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农合的全面覆盖,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众多问题中,新农合筹资政策的社会公平性问题尤为凸显。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各筹资主体均以个体利益的损益关系作为筹资政策社会公平的考量标准。化解各筹资主体对新农合筹资政策社会公平质疑,提高新农合活力和新农合全民覆盖率,以及实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须从制度或政策的责权关系出发,加快各筹资主体筹资理念转变的步伐和动态设计各筹资主体的筹资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立高校筹资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公办高校筹集发展资金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历史地看,我国公立高校筹资机制经历了从单一的财政拨款机制向政府与市场并重的筹资机制的转变过程。实践中,存在财政拨款缺乏竞争机制、通过收费筹集发展资金受限、市场筹集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规范化的捐赠制度等公办高校筹资机制缺陷。因此,完善我国公办高校筹资机制是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筹资既是一个高校成立的前提,又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任何高校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高校筹资行为受高校筹资制度的约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的高校筹资制度均具有一定的特色。一个国家的高校筹资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伴随着国家乃至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文章在对制度变迁的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筹资制度变迁的本质,重点运用高校筹资制度效用曲线对高校筹资制度变迁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以足额的资金支持为条件。本文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历史沿革及现状为切入点,从经济基础的保障性、公共财政支持的可持续性以及居民个人的交费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影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筹资的因素进行考量。结果表明,现阶段具备了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和能力,但总体实力还只能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制度。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筹资的能力,应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支持机制、构建科学的筹资机制以及加强基金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5.
西部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西部贫困地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有效地化解了因病返贫的风险.要使新农合制度在西部贫困地区不断巩固和深化,必须从筹资原则、渠道、方式、标准等四个方面进行对筹资机制进行创新.实现固定的筹资标准向动态的筹资标准转变;传统单一的筹资方式向高效多样化的方式转变,"自愿"原则向"强制"性原则的转变,三渠道向多元化的渠道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以个人、集体、政府三方缴费的筹资机制。本文基于山西省的试点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存在着个人缴费方式、集体筹资模式、政府激励性政策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采取费率制缴费方式、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筹资功能以及改进制度中的激励性政策等措施来对筹资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问题研究——基于机制创新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一个有效运作的筹资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方面仍然存在筹资主体责任不强、筹资标准忽视公平原则、自愿原则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传统筹资方式成本高且有垫资套资等问题。我们应从加快立法步伐,确保筹资及管理的制度化;增强政府的筹资责任,拓宽筹资渠道;实施科学的筹资标准;采取灵活的筹资方式等几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非营利概念理解不准确、筹资动力先天不足、社会公信度不高、筹资策略与能力不够,导致中国非营利组织普遍面临筹资困境,其主要表现为非营利组织对政府依赖过强、自创收入偏少、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总量匮乏等.为提升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能力,在宏观层面上,应当正确处理非营利组织筹资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上,非营利组织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社会公信力,运用新型的筹资策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9.
孟平 《理论界》2009,(4):201-202
只有从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两方面进行改善,不断剔除不利因素,才能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改善筹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要加快合作医疗立法、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控制医疗费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意义。由于目前的中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现行法律制度存有不足,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存在局限性,致使非营利组织筹资能力面临困境。走出困境,应在外部维度上,提高捐助文化认识,健全法律制度,争取政府支持和国外援助,在内部维度上,完善自身筹资机制,提高社会公信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货币政策影响股票价格的实证研究,阐述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货币当局与投资人可以借鉴参考的研究之一,对于说明货币供应量是怎样通过货币传导机制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是有好处的,对于探索股票运行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并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操作略有差异,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最终都会引起货币供应的变化并极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失控的风险。在分析中国应对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应增长不均衡及货币政策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面临货币政策制度变迁的观点,认为双层货币制度安排是实现后危机时代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投资办学:我国民办教育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前,我国民办教育走的是一条投资办学的特殊发展道路。这条路既不同于我国历史上的私学之路,也不同于西方的私立教育之路。投资办学是我国现有民办教育的本质特征,而国家现行的有着浓厚捐资办学性质的民办教育政策与民办教育投资办学的实际有较大的出入,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我国通货膨胀名义成因和实际成因的检验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货币供给扩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名义因素,总需求和总供给扩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实 际因素。通过统计检验,我们发现,货币供给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但 消费需求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这说明我国价格水平变化具有名义需求和 实际需求的双重驱动迹象。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时,控制名义因素效果比较明显,而治理通货紧缩 时,实际因素扩张的作用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晚清借债筑路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借债筑路活动是洋务求强活动的继续。借债筑路是清政府在国家处于半独立情况下的利用外资活动,在一无资金,二无人才和技术的情况下,依靠外国进行铁路建设,要保持完整的利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借债筑路活动成效显著,初步筑成了中国国家铁路网络,促使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借债筑路的主要方面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实行新的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后,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应。虽然这种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也许可以防止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但是它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并有可能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事实再次表明,当美国利益与世界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政府将选择维护本国利益。因此,以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存在许多弊病,必须要加快推进以构建超主权货币为特征的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货币规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内生性、金融创新、民间信用发展及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双目标弹性货币政策规则是避免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较好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18.
论货币对社会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货币以后,货币逐渐成了人的社会化的催化剂,社会流动的加速器,社会互动的引擎,同时,也是社会分层的依据之一。货币对社会有正功能,也有负动能。货币也会误导人走向社会失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在观念上应当破除货币拜物教,在社会政策上尽量缩小贫富差距。随着社会的变迁,货币在演进,但社会在货币的演进过程中,又正在向货币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流动性过剩问题,可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存量货币供给相对于存量货币需求的过剩。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通过外汇占款和其他途径进入我国成为我国货币供给过多的外部原因。从内部来看,1998年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货币存量是理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当居民资产发生结构性调整,减少持有货币资产而增加非货币资产,又会导致有效货币需求的不足。流动性过剩不仅会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并给金融体系带来潜在风险,还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曦  叶茂  邹文理 《学术研究》2012,(1):81-89,160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经济货币化进程已经结束,货币化红利已经开始转化为负债.这意味着同样的总量货币政策,在当前要比以往带来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接下来我们讨论了这种转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经济货币化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由于短期心理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危机期间存在“伪货币化”现象,并论证了通货膨胀在危机期间和之后的“V”型反转态势.这些分析意味着,我国2009-2010年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还远没有释放完毕,2011年以后我们仍将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