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形态、源流和内核三个方面对法兰西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进行了观照与剖析。法兰西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延续性,前者构成了它的横切面,后者构成了它的纵切面。法兰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其源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既有自身的传统与遗产,也有外在的渗透与影响。人性论是法兰西文化的内核。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过程与基本特质,指出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的认识观,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危机与社会危机。憧憬与迷惘交织、求索与规避伴行、欢乐与痛苦共生乃是法兰西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形态、源流和内核三个方面对法兰西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进行了观照与剖析。法兰西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延续性,前者构成了它的横切面,后者构成了它的纵切面。法兰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其源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既有自身的传统与遗产,也有外在的渗透与影响。人性论是法兰西文化的内核。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过程与基本特质,指出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的认识观,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危机与社会危机。憧憬与迷惘交织、求索与规避伴行,欢乐与痛苦共生乃是法兰西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语言发展过程中,受法兰西文化影响的痕迹比比皆是。在当代世界各国语言不断交流和融合的趋势下,探讨英语中法兰西文化的历史渊源,融入英语的阶段,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将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英法两种语言的渊源,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在担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长的十年中推出了一系列文化保护政策,为法国现行的文化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历史语境下的法国文化政策不仅渗透着马尔罗式的文化哲学思辨,而且富有鲜明的戴高乐主义色彩,承裁着二战后法国民众重塑“法兰西文化大国”梦想。  相似文献   

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经济发展缓慢的非经济因素分析董小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是法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法国大革命后政局相对稳定、政制持续最久的时期,但该时期的经济发展却趋于缓慢,国际经济地位也相对下降。这种反差的缘由何在?...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崩溃的原因,众说纷法。本文作者认为:第三共和国的崩溃,是由内因外因、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诸因素导致的。研究本课题对于了解法国维希政府的建立和法兰西政体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兰西第二帝国史的研究在我国是一项空白,即使在国外,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这一研究的著作也尚未问世。郭华榕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不能不说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是对法国史研究的一大贡献。《法兰西第二帝国史》所着重叙述的是改革,所集中探讨的是法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第二帝国(1852—1870)是法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在担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长的十年中推出了一系列文化保护政策,为法国现行的文化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历史语境下的法国文化政策不仅渗透着马尔罗式的文化哲学思辨,而且富有鲜明的戴高乐主义色彩,承栽着二战后法国民众重塑"法兰西文化大国"梦想.  相似文献   

9.
在巴黎秀丽的塞纳河畔,有一幢被文人学者仰慕的文化殿堂——法兰西学院。2003年6月19日15时,这里的鼓乐为法兰西学院新院士、华裔作家程抱一奏响。1635年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创办该学院时,法国正处于古典主义的鼎盛时期。王室希望选择每一代的文学思想界泰斗,并纳入少数宗教、科学与军事方面的代表人物,使法兰西学院成为法兰西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捍卫者和传播者。塞纳河水流淌不息,法兰西学院也声名日盛。法国虽然在17世纪末在法兰西学院之下又成立了四个为专家设立的学院:古代文字与文化学院、科学院、道德与政治学院和艺术院,但法兰西…  相似文献   

10.
法兰西第二帝国依靠政变赢得了出生权。政变后的公民投票与1852年宪法将它纳入合法框架。此后,法国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体制几经改革,社会生活逐渐进步,重新夺得欧陆优势与在海外实行殖民侵略,直至1870年9月帝国在战火中垮台。近年来,有关研究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若干难题尚待继续探讨。帝国产生的历史渊源首先值得研究。 一、法国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一书作了评论,认为这是一部创新之作,填补了国人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文章指出;今日法国的一切(包括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社会民主与党派格局等)都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直接延伸与发展,故该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加深了解今日法国、借鉴法国的历史经验颇为有益。  相似文献   

