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过失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争议问题较多,本文两个典型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均存在犯罪过失、间接故意和无罪过的争议。期待可能性理论是认定过失犯罪的理论基础。认定过失犯罪一定要把握行为人义务要件的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应责性等五个方面,同时,也应该注意过失犯罪的例外情况,例如“合理信赖”、“不能预见”等。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无罪过案件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实践中要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确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是至关重要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也是执政党夯实执政基础的现实选择。法律作为社会人所创造的一种文化符号,与社会的有机融合同样属于社会和谐的一个分支问题。法与社会和谐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挥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均衡机制作用;坚守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至上性;重视法的传统精神延接与时代发展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现代化》2016,(2)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就必须不断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有效方法和途径。从方法角度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是宣传教育、典型示范、价值认知与践行逐步养成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也是法律约束、制度规范和政策保障有机结合的过程。鉴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引领工作正在经历三个根本变化,即引领的主客体思想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引领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引领的手段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必须科学把握引领社会思潮的几个关键点,即充分尊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规律,及时运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积极发挥重点人群的身教作用,这应该是当前引领社会思潮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魏耕通海,是清初一宗要案、复明运动大事,历来备受重视。近年薛瑞录同志发表题为《魏耕和清初的“通海案”》的文章,对本案做了较全面的研究,是本课题的一项新成果。但是,在清初10余年中魏耕进行的大都是地下活动,不易得明显记载,因而要把全案及其相关问题弄清楚就很不容易。浙江古籍出版社在出版魏耕《雪翁诗集》时说明:“由于通海案的影响,当时许多有关的事,后来都成了‘真事隐’,因此,魏耕的诗就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以诗存史的作用,足资考证史事。”这段话正确说明了魏耕的诗对于弄清全案的史料价值。但《雪翁诗集》不 相似文献
5.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创者,皇太极则是奠基人。毫无疑问,皇太极是一个应予充分肯定的历史人物,其历史业绩已有不少文章论及,或综论,或专述某一方面,然而,一些颇为关键的问题似应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 关于对明策略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杂志》1998,(1)
近几年,由于现实生活和理论探索的需要,价值观研究在我国受到关注并取得一定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也必须同时看到,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够,人们普遍感到,有些问题还没有能够作出比较清晰的理论说明。这些问题包括许多方面,我认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应当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以促进我国价值观研究的深人发展。(一)价值观是什么与不是什么价值观的研究,无疑要从价值观是什么开始,现在许多人也是这样做的。但实际上,要想真正了解价值观是什么,必须要了解价值观不是什么。一个定义,既要涵盖它所定义的全部对象,又不能比这包含更… 相似文献
7.
在有关秋瑾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秋瑾与光复会和同盟会的关系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三个组织两个方面(同盟会和光复会作为当时中国革命力量的两个方面)结成的思想上的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行动的组织,只能算是反帝力量的初步联合。秋瑾是先参加同盟会,后参加光复会的①。 相似文献
8.
1.辩证逻辑也必须承认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之间是“反变律”而不是“正变律”;2.把范畴分为一些是流动的,另一些是固定的,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辩证逻辑应用的也是相对确定的范畴,是用相对确定的范畴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3.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而表述它们的公式是不一样的,不能把“P并且非P”作为辩证矛盾的公式;4.不能仅从语形上识别一个语词表达的是抽象概念还是具体概念,应当结合语义和语用来识别。为此,必须通过充分揭示概念内容的一系列判断,才能给我们提供识别某一语词表达的是何种概念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中,杨家将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然而对于杨家将的历史研究,却并不深入;尤其是其中的几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史料与史观,而且涉及到历史与艺术的关系。《河北学刊》1982年第3期发表了恩泽《杨六郎河北事迹考》一文,对杨家将的考证研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仍然因袭旧说。本文不是对杨家将历史的全面评价与研究,而是就杨家将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结合《杨六郎河北事迹考》,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哈特莱发表“信息传输”的论文,并提出信息的初步的数学统计模型,用电码符号、代码代替消息的具体内容,为现代信息的量化奠定了科学的起点.他首次提出通讯系统中的信息量概念,但未建立较强的理论基础.直到四十年代,由于电子通讯和雷达技术的广泛应用,才发现了信息的有序化的特点,确立了更完备的信息数学统计模型,信息论才得以诞生.在信息论及其分 相似文献
12.
