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一生笃信禅宗、身体力行。他从佛教禅宗中汲取和借鉴了生态理念,并以禅意入诗,来传达对自然万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感悟。斯奈德诗歌中所呈现的"无我"诗境和"空无"意象折射出禅宗生态智慧:斯奈德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以物观物",不带任何主观情感地呈现事物的本真状态,体现了禅宗对"我执"的破除,是对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反对和对自然万物作为个体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斯奈德中后期诗歌中频频出现"空无"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禅宗理念"人法无我",即万物皆无实性的认识,通过大乘空观揭示万物之间流变不居的存在形态,从而倡导空无之中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的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2.
选本运作与“第三代诗”的文学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公开刊物和主流诗坛的冷漠,某种意识形态的打压等不利处境,第三代诗人只能自我推销,争取承认。他们从1985年起就开始通过选本运作的方式来呈现、集结、传播自己。在第三代诗人和其诗学代言人的共同努力下,"第三代诗"的选本纷纷涌现,给"第三代诗"的发展以持续的鼓励和支持。这些选本不但建构出了一个庞大的诗歌群体,建构出了"第三代诗"的"崇高"形象,还早早地为其建构出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对后来兴起的"第三代诗"研究热以及拔高"第三代诗"地位的文学史叙述倾向都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禅在日本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禅的审美标准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俳句是日本人崇尚自然,以景寓情的物化形式,也是日本人对自然的"悟化"表述,俳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感悟,与禅宗的"顿悟",追求个体的觉悟,自然人生一体化的风格有很深的姻缘关系。本文通过考察日本俳坛主要俳人与禅宗的关系以及俳句中的禅味等分析禅宗给俳坛带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重生轻死”、道家的“厌生乐死”、佛家的“生死轮回”观深深影响着第三代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他们以对死亡的直面、认同,传达着强烈的对生的关注和思考;以对死亡的想象性体验,表达着对生命本质的观照和认识。“死亡”成了第三代诗人自我认知与个性传达的言说载体。  相似文献   

5.
诗人柏桦的《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是一部独特的文本,它兼具自传、随笔和论文的文体特性,具有独特价值。它对于当代诗人所做的叙述使其客观上为我们研究"第三代诗人"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全新的视点;作为自传,它对阅读和理解柏桦本人的诗歌又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将"反崇高"认定为第三代诗歌的主要特征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在第三代诗人以冷抒情的笔调对世俗生活的描写和他们极具个性化的生命意识里,同样包含有他们对历史、现实、人性深刻的思考,仍然洋溢着忧患意识与拯救意识相交织的崇高。这种崇高包孕在壮美图景的描绘、"凡俗"生活的展示、神性写作的坚守中,体现在对刚毅人格的阐扬、对不幸生命的悲悯、对永恒精神的仰望。  相似文献   

7.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更加注重将“格物致知”中所蕴涵的诗性观念与诗歌创作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沟通起来。此外,理学的“格物致知”思想与禅宗的参悟精神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二者共同作用于杨万里的创作思想,这就使得他既固守理学精神的根基,又以禅宗的参悟精神去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改变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而把宋代特有的文化品格与诗歌的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融合在一起,以独特的视角去对待宇宙自然,并最终形成了“诚斋体”重机趣、主活法、重幽默的诗学风貌。  相似文献   

8.
韩东被誉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韩东的小说创作虽然不如诗歌创作更加撼动人心,但在他的小说中可以发现作者对文化本身的追寻、对当下生存空间困境的突围,以及对于现代人迷失于现代文明中的困惑与焦虑。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叙事诗创作的高峰,而叙事诗的兴起与明末清初"诗史观"的自觉有重要关系。正是诗人对"诗史"自觉的体认,历史意识的增强,以诗史思维贯穿诗歌创作,"诗史"创作才成为诗坛主流风尚。自觉的诗史观源自史家之笔与诗人之诗的联合,被称作"诗史"的诗人一般都具有史家的身份。"诗史相通"的观念也成为诗人的共识,他们多采用"诗序结合"、"以人存史"的纪史方式来加强诗歌叙事功能。诗史观的自觉对清诗"叙事性"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禅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首先对日本与禅宗思想的起源以及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的互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自然之美以及意境之美对日本室町禅宗对日本绘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垮掉一代”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一代"借助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索改革社会的良方。从习禅、写禅、化禅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禅宗在"垮掉一代"中的全面渗透。"垮掉一代"身体力行地进行禅宗实践,如打坐、沉思、去寺院研习禅经、开设禅堂,甚至担任禅寺住持,不仅将禅理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以禅入诗,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禅典,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提倡强调直觉的具有禅宗美学特质的自发式写作。虽然"垮掉一代"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深深打上了美国本土烙印,形成独具美国特色的"垮掉禅"。  相似文献   

