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中西文化的和谐思想”为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中国传统和西方和谐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剖析其在促进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社会政治共识与多元文化构架方面的人文思想,这也正是我们构建相互宽容,相互依存,安定有序,共同发展的当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学界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成果颇丰。有关研究从传统文化、外交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等多角度展开,强调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发扬、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超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难想象,在这样一种学术  相似文献   

3.
人类面临个人身心、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于上述种种矛盾,仅仅依靠西方文化是难以解决的,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中所包含的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等和谐思想却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可能,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所应当吸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文化体系,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和合文化或和谐文化,把和谐视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西方文化通过对竞争、冲突和矛盾消极后果的反思,意识到了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三种文化体系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和方法.中国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现实为依据,对这三大文化体系中的和谐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理念,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西方提出人与自然和谐论,并希望从中国“天入合一”的传统文化中得到借鉴,但二者具有明显的时代差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农耕时代生产方式的曲折反映,是人类开始控制自然但仍未摆脱自然控制的现实表现;西方现代的人与自然和谐论则是人类在被现代文明严重破坏了的自然严酷报复后的深沉反思。如果把西方对中国“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借鉴看成是中国儒学复兴的契机,那是一种历史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中西传统和谐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原则,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克己奉公的家国和谐、崇礼崇仁的人际和谐与内省修己的身心和谐.西方社会也有比较悠久的和谐思想.中西和谐观既有相同之处,更有着文化特质上的差别,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和谐思想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派别,而是中国传统多元文化的共同精神,人自我身心之和谐、人与人之和谐、族群以及国家之间的和谐、人类与自然之和谐,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和谐思想,并成为中国当代和谐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侧面丰富发展了和谐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中西文化的和谐思想"为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中国传统和西方和谐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剖析其在促进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社会政治共识与多元文化构架方面的人文思想,这也正是我们构建相互宽容,相互依存,安定有序,共同发展的当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10.
儒家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个人身心、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于上述种种矛盾,仅仅依靠西方文化是难以解决的,而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中所包含的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等和谐思想却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可能,也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所应当吸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1.
对李瑞环同志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辩证法传承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汇三个维度来理解。搭桥“和”的学说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李瑞环同志在哲学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论"和谐"与"和谐社会"问题.但是,以西方哲学为视野,对西方哲学中的"和谐"定义、诉求、"和谐社会"的黄金规则以及架构之维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彰显,建立在"正义、差异、自由"原则基础上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追求同样存在于西方哲学文化之中,也必将给予我们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他借泛神论"神"的外衣,将与"天人合一"相近的东西方哲学沟通起来,使它具有了世界意义和现代性特征,形成"人神合一"的宇宙观和人学观,突出自我,表现自我;但他仍旨在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泛神论只不过是"天人合一"思想在新时代的一个独特表达方式、命名而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内涵丰富,其独具特色的"仁"、"和而不同"思想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演绎发展历史中,其和谐观经历了身心和谐观、群体和谐观和宇宙和谐观的发展过程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正因如此,现代和谐文化与传统和谐思想才在碰撞中相互融合,找到了现代化的路径,即在扬弃旧"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整合资源,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注入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与包容     
中华和谐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中国古代哲学提倡"和与同异"、"尚和去同",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传统,东方与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很多的解释,但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这种文化以二者的和平共处作为最终目的。和谐的核心是包容的精神,包容的精神是对人类智慧的充分展现,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包容性的,《易经》是包容性的思考,而不是批判性的思考。包容之心需要用智慧来开启,特别需要用易经的智慧来滋润。  相似文献   

16.
"李约瑟问题"是一个引起国内外众多人士关注的"问题丛",从中西文化比较视角能够作出更清晰地解读。在文化定位上,西方为自然哲学,中国为道德哲学;在文化取向上,西方属爱智,中国属致用;在文化精神上,西方倡批判怀疑,中国倡中庸;在文化传统上,西方学者传统、工匠传统、数学传统与宗教传统等蕴育了近代科学而中国诸传统与其迥然不同。由此,中国文化建设应注重研究基础理论、培养怀疑批判精神与培育科学文化等。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来,围绕昭君出塞这个典故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昭君文化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昭君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华“和合”思想;昭君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追求和谐”的理念;其重要价值是“坚持和平,反对战争”。昭君文化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鼓励人性追求完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儒家哲学是由以和合为追求的人道文化、以仁义礼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内圣外王为标准的君子文化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到处充满着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仁民爱物,身任天下、忧患以生,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修已安人、义以为上等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儒家哲学围绕人来立论,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人文体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天人合一”的现代价值与人文意识,探讨人文体育观的价值取向。指出“天人合一”是传统哲学的核心,包含着浓厚的人文意识和现代应用价值,人文体育观建立在此种文化基础之上,其价值取向由这个文化的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理念的建构与形成都离不开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便深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蕴含以民为本、重视修身、崇尚和合、清廉从政、辩证统一、革故鼎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面临全新机遇与全新挑战的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有利于促进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能够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