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对环境公共物品进行科学分类的重要性,基于公共物品的特征和环境的属性分类,论述了环境公共物品分类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基于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分类方法,把环境公共物品分为自然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和社会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并对这两类环境公共物品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物品理论中,国防是纯公共物品的代表,可是作为国防组成部分的人民防空工程的公共物品属性却具有阶段性;从物品属性的阶段性出发,作者把人防工程以及类似的公共物品界定为阶段性公共物品;由于阶段性公共物品有平时用途,因此存在由私人提供的可能,这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对农业基础设施产品属性、收益区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农业基础设施各供给主体的责任、范围及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以构建农业基础设施多中心协同供给体系。纯公共物品及公共池塘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方式是机构型供给,通过成立专委会实现科层制协同。俱乐部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方式是政府与企业联合供给,政府与企业通过公私协同实现农业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村庄范围的公共池塘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战略性协同、沟通性协同以实现政府与农民联合供给或农民自治供给。受益范围为村小组或几户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农民自治供给为主,通过沟通性协同使农户能顺利实现合作供给。私人物品属性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企业供给或农户自己供给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经济学的物品分类方法,分别探讨了公共政策的纯公共物品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政策的纯私人物品属性即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公共政策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即竞争非排他性和排他非竞争性,并指出公共政策的不同物品属性分别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应结合其激励功能来评价公共政策的物品属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国家公园是当前国际社会保护生态资源的主要模式之一。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出发,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其支配权应该为社会公众所拥有,而国家是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理想主体。我国的许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忽视了公共物品属性的要求,造成了资源的破坏与各方利益的不均衡。国家公园以较小面积的合理开发实现较大范围的有效保护,并由国家代表社会公众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其管理费用由国家予以保障,管理部门与公园内的旅游经营项目没有利益关系且对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社区利益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公园模式较好的协调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是一种符合生态旅游资源公共物品属性的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性是评估公共物品供给效用的重要标准.制度性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它本身既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也对其他公共物品的供给有指导作用.基于苏南小城镇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研究如何通过制度性公共物品的可持续供给推动各类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视角下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进行改革,对于优化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众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公平、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已成为我国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对各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在分析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公共物品理论 ,针对农业科学研究的特点 ,提出了物品谱的概念和一个公共物品属性分析模型 ,并用它对农业科学研究的经济学性质和投资进行了初步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科学研究按经济学性质进行较详细的分类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存在供给不足和管理缺位两大难题。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民营化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其现实可能性是我国社会生态环境中存在着推动农村公共物品民营化的动力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对农村公共物品分类的基础上,可选择不同公共物品民营化治理模式,还必须注意政府和市场两大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经济学文献中对“公共物品”这一概念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解,本文论述了萨缪尔森、马斯格雷夫、布坎南、Marmolo等人对这一概念的观点,认为对这一概念的众多理解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分别从物品本身的客现技术特性和供给方式这两个方面来对公共物品问题进行研究,对公共物品的这两种理解也构成了公共物品理论研究中的两个平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但法律作为公共物品的属性正在异化,而这种异化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法律理应回到其公共物品的属性上去,而不能变成私人的工具.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平等的保护每一个人,而不能通过各种制度直接或间接的排除一部分人对法律资源的消费.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多样性、公益性等特殊属性,公共物品并非如私人物品一样能够在市场前提下有效配置,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总是面临重重困境,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的腐败、低效甚至无效等弊端日益显现。因此笔者认为在提倡供给侧改革的今天,应从创新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公共物品设置排他性出口,加强社会合作,实现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环境的法治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个人信用缺失的根本问题在于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通过对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公共物品属性的分析,得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模式,并提出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重建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公费制度改革以后,学生开始承担部分费用,由此产生了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教育资助政策也应运而生。教育资助政策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对公共物品排他性标准的科学界定避免了教育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政府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是实现供给方式最优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詹姆斯·布坎南"政府失灵"论的提出和罗纳德·科斯<经济学中的灯塔>的论文的发表,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取向已经成为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提高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基本价值目标.但是,"市场化"本身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公共物品的客观属性与市场追求的相悖和公民与市场消费关系的"权力场"制约,以及"市场化"环境的不成熟,它也存在诸如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相脱节、公共物品的符号性价值与实用价值相背离以及公共物品的"空间失配"等问题.因此,作为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空间差异性分布和城市市民自由流动的第三种选择--社区化,就成为政府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高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最优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严重偏离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影响农民的积极性。采用Holmstrom和Milgrom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使公共物品供给能真正满足农民需求,也为该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公共物品强烈的外部性,使政府成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然而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政府提供的 公共物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相应地就会出现不同的公共消费制度安排。本文依据公共物品的外部性 特质,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公共消费制度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广义的资源分类入手提出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六个组成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人口要素、资本要素、科技要素、信息要素,并对各个要素的基本属性作了分析。然后,根据排他性、强制性、有偿性、分割性这四个指标,分析了生态经济系统各个组成要素的公共性强弱。结论是:环境要素、信息要素具有强的公共性,称之为公共物品;资源要素、科技要素具有效强的公共性,称之为混合物品;人口要素、资本要素具有弱的公共性,称之为私人物品。  相似文献   

19.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成为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可行之策。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首先从理论上对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的扇形模式进行了建构;其次针对实践,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对理论的应然性和实践的必然性两个层面的研究,指出实现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主体供给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并围绕政府供给职能、培育扶持职能、制度保障职能、规划创新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的履行进行了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20.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关键问题之一是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政府主导的、以制度外财政为支持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限制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路径依赖理论的角度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在于突破这种路径依赖,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