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满足修补混凝土自密实的要求,利用高效复合减水剂增塑和超细复合粉煤灰改善胶凝材料级配等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新拌混凝土屈服剪应力,使混凝土拌合物达到自密实所需要的流动性.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参数.针对超早强的性能要求,通过胶砂试验,在多种化学外加剂中,选取早强剂A作为超早强水泥混凝土的外加剂,并确定其合理的掺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高效减水剂、早强剂A、普通硅酸盐水泥可配制出1d的抗折强度达3.0 MPa以上,2d抗折强度达4.0MPa以上,自密实性能好,30min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小的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快速修补、无需振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外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最新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天然粗骨料掺量比率、粉煤灰掺量、减水剂掺量对新拌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然粗骨料掺量比率的增加,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得以改善;粉煤灰与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可以加大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但对其粘聚性和保水性产生不利影响,减水剂掺量影响更大。通过正交分析,提出了适合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3.
采用轨段单元模拟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钢轨模拟为弹性点支承Euler梁;钢轨下面的支承块视为刚体;道床板视为弹性薄板,并且采用横向有限条与板段单元法对其进行位移插值;钢轨扣件和支承块下胶垫和套靴模拟为线性弹簧和阻尼器;道床板与混凝土底座下的路基模拟为连续分布面弹簧和阻尼器。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和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高速列车-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系统竖向振动矩阵方程,得到了系统振动响应,进一步分析了套靴刚度和阻尼对此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既有铁路常见的半穿式钢桁粱桥的振动特性,建立了车-桥-TMD系统耦合振动方程,对采用多点调频质量阻尼器抑制既有铁路钢桁梁桥横向振动的阻尼减振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TMD能有效的抑制铁路半穿式铁路钢桁梁桥的横向振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的介绍与分析了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在路面施工中的重要地位与在整个工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双电机驱动自同步振动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简化处理,建立力学模型。通过对其施加X,y方向的简谐激 振力,建立无阻尼系统强迫振动和有阻尼系统强迫振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Rayleigh阻尼的常数α和β,利用 有限元ANSYS软件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研究其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工况频率16 Hz下,节 点运动轨迹更接近圆形,距理想粉碎效果的圆形轨迹较近,粉碎效果较好,进入稳定期的时间较快;在共振频率42 Hz 下,节点轨迹振幅更大,进入稳定期较慢,阻尼对振动的衰减作用较强;不同阻尼比对振动的衰减作用成正比关系。因 此,可以通过控制阻尼比等参数获得更有利的研磨效果,提高研磨效率。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原材料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然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拌合水不超过80℃,骨料不超过60℃,搅拌时应先将砂石和水拌合,然后加入水泥拌合,防止水泥产生假凝现象。搅拌时间比常温延长 50%,搅拌机外壳粘20mm厚聚苯乙烯板保温,保证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掺量的钢筋阻锈剂在砂浆中的阳极极化试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凝结时间、含气量以及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抗渗与抗冻融等耐久性试验,盐水浸烘试验,证明在混凝土中掺入FAC-13型钢筋阻锈剂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坍落度损失、凝结时间、抗压强度以及渗水高度、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量等耐久性能无明显影响,而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的锈蚀率及失重率有显著降低,证明该阻锈剂对钢筋阻锈效果明显,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光线示波器振动子频率特性,对正确使用光线示波器,合理选择振动子,以及测量电路的组成,并准确地、不失真地记录显示被测信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振动子是典型的二阶系统,对该系统固有频率 fn 的测量,采用速度谐振法比常用的位移谐振法测量的准确,可靠,测量速度快。本文还对电磁阻尼的实质,阻尼形式以及电磁阻尼振动子实际阻尼比ζ的测定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反电势 E 进行了分析,采用绘制反电势 E 的 Nyquist 图的矢量图的数学求证,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速度谐振法测固有频率 fn 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多种工况下汽车悬挂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多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在多种工况下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克服了以往单一工况的不足,得到了最优悬架参数的特性曲线。即如果悬架实现了这种阻尼和刚度特性,就可较大程度地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1.