略论刘文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李殿元刘文辉是一位四川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从1926年起,他先后任过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军长、四川省主席和川康边防总指挥、西康省主席、国民党中央委员兼西康省党部主任、川康绥署副主任等职,1949年12月起义后,又任过西南... 相似文献
13.
从1838年孔德创立社会学这门学科以后,社会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19世纪三十年代至19世纪末的“草创时期”。(2)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勃兴时期”。(3)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建设时期”。至于和社会学有着源流关系的古已有之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学说的研究,有的社会学史家把它划分在“社会学前史时期”。这,不在本文的论列范围。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兼文学家。他的《史记》标志着我们古代民族文化的光辉成就。司马迁的思想今人论述很多,但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探讨。例如,司马迁的根本思想究竟是道家,还是以儒道合流为基础、兼采百家之长?他看待历史是形而上学的循环论,还是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发展观?他在《史记》中是以歌颂帝王为中心,还是对最高统治集团以揭露、讽刺为主?本文打算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关於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尤其是关於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有?滞不前的现象。有的同志说:“关於中国古史分期的文章,材料重复,论点片面,进展的情况是不理想的”。引用材料上的重复,是我们反有深入发掘,只好就大家全知道的材料,反复使用,不能在“无字”虚作文章。关於论点片面的问题,因为我们对於某些古代史实,只是注意到一些现效,还不能掌握问题的本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古史研究中水平还不高,好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而没有被注意到,比如: (1)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复性问题。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16.
首先是关于在黎族中划分“支系”的问题。在封建社会里,黎族因分布地域、生活习惯、语言和服饰等的不同和差异而被封建统治者蔑称为“生黎”、“熟黎”、“生铁黎”、“熟铁黎”,等等。解放后,多数学者根据黎族语言的差异,把黎族分为“侾”、“杞”(或“岐”)、“美孚”(或“美阜”)、“本地黎”和“德透黎”(近几年才出现)等五大名称,并且都在后面加上“支系”两字。我们认为,把黎族分为“支系”欠妥:第一、不够科学。如果因为语言、服饰有些差异,就可以构成什么民族支系的话,那么,是否可以把讲着许许多多不同方言的汉族,例如讲粤语、闽语、蜀语等,称为汉族的“粤族支系”、“闽族支系”、“蜀族支系”呢?特别是“德透黎”支系的用法更加不妥。“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以来 ,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解冻与复苏 ,历史学象其他学科一样 ,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新材料、新方法、新思潮、新领域不断涌现 ,尤其是在 90年代 ,“社会史”研究成为大陆历史学领域的“显学”,在这片园地里耕耘者之多、成果之丰富堪称社会科学领域的奇观。我们认为 ,经常在前行中思索以往会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将这几年来处于炽热状态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再次检讨一番 ,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社会史的学 术定位 对于社会史的定义 ,可以说从它在西方诞生之日起就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经粗略统计 ,大… 相似文献
18.
19.
回顾汉字输入方法的研究,我们认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许多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方面,这些方面可能对今后汉字输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影响,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汉字输入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 汉字是表意的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 相似文献
20.
评哲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的哲学研究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着某些误区:一是前提与理由的混淆。这一误区导致还原论和发生学方法在哲学研究中的误用,它主要表现在本体论、价值论、人学的研究中。二是“是”与“应当”的混淆。这一误区包括把“是”归结为“应当”,和把“应当”归结为“是”两种相反的偏执。前者导致实用主义的保守立场,后者则陷入实践上的“乌托邦”悲剧。三是超验与经验的混淆。这一误区使哲学走向了经验立场和实证视野,从而妨碍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谛的正确把握,以致于在前马克思的水平上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