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璐  冯宏良 《学术交流》2007,3(4):39-43
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价值,自由与秩序互相依存,这根源于它们各自内在的价值限度。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自由一般被具体化为人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结构,秩序一般被具体化为一种法治结构。在法治的结构框架内,人的自由权利与社会政治秩序实现了统一,社会政治系统保持着稳定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自由与秩序的互动共存构成了社会政治稳定的价值规定性。这里应强调的是:社会政治稳定是作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自由与作为法治结构的秩序进行互动的结果,也是这种自由与秩序和谐共存的状态。伴随民主政治的兴起,社会政治开始从权威结构秩序向法治结构秩序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社会政治稳定依赖于权利与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获得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对于社会政治稳定来说,这种动态平衡关系是自由与秩序互动共存关系的逻辑延伸。  相似文献   

2.
政治稳定涉及政治体系、权力结构、政治过程以及社会政治心理等四个方面.转型国家普遍面临政治稳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社会分化和政治分化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制度性机制缺失而无法消解政治分化所造成的既定共享预期错乱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交流运行方式失范.在理论上,每个转型国家都具有不同的内部状况、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因而其政治稳定的表现层次和形式也不同.目前,中国的政治体系和权力结构是稳定的,但政治过程和社会政治心理则呈现出隐性的不稳定运行状态,因而需要从权力结构的高度去调适政治过程和重建稳定的社会政治心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稳定地实现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王敏敏 《探求》2006,(Z1):19
社会的转型,是一种新的利益机制建立的过程,必然会打破旧的利益分配格局而形成新的利益均衡模式.在新的利益均衡形成以前,社会转型会引起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和利益矛盾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利益矛盾过于激烈,和谐社会的实现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要求社会成员能够在社会的进步过程中获得自己的合理份额,这里主要是指在公正和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共享,而不是要求在社会各阶层中进行利益平均分配.利益共享应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应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利益均衡原则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实现社会公正与各阶层间的利益均衡,而公正与利益均衡要以利益共享为基础.要想实现中国的社会和谐,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利益均衡模式.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公平、平等和正义的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层次结构在分化,利益关系格局在调整,导致我国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公共政策活动具有引导利益观念、协调利益冲突、整合利益分化和分配社会利益价值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公共政策活动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即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妥协机制和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诗堂 《社科纵横》2012,(4):14-15,41
利益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会以利益集团中一分子的身份与社会政治生活和进程发生联系,一定程度地影响着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6.
刘芳 《学术交流》2004,1(12):32-35
社会转型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时期。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社会矛盾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到利益分配和利益关系这个根本点上来。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必须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法律调整机制和手段,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即在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对各种既成的利益关系进行确认和保护,而且还要通过揭示各种不同的利益之间的矛盾,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各种利益关系做出取舍、平衡和协调,并把平衡和协调的结果规定在相应的法律之中,以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抑制和消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双喜 《唐都学刊》2004,20(5):91-95
改革的深入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在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要想使政治体制改革有所突破,必须改变已有的观念.用全新的视角来认识稳定、社会稳定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看清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在本质上和目标追求上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从而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当代政治发展中利益群体的双重效应及其制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制转轨时期 ,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 ,利益群体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 ,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 ,其成长、成熟及其对政治过程的参与促进了政治发展的民主化进程和实现程度 ;另一方面 ,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非正常现象和行为也有可能诱发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造成社会对国家政权合法性认同的流失 ,阻碍政治的一体化进程 ,成为政治发展的障碍。因此 ,在政治发展中应积极构建健全的利益表达制度、利益群体的整合协调机制和利益制衡原则 ,并辅之以行政和道德的手段 ,以促进利益群体在政治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等教育公平是无差别的个人入学机会平等原则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平等原则的应然.保证初等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其实质是对初等受教育者、教育过程和教育成功概率在法理上平等精神的体现.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包涵了教育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出现的一致性、差异性、补偿性等特殊性.从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消解初等教育学校之间的差异,贯彻初等教育资源分配平等原则是保证初等教育能够公平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整合源于利益冲突,冲突源于差异.在利益整合过程中,应考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与具体利益的差异性;面对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利益分化,要坚持总体效率优先,兼顾个体间的公平.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而利益的争取和实现需要一定的过程,利益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当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体现在正式层面和非正式层面两部分,无论是哪一部分都影响政府的决策,现阶段正式层面上利益表达失衡而非正式层面又出现强者与弱者的博弈状况,确立了利益整合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利益整合机制既要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气势和系统性思维,也要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水平的实际.基于此,和谐社会利益整合机制应包括利益的保障机制、利益分配的平衡机制和利益受损的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叶蔚云 《探求》2006,(6):30-33
特殊利益群体有其独特的政治生态,它的存在和发展,导致了社会公权运行和社会利益分配的扭曲,加深社会矛盾,制造社会混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要阻止特殊利益群体现象的肆虐,就要注重制度的科学设计,确保制度能体现正确的价值秩序和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12.