12.
从拿破仑青年时期向往“自由平等”,欢呼并参加法国大革命,执政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反击外来武装干涉,维护法兰西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晚年岁月的回忆和遗嘱,说明拿破仑热爱法兰西民族的思想发展过程及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罗兰之歌》在法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世代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这首歌,是一曲千人唱、万人和的法兰西民族精神的伟大颂歌,是法国文苑中最早开放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相传在中古时代的法国,北方有一种行吟诗人叫特鲁韦尔(Trouv(?)res),南方的行吟诗人名为特鲁巴杜尔(Troubadours)。他们流落江湖,浪迹街头,拨弦弹唱,糊口四方。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曾指出:“法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比起其他各国来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因而阶级斗争借以进行、阶级斗争的结局借以表现出来的变换不已的政治形式,在那里也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这样的原因,马克思非常注重研究一八四八年法国革命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历史,曾写了《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两部名著.在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根据丰富的史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极其全面、严谨而深刻地论述了这次革命的性质、进程和演变,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并从某些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中揭示出冒险家路易·波拿巴所以能发动政变的阶级本质及其丑恶面目.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从这些分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丰富多彩的世界亲近。"走出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个日渐强烈的现代观念。在这个大潮中,不少大学生把留学目标锁定在了"浪漫国度"--法兰西! 作为专业人士,让我们透过持续升温的"留法热",来探讨一下留学法国与大学生留学生涯设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精选细译笔底波澜──略览《现代法兰西诗潮》翔翮最近,我读了一本由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葛雷先生的译诗集《现代法兰西诗潮》。葛先生是北大西语系法语专业的副教授。该诗集收入了法国十九、二十两个世纪的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浪漫主义、巴那斯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二战后法国的非洲政策为切口,探讨了戴高乐与战后法兰西殖民帝国的非殖民化问题,认为戴高乐是非殖民化运动的倡导者。作者指出:戴高乐的非殖民化政策具有被迫性和局限性;是在民族独立、非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实行的;任何一个殖民主义者,都不会自觉自愿地放弃殖民统治,即使像戴高乐这样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不例外;但他能顺应世界历史的潮流,顺应民心,不愧为是一位战略家。  相似文献   

18.
《罗兰之歌》在法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世代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这首歌,是一曲千人唱、万人和的法兰西民族精神的伟大颂歌,是法国文苑中最早开放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相传在中古时代的法国,北方有一种行吟诗人叫特鲁韦尔(Trouvères),南方的行吟诗人名为特鲁巴杜尔(Troubadours)。他们流落江湖,浪迹街头,拨弦弹唱,糊口四方。他们的歌谣虽然大多数都比较原始,边唱边作,今吟明改,带有较多的民间文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巴金曾经三次踏上法兰西的国土,通过文学、景观、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亲密接触法国文化的多个侧面,所以他无论在创作和革命思想以及人格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深受法国文化的影响。文章认为巴金作为一个主体,他不仅被动接受了法国文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国本土文化特点、当时的社会现实、个人的经验和追求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法国文化作出了个性化的阐释和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出他者形象对自我文化的迂回式反观,主要探讨了在巴金对法国大革命和法国平民社会的阐释,以及“文革”后巴金对法国文化关注重点的转变中所深刻透析出的他对中国革命及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游历法兰西     
苗鸣宇 《21世纪》2001,(8):62-63
说起法国,人们的脑海里马上会浮现“浪漫”二字。是的,法国因其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多彩的时尚工业而闻名于世,成为许多人心目中向往的国度。与其他西欧国家相比,到法国留学费用较低,在读语言学校期间就可以打工,再加上种族歧视的现象相对较少,所以法国逐渐成为留学的热点。那么去法国留学、生活要注意那些问题呢? 居留证的获取 法国不是移民国家,外国人想要以移民身份进入法国并不容易。按照法国颁布的《外国人入境和居留法》的规定,经许可入境的外国人,在法国期间分别享有三种居留资格:第一种是临时居留者,主要包括旅游者、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