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房价收入比是判断房价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在国际上明显较高。但房产作为一种商品,其税后价才是真正的价格。通过提出估算税后房价收入比的方法,并以美国的情况作为对比,发现我国的税后房价收入比与美国相比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这意味着房产税仅对税前房价的影响较大,而对税后房价的影响很小。税收与房价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房产税决策者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和归纳法,梳理国内学者研究城镇房价收入比和城镇居民基于住房的分层后,可发现国内学者从农村房价收入比和从住房角度研究农民分化很少。计算农村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5个收入组的房价收入比,估算5个组别家庭现实中自建房需要的大略时间,然后将农村高收入组别家庭收入与城镇的中等收入组别家庭收入做比较,可判断高收入组别家庭在城镇购房的可行性。基于农村适婚年龄和低收入户的建房时间比较可判别农村低收入家庭实现自建房的可行性。基于上述判别,将农民分成主要家庭成员在城镇购房居住阶层、在农村建新房居住阶层、放弃在农村建新房居住阶层3个群体。得出结论:农村人口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收入的分化;3个阶层的选择体现出农村中以"小"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优质资源单向由农村流向城镇,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农村和全国整体经济的长久发展;放弃建房人口在住房分化中向上通道基本闭塞。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问题。新房价格与居民家庭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关联。通过ECM模型可以对我国1994至2007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真实价格和家庭的真实收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真实价格对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很大,而且新房房价收入比的"均衡值"是非平稳序列,即新房房价收入比随着收入的提高,其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国外“房价收入比”研究:起源、测量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起源、测量、应用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国外房价收入比的研究文献。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演化于、并优于住房支出收入;房价收入比测量的多样性取决于房价和收入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房价收入比均衡模型的不同;房价收入比主要应用于住房支付能力和房地产泡沫研究。房价收入比计算的规范化、均衡模型的集成化以及实证的多角化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研究了房价收入比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二孩政策背景下,房价收入比显著抑制了育龄人群生育意愿。通过工具变量方法和各类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房价收入比对未婚、主观幸福感低、租房和拥有一套住房、东部地区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负面影响更大。此外,房价收入比显著降低了育龄人群生育男孩的偏好。据此,政府应积极调控房地产市场、倡导新时代生育观、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以提高育龄人群生育意愿,调控出生人口性别比。  相似文献   

6.
针对房价收入比指标衡量区域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中的不足,提出人均住宅有效购买力系数的概念,阐述该指标的优点,并用该指标对1987年以来中国人均住宅有效购买力的变化和截止2004年底37个大中城市人均有效购买力的横向对比做了实证分析,进而探讨了建构中国房地产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委22日透露,温州市将房价收入比纳入领导干部的考绩中。由此,能不能控制房价不合理上涨,能不能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成了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依据之一。(1月23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8.
为厘清房价与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关系,判断三者关系中所蕴含的矛盾、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通过该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房价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但也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后者又会对房价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面作用;在东部地区,房价和产业结构层次之间呈相互的正向促进关系,房价上涨也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过东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中部地区,房价上涨会降低产业结构层次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又会对房价带来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房价上涨有利于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但其幅度相对不足,进一步地,西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却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又会直接抑制产业结构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现状,阐述了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房价综合收入比指标测度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并检验各地区间的差异,结论如下:(1)整体来看,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并不弱,大部分省份房价综合收入比都处于合理区间;(2)我国居民房价承受力地区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居民房价承受力普遍弱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各省(市、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3)五个东部省(市)居民房价承受力很弱,如北京、海南、上海、浙江和福建等地,房价已经超过了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胡月晓  李岚 《南都学坛》2007,27(5):105-108
由于缺乏"做空"机制,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具有"单边市场"的特征,只能"做多",不能"做空"。房地产市场具有房地产供给滞后和房地产需求中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分离的特征,造成了房地产市场调节的非对称性,需求上升时房价上涨,需求下降时则以空置率取代价格成为房地产市场"出清"的主要手段。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金融之间具有正反馈机制。房地产消费使用的真实需求通常仅影响到租赁价格。除房地产金融资源因素外,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情况、市场预期心理,以及管制政策变动等都会使房地产价格发生周期性变化。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天然需要我们加强预测和干涉。  相似文献   

12.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尚无一致结论。文章从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两个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就地价和房价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展现地价与房价关系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抑制房产的价格的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合理调整和开征房产税已显得日益迫切。通过对我国房产税制及征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加和谐、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土地价格、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房价的影响,依据2000—2010年间的中国居住用途土地价格、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和商品房价格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与土地价格、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土地价格是房价变动的促进因素,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变动对房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商品住房的社会"刚性"需求和投资性市场需求广泛,但房价敏感、倍受关注。分析商品住房价格构成、商品住房价格确定及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土地价格在房地产价格中所占比重非常大 ,所以地价的高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为突出 ,本文就高地价对房地产市场的主体、客体及交易中介负面影响展开分析 ,并提出了地价过高时抑制地价上涨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发展与房地产价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所导致的人口大量迁移引起了对房地产的庞大需求。对未来十年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房地产业需求规模进行预测,并使用OLS回归估计进行证明的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高房价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房地产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房地产属于“泡沫易生行业”。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房地产价格形成的基础。导致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诱因表现为:经济增长、城市化、政策支持等促使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预期增强;居民收入增长、房地产私有化观念加强以及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短缺刺激了房价上涨;资本市场不发达导致投资和投机需求增强;监管不严导致对囤地捂盘和过度放贷行为惩罚不力;按揭贷款等金融制度助长了房地产价格的升高;土地价格市场化提升了房地产市场成本;利益集团阻止了房地产价格的下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价上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房地产价格自2001年以来出现的不断大幅上涨的现实,从房地产行业外和行业内两方面分析了房价上涨的多重因素.针对影响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诸多因素,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方面给出几点建议,对房价调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房地产政策研究、房地产市场的调研,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期盼、舆论导向、居民资金投资行为的分析,阐明了目前高位房价的来源;参照国际惯例、居民经济收入状况,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承载力;从经济发展规律、政府政策指导研讨,剖析市场饱和度、居民购房能力,展望未来房产价格将稳中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