张斌 《社科纵横》2008,23(10):72-73
公民均衡参与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方向,是公民法律平等体现和我国政治均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加强公民均衡参政的制度特别是机制建设,构建公民利益均衡表达的政治格局,已成为我国实行公民有序参政,实现政治现代化发展以至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由于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化参与的不健全,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起源于欧洲并应用于政治实践中的法团主义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聚合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稳定和政治认同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逐步形成了由多元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客体、多元利益意识与多元利益追求有机构成的多元化利益格局,该格局中各种利益交织共生,彼此制约影响,甚至产生矛盾冲突。由于解决利益矛盾的理念与制度缺失,多种利益矛盾的激化风险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由此催生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的根基在于理清社会多元利益、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公民集体行动这三个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构成要素的现实机理与逻辑关系,从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演进过程与症结所在,进而为预防与化解群体性事件找到法治思维进路,即以利益保障为要旨,将社会多元利益、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公民集体行动纳入法治轨道,把法治作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现代制度的秩序保障与支撑,赋予法治以确保利益的有效保障与公正分配的重要使命,通过法治精神的引领与法治秩序的规范,促进三个要素的法治脱胎于有机协调,构建法治关怀下的和谐利益关系,最终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关于社会是否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需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的主要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安排能否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的政治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分配的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权力、财富、机会、收入、职位等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如何使人们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所谓的分配正义问题.而一个社会秩序的良好和有序与否,从其基础条件来看,就在于人们能否按照某种公正的程序平等地获得其社会生活必需的那些社会物品.就此意义而言,分配正义的问题是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建立起良好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形成了公正秩序的社会.探讨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将使我们对分配正义问题对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意义产生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充满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社会。但是,不同制度背景会形成不同利益冲突的主体、协调机制和组织化形式。在中国再分配体制下利益冲突的主体最终是国家,协调机制是国家再分配,基本组织化形式是“单位体制”。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利益冲突的主体已经转变为市场关系中的相关交易主体,协调机制转变为“契约”式的交易性关系,组织化的基础转变为组织起来的利益群体,国家成为“第三方”。在制度转型的背景下,重建协调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结构,是中国制度转型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利益多元”在中国必然导致“多党制”的观点,很难令人赞同。虽然迄今为止的任何社会都由于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从而构成一个多样化的利益体系。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生产关系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其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从而不同的利益体系运行方式也不会一样,所以,政治调节方式也必然不同。超阶级的政党制度是不存在的。社会主义利益体系,由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导致的不是多党制,而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冲突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中国的社会秩序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中国目前的社会稳定是"刚性稳定",这种稳定以垄断政治权力为制度特征,以绝对管治秩序为表象,以国家暴力为基础,以控制社会意识和社会组织为手段.它缺乏制度弹性和韧度,忽视了内在的整合和发展转型的适应性要求.压力型体制下的各级政府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公平,忽视社会基本规则的建设和维护,从而导致政治合法性的快速流失.政治软权力的匮乏迫使当权者在面对社会力量的冲击时越来越依赖国家暴力.其结果是,政治体制用来维护自身生存和运行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支付成本的能力并不一定同步提高.从长远来看,一旦政治体制的维护成本超过其支付能力,就可能出现社会无序和冲突失控,"刚性稳定"就可能演变为"社会动荡".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司法、行政和政治改革,把社会冲突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使"刚性稳定"逐步转变成"韧性稳定".具有现实紧迫性和政治可行性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财富分配体制;建立县级政治分权;等等.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金融全球化以空前的力量削弱了弱势金融区位国家的地方性金融保护,从而加强了世界金融体系中强势金融“区块”对弱势金融“区块”的空间规训。资本全球化所形成的等级秩序,使被凝结在差异性地缘空间中的政治景观出现异化,即以强势金融“区块”的货币霸权体系为手段,通过对弱势金融“区块”的空间资本供需进行干预,形成了区块的“异质”;资本不均衡的地缘性发展在塑造资本空间结构时,使国家地缘战略的一般图景被不断置于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格局的基本框架中,形成了区块的“裹挟”。哈维指出了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下的地缘性空间政治危机,即新自由主义霸权对金融区块的“异质”与“裹挟”,以此揭示资本空间秩序的异化属性。在确证正义性空间政治实践完成从“物”到“人”的地理景观跃迁过程中,哈维塑造了多元空间权利分配体系,在关系性时空中探索资本空间格局的“解域”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