12.
张孝祥的思想颇多禅宗随缘妙悟的成分。其禅学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浓厚的的禅学氛围和禅宗学说;二是张孝祥家族笃信佛教的传统。张孝祥与禅宗的重要宗派临济宗的高僧多有交往,并崇信高僧大慧宗杲的学说。而其家族对佛教有虔诚的信仰,张孝祥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代诗歌"兴起,于坚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者之一,以其先锋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分析于坚的诗歌文本入手,发现于坚的诗歌既有虚性又有实性,是处在虚与实之间的写作。但这种写作难度相当大,是冒险性写作,如果把握不好虚实的尺度,很容易陷入丢"虚"和卸"实"的危险境地。于坚为当下汉语新诗的写作探索了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即在虚与实之间保持微妙且美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第三代”诗歌是八十年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诗歌在89年的断裂使得八、九十年代诗歌创作上有很大差别,本文从“第三代”诗歌入手,以它和九十年代个人化诗歌创作的内在联系为着眼点,试图在二者的联系中找到诗歌发展至今的一脉相连的内在精神的延续和创作的积累,达到正确审视当代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60年代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在美国传播和发展与反文化运动结合在一起,其始作俑者是“垮掉的一代”。垮掉派的作家们普遍接触佛教,在禅佛教中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寻求合理的依据和方式,也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寻求新的方法和思路。东西方文化由此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交融局面,为20世纪跨文化交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个案。  相似文献   

16.
禅宗意境虽不可说,但却可以借助文字有所显示。文字禅所强调的“文以载道”,即是谓此。宋代文字禅的兴起,使禅宗语言哲学完成了由不立文字、道断语言,到不离文字、不执文字的无痕换骨,充分展现了禅宗在语言哲学和方法论上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词作的禅学观照 ,发现禅宗的影响是不少俳谐词呈现幽默诙谐风格的重要背景来源。禅宗浸染下的俳谐词 ,主要表现为 3种类型 :1)禅宗幽默诙谐的接引方式影响词人的参禅态度及创作态度 ,使词作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流露禅理禅趣 ;2 )禅宗“游戏三昧”“立处皆真”的人生态度影响词人的人生态度 ,词中多表露游戏人生的况味 ;3)在禅宗“戏言近庄 ,反言显正”的思维方式影响下 ,词人创作出不少具有讽刺意味的俳谐词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以来,“中间代”诗人已经在“诗路”上前行了20余载,与他们取得的成就相反,这拨诗人从命名到写作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和问题,使其内心呈现出难以排遣的精神焦虑与压迫感.而作为沉潜、内敛的一代,他们面对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环境,却以坚韧的性格和不断精进的诗艺手法,守护着诗歌的尊严,为诗坛树立了一面精神风旗.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美国"垮掉派"文学思潮体现出非常强烈的东方佛禅品质,"垮掉派"诗人正是这种品质的代表,其中以艾伦.金斯伯格、加里.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最具代表性。这三位"垮掉派"文学的领军人物设法以"不离文字"的方式将佛禅"不立文字"的神秘经验写进诗歌,他们由此或寻求实时解脱,或表达生态思想,或追寻虚空顿悟,因而从不同侧面映渗了东方佛禅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文人禅诗具有宗教(禅)和文学(诗)二重性,是文人在创作中融入禅悟思维,以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为基础而形诸诗作,浸透着浓郁、强烈的禅学意蕴,具有一定的禅机、禅趣和禅意,渗透着淳淳禅韵和禅味。通过对禅宗心性论要旨的论析,可以发现:心在文人禅诗中主要体现出禅心、尘心和猿心三种内型,并且与文人形成互动,最终对唐诗创作手法、内容和意蕴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