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居民出国旅游、访问、留学等国际活动的日渐增多,以及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尤其是我国刚刚步入中等收入国家之际,国内外居民生活质量比较的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涉及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经济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费偏好等方面,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明显差别,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很值得研究。世界各国的物价受各国的资源禀赋、生产成本、供求状况、消费结构(偏好)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产品,各国的价格相差也很大。为了便于比较各国的经济实力和货币购买力,联合国统计局、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采用了购买力平价指数。本文用物价/工资的生活质量指标进行比较,显示出我国目前处于相对低工资高物价的状况,我国要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必须采取高工资低物价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2.
稳定物价是党的一贯方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稳定物价的含义和理论依据,弄清稳定与调整的关系等问题,对于贯彻执行这个方针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稳定物价的含义和数量界限稳定物价一般是指物价总水平上升限制在一定幅度以内,不能剧烈波动,而不是说要物价长期固定不变。这也就是说,稳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基本稳定。但物价是否稳定,不能只孤立地看物价总水平,还要看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和人民生活状况。基本生活资料如粮、棉、油、肉等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市场物价稳定的主体。这些商品价格稳住了,即使其他非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幅度稍大些,对人民生活水平影响也不很大,市场物价的大  相似文献   

3.
(一)正确处理好工资同物价的关系,保证职工工资的增长高于物价的增长,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所反复强调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相应地按比例提高全体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职工的实际工资.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实际工资水平",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确认现阶段我国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阶段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要有步骤地、适时地放开市场和  相似文献   

4.
物价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是与十亿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学习中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价格改革到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还是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理论上看,物价体系的改革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作者在澳大拉西亚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协会主持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现代化问题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写于1982年2月。文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全程看,中国物价基本上是稳定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物价也有过几次波动,由于采取了果断措施使物价基本上稳定了下来。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就国内来说,关键在于实现财政、信贷和物价平衡。稳定物价不是冻结物价,主要是避免价格的大升大降。稳定物价,也不是说对价格不进行调整。首先,商品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次,供求关系经常变化,会直接影响价格。最后,货币发行量变化,也会影响价格。这几种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是经常变动的。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价格总是有升有降,一般说来,不会影响整个物价的基本稳定。今后中国的物价趋势,在短时期内,价格水平可能会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会逐步缩小,从长期来看,物价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上对物价和工资改革的议论颇多,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工资与物价本质上都是价格,物价上涨了,劳动力价格也应上涨,因此,工资应与当月生活费用指数挂钩(即硬挂);另一种观点认为,工资与物价  相似文献   

7.
受工农产品比价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农区长期与“穷”字联系在一起,一些重点粮棉产区陷入“高产穷省”、“高产穷县”的困境。这些地方农民收入增长相当缓慢,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民收入预期不好,就不愿意扩大农产品供给;要想扩大农产晶的有效供给,就必须保证农民收入有可能得到稳定的增长。而要增加农民收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得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政策,以利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邓小平指出:“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①“价格没有理顺,就谈不上经济改革的真正成功。”②我们当前遇到的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粮食定购价与市场价差距较大,而化肥价格又很高。1995年的粮食定购价仍然是1994年的水平,1994年的粮食定购价是在当时市场价格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闯过价格改革这道难关。价格改革的本质在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任何一种价格改革的配套方案都应服从于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本文的分析在于指出:物价总水平的确定是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特别要重视工资决定机制在市场体系运行机制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应是深化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们对物价上涨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种是“宁可工资不动,也不要物价变动”;另一种简单地把物价上涨等同于物价变动的一般规律。本文试图从价格运动的一般规律出发,谈谈对价格的绝对变动与相对稳定的认识。一、合理的价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保持价格静止不变是不现实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运动必然要反映价值运动的一般要求,二者存在着内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的同志认为.应当让物价总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这有利于价格结构在运动中保持合理的状态,有利于市场机制的运行。我们认为,价格结构的合理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并不以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为条件,恰恰相反,是以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为条件。物价总水平上升,只会有碍于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有降有升”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能用实际生活中稳定物价水平有困难来说明物价水平一定程度的上升有利。目前我国存在着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短期内真正稳定物价总水平,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正因为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就农业部门本身来说,首先是改善农民生活和实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但是需要的满足程度,却取决于生产发展的水平。所以,农民要不断改善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首先要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势动生产率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劳动的生产效果或能力。耗费一定量劳动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愈多,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愈少,劳动生产率就愈高。反之,劳动生产率就愈低。马克思曾经写道:劳动  相似文献   

