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康复进入寄养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社会福利》2003,(12):42-43
从1996年底至今,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家庭寄养工作已走过了8年的历程,这项工作从试点、摸索逐步向不断规范、日趋专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将“引导式教育”的工作理念与寄养康复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制定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家庭寄养连环承包工作制度,形成了家庭寄养工作中独具特色的小组活动教学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让康复从机构走向寄养家庭,赋予了“北京模式”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即被家庭所遗弃,在儿童福利院这一特殊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这一特殊群体——孤残儿童,除了要面对身体上的残疾,还要背负由于特殊背景造成的心理障碍,他们无法同有家庭的儿童一样在小家庭、大社会中生活、成长,而家庭寄养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有助于孤残儿童各种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保证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一切从儿童的利益出发,沈阳市儿童福利院越来越多地将孤残儿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与他们的生理需要一同纳入养育服务的范畴,并广泛借鉴国外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孤残儿童照料模式的改革,通过对收养、寄养、助养等多种养育方式进行的大胆尝试,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4.
朱松筠 《社会福利》2003,(12):46-5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民政事业的一部分,我国对困境儿童的照料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尤其是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模式,作为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儿童福利机构得到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家庭寄养对于促进孤残儿童情感,心智、个性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而稳定的家庭支持是正常依恋情感建立与维持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实际寄养工作中,难免有些寄养家庭会发生变更。家庭变更对寄养儿童会造成哪些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与防范?对此武汉市儿童福利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调研总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始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安徽、上海、山西、云南、吉林、四川等地逐步开展了家庭寄养,迄今已有10余年,家庭寄养这种新的安置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特别是2000年,各地民政部门按照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会议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动家庭寄养工作,全国的家庭寄养工作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为了保证家庭寄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行政部门或儿童福利机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于2000年在南京爱德基金会资助下,在南京栖霞区靖安镇开始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10多年来,先后有两百多名孩子的童年在家庭中度过,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而现在家庭寄养中的儿童大多数处于养护状态,这种养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开展家庭寄养工作既是满足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儿童福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保证家庭寄养工作在高平台上持续发展,天津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始探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配套服务体系——五级网络管理体系,家长功能支持保障体系,家庭寄养专业评估体系,特殊教育体系,康复训练、指导、培训综合体系。其配套服务体系的运行在维护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满足寄养家长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14,(9):F0003-F0003
家是儿童最温暖的港湾,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整合资源,致力发展农村家庭寄养和院内家庭寄莽工作,先后建立农村寄养家庭80户,寄养儿童200余名;建立院内寄养家庭26户。寄养儿童100余名。孤残儿童在寄养父母温暖的怀抱里,在寄养家庭温馨的氛围里健康成长,情、能、智得到了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充分利用农村特有条件,创造“热炕理疗”、“院落综合康复”等方式,使孤残儿童的康复结合到寄养家庭的生活中、创造了具有东北农村特色的寄养文化和抚育模式;使家庭寄养工作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以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寄养工作的始终,力求通过家庭的滋养和关爱促进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提高寄养儿童的护理、教育、康复为突破点,以加强科学管理为立足点,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点,认真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推进家庭寄养规范化开展.  相似文献   

12.
家庭寄养是中国孤残儿童照料的一种新模式,为了让孤残儿童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继2000年10月推出农村家庭寄养工作后,于2001年1月又启动了城市家庭寄养。十年来,该院将"以孤残儿童为本"的理念贯穿寄养工作始终,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在寄养儿童的档案管理方面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品牌,使寄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深入思考勇于尝试家庭寄养工作中,寄养儿童被收养后,通过与寄养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尽快从孩子离开家庭的阴影里走出来是很多儿童福利院认为比较困难的。"雨"的个案让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开始思考探索破解这个瓶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08,(12):F0002-F0002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注重家庭寄养,一方面,运用严格的管理体系,评估体系,考核体系保证家庭寄养工作科学,规范;另一方面,有效整合农村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特有条件,创造“热炕理疗”、“院落综合康复”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现收养孤残儿童560余名,其中家庭寄养儿童231名(城市11名、农村220名),占全院收养儿童总数的41%。在寄养儿童中,残疾儿童占96%。2000年10月,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尝试开展家庭寄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9,(4):F0002-F0002,F0003,F000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项目实施以来,以“孤残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秉承“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庭寄养、统一监护”的宗旨,构建了家庭寄养工作三级监护网络,实现了孤残儿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寄养工作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实现了寄养项目的本土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一“昆明模式”,堪称全国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北京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焕龙 《社会福利》2003,(10):36-38
科学规划家庭寄养资源配置 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的规划。笔者依据工作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思考,对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的资源配置进行了初步规划,主要包括:家庭寄养组织资源的配置;家庭寄养经费资源的配置;家庭寄养人力资源的配置;家庭寄养专业技术资源的配置;家庭寄养政策和制度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8.
正2000年起,为改变机构集中养育孩子易出现人格发展缺陷等诸多问题,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家庭寄养模式,结合本地特点,在昆明周边的县区开展农村家庭寄养。农村家庭模式是由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庭寄养、统一监护的方式,形成儿童福利院、街道(乡镇政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村民小组)参与的三级化监护网络及定期巡查,对孤残儿童寄养期间的生活、营养、康复、教育、身体发育情况等进行全面跟踪指导,为儿童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在不断改善硬环境的同时,认真加强软环境建设,特别是针对职工队伍年轻,相对缺少专业系统教育及管理特殊儿童实际经验这一薄弱环节,组织员工到外省市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医疗、康复、教育水平。其次是添置了必备的医疗、康复设备,为孤残  相似文献   

20.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融入社会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家庭寄养的实践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资助、科学的管理以及员工队伍的建设。洛阳市儿童福利院从2003年开始实践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洛阳市委市政府、洛阳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经常定期不定期到洛阳市儿童福利院视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