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对高速铁路路基压实控制方法的分析,指明各种控制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提出了新的建议,探讨了路基压实控制的发展方向,为提高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的建设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线路结构有路基、桥梁和隧道等形式,其中桥梁占绝大部分比例,而区间路基占比较少。根据高铁项目实例,从造价、质量、工期和环保节能等方面对桥梁和区间路基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得出高速铁路线路桥梁结构优于区间路基结构,在线路结构设计上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区间路基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速铁路桩板结构路基工程为背景,研究了桩板结构路基单联跨数对承载板体伸缩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桩板结构的结构布置原则;并根据桩板结构路基具体结构特征,推导了计算结构整体升降温引起的承载板体伸缩温度应力计算公式,该解析式与空间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较好吻合,可方便地计算承载板的伸缩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4.
桩板结构路基是应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一种新的路基结构形式,它由上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钢筋混凝土桩基与路基本体与组成,利用板和桩-土之间的共同作用来满足无砟轨道的强度与沉降变形要求,是介于桥梁与路基之间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桩土相互作用非常明显。以往工程上都是利用m法处理桩土相互作用,但是对于桩板结构,实测数据表明m法已不再适用。提出了计算桩板结构动力特性一种合理模拟方法,并通过著名有限元软件ANSYS10.0进行分析。与某高速铁路桩板结构动力特性的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模拟方法满足一定的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表面振动与振动台两种方法进行粗颗粒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种土湿土法做出的最大干密度明显要大于干土法所测的最大干密度,表面振动仪法的振密效果要优于振动台法的振密效果。通过高速铁路路基施工现场压实后路基干密度与室内最大干密度测试结果对比,发现既有路基施工工艺可以达到以表面振动法测试得到最大干密度的95%压实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哈大高铁典型断面的实测数据,运用非稳态相变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路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不同型式防冻胀护道对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结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其对路基横向地温及横向冻深差异的消除效果。得出结论:增大防冻胀护道的高度可有效减少冷量从两侧侵入路基,能有效减小路基冻深;根据现有研究,建议在修建南北走向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时采用阳坡侧较低,阴坡侧较高,且阴坡侧护道高度与路基齐平的非对称型式护道,以最大限度减小路基横向地温及横向冻深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速铁路总营运里程超过1.1万公里,在建高速铁路规模也超过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和京哈高铁等的开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及其类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而且有利于解决铁路的“瓶颈”制约。同时高速铁路的兴建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最终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神延线风沙路基实际,介绍了风沙路基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路基防护措施,特别对风沙路基的压实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离我们还有多远乔林1964年10月1日,“弹丸号”高速列车以每小时210公里的速度,从日本的东京向大坂飞驰.宣告了世界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到1995年底,全球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1.5万公里。目前,高速列车的最高速度达到每小时513.3公...  相似文献   

11.
路基变形是关乎运营铁路安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运营事故的潜在诱发因素。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是造成其路基变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基于工程地质详勘确定了不同工况的地基强度参数,开展路基沉降变形数值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基采用不同加固方式处理后的铁路路基,其地基加固强度与路基顶的沉降变形值呈负相关性;地层损失对于路基沉降变形有较大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路基沉降变形随着地层损失率的增加而逐步增大,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与地层损失密切相关;采用MJS工法加固盾构隧道周围土体能够减小盾构穿越路基的沉降。本研究结论可为有效解决盾构穿越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秦沈客运专线的工程实践,介绍了高速铁路板式道床施工技术。尤其是在CA(水泥沥青)砂浆的设计与施工方面取得的成果,可为今后高速铁路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设计水库路基时,应根据水库的运行特点,考虑库水浸泡、渗透、水位升降、渡浪侵袭、水流冲刷、库岸坍塌、水库淤积和地下水壅升引起的湿陷等影响。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造成库区路基病害的原因,从填土造地、渗透稳定、滑坡治理、塌岸防护等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出发,探讨了库区新建路基和改造路基的形式及构造。研究了路基本体和地基的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路基断面形式、防渗设施布置形式以及路基填料等在不同水位差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具有高度集成、高精度的技术特点,运营过程中经受列车质量、速度、密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地理位置因素往往是影响铁路设备状态演变的决定性因素。采用网格化管理技术可将空间上连续分布的管理对象划分成较小的单元网格,有利于从空间位置角度研究管理对象状态的变化规律。随着信息系统技术、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位置而不是基于专业更符合高速铁路的管理需求,网格化管理技术给高速铁路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路基病害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朔黄重载铁路路基病害现场调查数据,对其存在的主要路基病害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病害的一般特征和表现形式、产生条件及成灾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病害的预防和整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高速铁路钢轨出现波磨的现象,对高速铁路波磨的特点做了详细介绍。指出目前波磨理论的局限性,并分析了高速状态下波磨的动力学成因,以及钢轨材质对波磨的影响,并给出了可行的预防与减缓波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以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为研究对象,对高速铁路的影响进行归纳分析,指出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的交通、经济、效益、形态多方面产生影响,高速铁路的影响力具有两面性及层次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产业带可持续系统是一个新而复杂的概念,对高速铁路产业带的形成及高速铁路产业带可持续系统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西成高速铁路产业带的形成,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西成高速铁路产业带可持续发展能力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成高速铁路产业带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通过西安南京铁路合肥南京段高速铁路膨胀土试验段的施工过程控制,对含水量、含灰率,石灰颗粒粒径、改良土颗粒粒径、松铺系数、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指导今后高速铁路膨胀土施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的必然发展趋势。介绍了适宜于高速铁路发展的双边供电方式,对双边供电方式下全并联AT供电系统的等值电路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在等值电路的基础上研究了全并联AT双边供电方式的故障测距方法,并提出了基本的测距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