12.
(1)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国家体改委曾委托航天部信息控制研究所,就粮油价格、工资调整和财政补贴问题定量分析。该所在向经济学家请教的同时,建立了包括数百个方程式和参数在内的数学模型,动用了一台百万次的电脑测算,得出了如下结论:只要农业发展达到年增长60%,轻工业70%,重工业80%,调整物价就会促进经济发展,并不会降低人民生活。这是产生于自然科学中的模型技术在我国社会科学中的一次很有影响的应用。它在领导人和研究人员中,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科学的形象。不管你是否承认,在目下的中国,模型技术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被视为这些学科现代化的鲜明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们可以列举出种种理由来解释中国当前的粮食与副食品的价格上升,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反映的是中国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农产品短缺是二元经济结构转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阶段,它是转轨过程还未完成、传统农业还未转变为现代农业这一特定阶段上的产物。然而,这种短缺以及它对物价、工资,乃至利润、积累过程、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是应该正视的。因为上述影响严重地构成了对二元经济结构转轨过程的障碍,也严重地威胁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必须把问题置于合适的经济结构背景与体制前提之下,从有利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与体制改革深入的方向来寻找问题的可能解。  相似文献   

14.
一、计划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一)计划经济的必要性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这就是说,我国经济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计划经济。这也即是陈云同志提出的:“大计划,小自由”的方针。经过这样划分,就不至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了。很明显,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供销,如果不用计划严格地统一地管起来,在生产则产生大利大产,小利小产,无利不产;在流通,则产生大利大买卖,小利小买卖,无利不买卖了。计划就是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不能让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美国不是到一九八二年九月倒闭了一万七千多家企业,日本倒闭了二万多家企业吗?我国如果让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就粮食来说,粮价就要提高一倍。这样,整个工资以及工农业产品的价格也要相应地提高;或者用国家增加补贴办法,导致国家计划内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困难。二者必居其一,别的出路是没有的。但这两种办法现阶段都行不通,提高粮价,影响全局,提高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价格改革已成为一个无法绕过的险关,唯有突破,才能前进。价格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改变原有不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显然,要顺利地进行价格改革,不仅是一个就价格改价格的问题,它还要求宏观总量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进一步加深,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社会深层次的矛盾也在逐渐暴露。但是,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有人抱怨市场经济的发展把我国的道德风气搞糟了。这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搞得人们一切向钱看,人们为了竞争,往往会不择手段。 这样一种说法,从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但如果仔细分析,其观点就站不住脚了。我们知道,搞市场经济并不是都要一切向钱看,尤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不是、更不能一切向钱看。搞市场经济,当然要讲经济效益,人们必须得参与竞争,否则就难以适应生存,企业就难以发展。但讲经济效益并不是提倡一切向钱看;讲经济效益也不是必须以牺牲道德水准为代价。有些人不大理解这个道德,认为讲效益就是一切向钱看,必然要导致道德败坏。其实,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西方国家都实行着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不能因此就说西方国家什么都缺少道德。持这样一种观点的人,恰恰是受了我们过去的那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前,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展开,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们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在改革中怎样才能理顺工资与物价的关系?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改革实际中的难点.我们想联系深圳特区的经验就这个问题谈点意见,供大家在改革探索中参考.工资与物价的关系本质上是按劳分配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何谓工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简言之,工资即是劳动力商品的卖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因为劳动力不是商品,它不是劳动力商品的卖价,而是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和一部分集体企业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劳动报酬形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我国的第三产业比过去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更不能适应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寻找其落后的根源,并进而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物价调整有两个问题。一是主要商品的价格应该定多少,二是如何实施价格的调整。或者说要解决目标和步骤两个问题。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不论“合理”的定义如何下法,有一点应该明确,即价格应经常随着资源情况、科学和工艺的进步、人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而变动。决不存在一个一丝不动的“合理价格”。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个一劳永逸的,能够长期存在的“合理价格”。价格的合理性正好就在于它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我国现行价格之所以不合理,不正是几十年一贯造成的吗?如果把物价调整的任务看作寻求某个“合理价格”,这个任务注定将会落空。当然,计划价格具有相对的稳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价格问题应注意价格扭曲和通货膨胀两个不同的概念 研究价格改革问题,应首先分清两个基本概念:一是价格相对结构,即各种商品、劳务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结构不合理又称为价格扭曲,如我国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二是价格总和的绝对水平,即一个时期的价格总水平与另一个时期的差距,一般以消费物价总水平衡量。价格总水平提高使通货贬值,通货过多又会导致价格总水平提高。消费物价总水平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指标。价格扭曲可以诱发通货膨胀。典型的例子是,70年代中期世界油价和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在全球的蔓延,通货膨胀也可以导致价格扭曲。如,拉美一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使非贸易部门价格大大高于贸易部门价格。这两种情况在我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