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疲劳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弹塑性基本理论.针对理想弹塑性模型.随动强化模型.编制了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并成功地模拟了疲劳裂纹稳定扩展和超载延迟等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现行铁路隧道规范和标准设计采用的参数,结合现行的连续体,收敛约束计算模型及弹塑性理想模型并且是在全断面一次开挖条件下作为应用举例,对坑道极限位移进行了随机计算模拟。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有关的单胞模型和相关的边界条件,着重研究了单向不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细观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纤维端部的不连续性复合材料中纤维与纤维,纤维与周围基体相互作用以及应力场变化的影响,此外利用体积平均法预测了在外载荷作用下单向不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有关的单胞模型和相关的边界条件.着重研究了单向不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细观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纤维端都的不连续性对复合材料中纤维与纤维,纤维与周围基体相互作用以及应力场变化的影响.此外利用体积平均法预测了在外载荷作用下单向不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渐进弹塑性铰模型,考虑构件塑性的渐进变化,构件的塑性发展通过弹簧的刚度变化来模拟,理论分析说明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塑性区方法和塑性铰方法在工程分析中的不足,给出的算例说明了该模型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程序以及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宏观唯象理论得出的相材料的屈服函数,推导出在S-H-Y模型条件下相变材料平面应力轴对称问题的弹塑性解,从而定量的描述相应材料应力、应变、变形及破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运用断裂力学传统方法进行裂纹尖端的弹塑性应力场分析均为小范围塑性区的假定,不能准确反映塑性区应力情况的问题,利用裂纹线场分析方法,对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有限宽平面板在裂纹面受到一对集中剪力作用时裂纹线附近的应力场及弹塑性边界进行了分析。不采用小范围塑性区的假设,直接通过将裂纹线附近弹塑性边界上弹性应力场与塑性应力场的匹配,获得了裂纹线附近弹塑性应力场的解析解以及弹塑性边界上单位法向量的表达式。用裂纹线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裂纹附近的弹塑性应力分布,该种方法的应用将成为断裂力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石油天然气构造应力分析、材料力学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 11参数性粘弹塑性模型 ,反映了泡沫塑料衬垫缓冲性能的特征 .  相似文献   

10.
运用FLAC3D岩土软件对某地铁一号线深基坑进行开挖与支护的模拟,计算中采用摩尔-库伦弹塑性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基坑水平位移、墙后土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为深基坑工程施工与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地下工程中,岩体在峰后一般会产生一定的应变软化转变,因而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进行分析时,所得结果无法对实测值进行良好的解释.本文采用峰后应变软化模型和岩体弹性模量劣化方法,研究了塑性区范围随支护压力的变化规律,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分析了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基于Mohr-Coulomb常规软化模型、考虑隧道岩体劣化的硬岩岩体应变软化模型,三种模型下的围岩径向和环向应力及收敛位移随围岩深度分布情况,为隧洞的支护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1]提出了求解弹塑性裂纹尖端场的一种比拟方法.本文把文[1]提出的比拟方法推广到一般弹塑性力学问题上,导出了几个典型问题的解,并作了相应的有限元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给出了真正弹塑性意义下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采用弹塑性增量理论和各向异性问题中的Huber-Mises屈服准则,推出了复合材料层合扁壳弹塑性弯曲分析的加权残值法基本公式,用增量加载和初应力法求解。算例证明,该法收敛较快,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中的抗震设防新理念和新方法,以Ⅶ度区某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弹塑性有限元模型,依次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地震反应谱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揭示了两级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并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可供桥梁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细观大学的空穴扩张比参量的基础上建立压力容器中常见的表面凹坑、机械切口、焊缝咬边等缺陷韧性断裂的安全评定方法,本文提出采用缺口张一开位移作为宏观的工程断裂参量、在用含轴向缺口的模型容器作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单百缺口的变形特点,并进行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弹塑性力学”课程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采用从实际到理论的逆向思路,选择与本学科相关的实例开展弹塑性力学理论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渗流情况下的油气井井眼围岩的势能函数,以该势能函数为基础,应用突变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油气井的出砂物理过程,进而建立了出砂预测的全新数学模型,求取无砂生产的临界流速,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出砂的敏感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首次引入突变理论对油气井出砂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无砂生产临界流速的全新求解方法。实例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可靠,敏感性分析表明塑性区的污染是出砂的主要原因。相对以往出砂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多,计算结果更可靠。应用突变理论研究油气井出砂机理为出砂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焊后残余应力过大,且内部残余应力难以测量的现象,课题组提出了基于热弹塑性法和顺序热力耦合方式的搅拌摩擦焊应力模拟的热源模型、边界条件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残余应力3个主要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的设计,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模拟与试验结果均表明合适的焊接参数(转速取1 000 r·min-1,焊速取120 mm·min-1,预热时间取3 s)能有效减小502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焊后残余应力,且数值模拟得到残余应力与实际焊后残余应力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机械加工金属切削层的变形过程,归纳出断屑方法。本文从弹塑性变形理论,探讨出断屑规律及断屑条件。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空间钢框架结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列式,可以直接考虑单元的轴向扭转屈曲效应;在此基础上采用塑性流动理论并应用Orbison屈服面方程,得到了空间钢框架塑性铰分析的弹塑性刚度矩阵,用以对空间钢框架结构进行二阶弹塑性分析并可以考虑单元内塑性的发展和内力的重分布;在单元内部采用截面内力跟踪技术以考虑单元内部形成塑性铰的情况.给出的几个算例,说明该方法计算效率高,精度可靠,可以用于大型空间钢框架结构的高等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