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化陈彬文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有人把农村人口外流说成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表现,主张走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靠工业扩张、城市膨胀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也有人认为,农村出现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滞后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其根源就在于农村部门中存在着大量剩余农业劳动力,如果把这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其总产量不会因此减少,即使是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也是如此。由于这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从而降低了整个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收入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将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中去,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种转化的中心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表现形式和落脚点则是城市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元经济转化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工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分布及剩余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有4.4亿人。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分析预测,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大关,其中农村人口约10亿,15—59岁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6.6亿,实际劳动供给人口约为5.9亿。从劳动力需求看,种植业劳动力需求量约为1.6亿,林、牧、副、渔约需0.8亿,共计2.4亿。也就是说到2000年农村将有3.5亿人的劳动力需要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即使按1978—1988年农业劳动力转移量每年800万人估计,到2000年时农村中仍将有近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和城市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城市化实际上是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与国外城市化的动力来自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不同,我国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的冲动,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状况以及转移的途经着手,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和应采取的措施。一、一个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小型的私营企业为主体,以轻工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经过长期的缓慢发展而积累起腾飞的经济基础。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机理与转移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社会科学》2004,(7):13-17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本质上有所区别 ,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 ,两者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者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进行内部消化 ,绝对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重点在城乡“中间带”。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制度创新储全胜现阶段,我国农业部门有大量的劳动力呈剩余状态。农业劳动力剩余部分的退出机制的选择和有效转移,是农业现代化乃至国民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拟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其转移的途径。一、我...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与农户职能多样化是我国农村现阶段存在的一种结构性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户职能的细化与深化,农户职能的分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已成为南疆三地州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南疆三地州自然环境恶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劳动力剩余是普遍现象。目前南疆三地州如墨玉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开展顺利,但劳动力本身与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与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方向是城市;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具有优势;就地转移是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种现实选择;国际转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可行之路;工程性移民也会对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现有的土地面积由于无法承受或容纳农村拥有的劳动力而出现的剩余劳动力。该定义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产生的,随着社会前进和科技进步,它会发生变动,即是说,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个静态和动态相统一的范畴;二是说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资源与劳力资源之间不相称,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承受或容纳丰富的劳动力。我认为,这样定义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恰当的。首先,这个定义与目前多数地方农业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世界近代经济发展证明: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已成共同的趋势。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率成倍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和转移,部分农业人口与耕地的分离,是必然的,也是历史性的进步。除此,城市企业的改革,也必然造成劳动力的过剩,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如何使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本文就剩余劳动和劳动积累方面的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农业劳动力剩余和转移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带共性的问题。湖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已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一)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产生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范围最广的一次农业劳动力就业转移,对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湖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全省农村约有1000万劳动力还…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中国,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 9亿多人口, 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30%以上,即有 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选择   农业劳动力转移按其经营的产业种类可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研究□陶水莲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现象是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水平相适应。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因...  相似文献   

15.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从根本上说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宏观的战略问题,更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必须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村,应把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中的战略问题,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从根本上说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宏观的战略问题,更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必须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村,应把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中的战略问题,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20年,山东省农业劳动力供给最高值将达到 3000万,按初步现代化要求,大约需要 1000万,剩余2000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非农产业劳动力以年均8.1%的速度递增。近几年有所减缓。2005年到2015年将进入第二个转移高峰期,年均6%左右。2015年到2020年将进入相对稳定期。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要正确处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非农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二、三产业与城镇建设的关系,调整生产力的区域布局,调整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向,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的关系,做到梯度有序,主次分明,流量适度,按初步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到2020年,使全省按一、二、三产业划分的劳动就业结构达到20:30:5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个战略性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刘肇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农村的劳动力有4.4亿人,其中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上的劳动力约有1.1亿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3亿人,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人”①。大量的而且正在继续增多的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19.
贵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据调查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由1983年的1034.10万人增到1993年的1524.69万人,10年间净增490.59万人,年均递增3.69%;在同一时期,剩余劳动力由401.9万人增加到686.10万人,年均递增5.50%,高于总劳动力年均增幅的1.81个百分点.剩余率也由39.0%上升到45.0%,上升6个百分点.如何组织、引导如此众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不仅事关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大局,而且也是加快贵州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引 《天府新论》2004,(Z1):45-46
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呈增长态势,但社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乏力,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解决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计划生育控制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