护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根据软岩硐室的支护原则,提出了软岩硐室联合支护的原理,从提高围岩刚度,扩大支护机构范围和增加稳定性方面对大断面软岩硐室进行联合支护。加固后,其变形量明显减小,实践证明,预应力锚杆、锚索和适时的二次注浆加固能较好的解决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问题,可以给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较多,而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目前注浆加固是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水速凝材料可以根据工程特性控制凝结时间,并且后期强度可以提高较快。通过材料加固机理的分析,对高水速凝材料在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加固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部分填充手征煤质的圆波导的色散方程,研究了填充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尺寸对传播模式截止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材料的电磁参数和尺寸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调节传播模式的截止频率.  相似文献   

9.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以邯武公路滑坡段(K12+808~K12+715)为工程背景,针对滑坡段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抗滑桩、连梁及预应力锚杆联合加固的措施。基于通用极限平衡法,采用GEO-SLOPE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邯武公路K12+775、K12+750滑坡处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重点对滑坡前及边坡支护后的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双排桩、梁支护的加固措施后,边坡安全系数较支护之前显著增大,能够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对降雨条件下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岩土软化材料特性,利用应力一次跌落应变软化模型,讨论了应力跌落计算与损伤面的平衡条件,给出了在该模型下Tresca材料在掺入膨胀剂的桩扩张时,桩周土中应力和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掺入膨胀剂后,桩侧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模型试验检验了掺入膨胀剂的桩承载力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区间参数智能梁结构闭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区间参数压电智能梁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位移反馈控制结构闭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在材料物理参数和几何尺寸等为区间变量时,分析了结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的不确定性。并从求解结构振动动态特性的Rayleigh商出发,利用区间变量运算法则推导出了结构闭环系统固有频率的数字特征表达式。通过算例,考察了区间参数对结构固有频率特性的影响,并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区间系数分析法来研究压电智能梁结构闭环系统的动态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开挖的土钉支护应满足安全稳定的基本要求,其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本文应用一种极限平衡方法对土钉支护稳定性进行参数分析,研究土钉长度、倾角、间距、坡面倾角等支护参数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到对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性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比了目前已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分析方法,提出了空间弹性抗力法的概念。对该方法的计算模型、原理及公式进行了简述,并编制了相应分析计算程序。结合基本算例,分析了不同支撑情况下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情况,并总结出角部支撑的合理布置方式,同时分析了超载不均匀情况下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情况,研究了平面小尺寸基坑是否需要布置支撑的问题,对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土钉支护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安全、快速简便的新型挡土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通过综述研究,对土钉支护的破坏模式、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归纳总结,介绍一些软件及其设计方法,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土钉支护设计的理论分析水平,为复合土钉支护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钢板桩+坑外拉锚支护技术,结合信息化监测,有效解决了大面积软弱地质深基坑支护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工期目标,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深基坑无支撑多级支护结构是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区大面积深基坑的新型支护技术,不仅可以很好地约束支护结构的变形,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基于天津市某基坑工程实例,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深基坑多级支护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分析了第一级支护结构长度、两级支护间距离、两级开挖深度比以及第一、二级支护结构的倾角的参数变化对第一级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的第一级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随着第二级支护结构长度的增加、两级支护间距离的增大以及第一、二级支护结构的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其中两级支护间距离和第一、二级支护结构的倾角对位移影响显著;开挖深度比H1/H2对变形的影响与两级支护间距离B和第二级支护结构长度L2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以提高其疲劳寿命、抗反射裂缝和抗高温车辙能力,成为沥青路面路用技术性能改善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无加筋层、中间加铺玻纤土工格栅或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玻纤布加筋结构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而玻纤格栅加筋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水泥土搅拌桩为基坑支护结构或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显著。结合在软土地区修建某临时码头的工程实践,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钢管桩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在超重临时码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桥梁桩基除了要承受竖向荷载之外,往往也要承担很多水平荷载。对水平受荷桩基的桩侧摩阻效应进行细观分析,提出了考虑桩侧摩阻效应的桩身挠曲线微分方程,再结合p-y曲线法对桩基水平受荷响应进行求解分析,并用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基于提出的方法,探究了桩土界面摩擦角以及桩基尺寸效应对水平受荷桩土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侧摩阻对桩土体系有加强作用,桩侧摩阻效应影响下桩顶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的折减比随桩土界面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也随桩径的增大而显著减小。所得结论对今后桥梁桩基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古田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山体古滑坡复活情况,通过对隧道地表情况、围岩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了其形成原因,采取了锚固桩、锚索桩、微型锚筋桩和洞内加强支护等综合治理措施,成功地治理了山体滑坡。阐述了锚索桩施工工艺和监控量测方法,为以后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