将摩擦阻尼应用到高层建筑的风振控制,采用结构风振的时域分析方法对高层结构的风振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摩擦阻尼器应用于高层结构的风振控制效果是非常明显,可以使高层建筑顶层的振动最大位移降低了71.57%,振动最大加速度降低了73.95%.  相似文献   

12.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作为分布式驱动的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对于缓解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轮毂电机引入轮毂时,其平顺性会恶化。为解决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平顺性问题,建立了考虑座椅、车身和簧下质量振动特性以及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时间迟滞因素的三自由度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的1/4车模型,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通过主动悬架进行垂向振动控制。在此基础上,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在随机路面与减速带路面下行驶的情况进行训练,进而对其训练案例的控制效果进行测试,并将之与被动悬架和天棚阻尼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最后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在随机路面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主动悬架控制策略进行泛化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训练与泛化测试案例,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的垂向振动控制,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主动悬架控制策略所产生的控制效果均优于被动悬架与天棚阻尼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运动的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对一类带有粘性阻尼摆的自参数动力吸振器减振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该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选择适当的分岔参数证明了Hopf分岔的存在.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用功率流理论从能量的角度研究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它兼顾了力和速度的相位关系,比传统的以力、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等单个指标来衡量振动特性更具有综合性。建立了桥梁 承轨台轨道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从而得到输入钢轨和承轨台的总功率流,进而评价其振动特性。改变扣件的刚度和阻尼,研究扣件参数的改变对于钢轨和承轨台输入总功率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固体材料弹性阶段内阻尼,采用粘弹性材料本构关系,通过振型分解法推导建立了简谐荷载激励下材料粘滞系数的测试理论,包括存在钢筋的情况;利用三点弯曲梁式材料阻尼测试装置,对6种不同配合比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的粘滞系数进行了试验测试,表明测试理论的可行性,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车桥系统运行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用UM软件进行了计算分析。对高速铁路列车过桥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对比了桥梁刚度、桥梁阻尼、列车速度、列车数量对车桥系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增加,车辆和桥梁的动力响应也相应增大,但不是线性增大;桥梁的横向振幅随桥梁横向刚度的增大而减小;桥梁阻尼和列车数量对车桥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材料粘滞系数的测试技术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固体材料弹性阶段内阻尼,采用粘弹性材料本构关系,通过振型分解法推导建立了简谐荷载激励下材料粘滞系数的测试理论,包括存在钢筋的情况;利用三点弯曲梁式材料阻尼测试装置,对6种不同配合比复合纤维增强阻尼混凝土的粘滞系数进行了试验测试,表明测试理论的可行性,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因电机内部不平衡电磁力引起的负面振动加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GA-LQR)的空气悬架阻尼控制方法。建立包含轮毂电机和空气悬架系统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8自由度半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实车试验验证模型;仿真分析路面激励和不平衡电磁力两者对电动汽车垂向振动的影响;根据最优控制理论提出LQR控制策略,并通过遗传算法对LQR控制中的加权矩阵Q和R进行全局搜索优化,构建了GA-LQR阻尼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被动悬架和LQR控制的空气悬架,基于GA-LQR控制的空气悬架对电动汽车各评价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可有效抑制轮毂电机因偏心引起的不良振动,极大地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限元与轴承及磁阻尼器动特性线性简化模型建立大型汽轮机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响应计算模型;选择典型不平衡状态,采用多种磁阻尼器布置方案对BBC公司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的抑振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优选,结果表明在中压转子段采用大阻尼参数磁阻尼器抑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多管混凝土拱桥的空间振动模型,采用多种模式对其空间自振特性进行了计算,绘出了振型图,并同动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为进一步研究这类结构的动力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