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意境”的构成而言,邓以蛰认为有“形”、“意”两个基本因素;其次,结合书法意境的基本构成,邓以蛰就书法意境美的生成问题,紧紧抓住书法形象抽象性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发。邓以蛰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是中国美学史乃至学术史上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2.
曹建 《殷都学刊》2001,(2):106-109
艺术风格与艺术思想研究是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途径.赵之谦书法美学思想形成于他的哲学思想,外化为其独具风格的创作.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主体为拙朴浑厚、古茂清新;儒道互补,佛理深渗.  相似文献   

3.
蒋维崧研究是山东书法乃至中国书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徐超是山东书学研究的重要代表.徐超用“清”字概括蒋维崧为人、为学、为艺的特点,奠定蒋维崧研究的基调;记录并阐述了蒋维崧书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推动学界对于传统书学重新认识与研究.《崧高维岳——蒋维崧和他的书法篆刻艺术》是徐超进行蒋维崧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徐超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擅长在丰富完整的资料陈述和演示分析中揭示蒋维崧的艺术特点及深层原因,并试图从现代学科发展建设角度阐释传统书学研究的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新中国邮票中的书法现象探讨了中国邮票的某些特点。文章分析了书法现象在新中国邮票中的分布和含书法内容的邮票及对书法的不同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相结合形成佛教书法.僧人书法是佛教书法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历来对僧人书法的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僧人书法精神性的研究和类型化的比较有助于了解佛教与书法之间结合的内在联系,以及佛教美学精神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心理和创作形式的渗透和影响.首先探讨僧人书法的形成原因及其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逐渐扩大,英文版中国书法研究著述在海外呈现逐年增长之势,这使中国书法研究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于此前的新变化。这些著述是中国书法对外传播在学术层面上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书法研究著述不足的同时,更为《中国书法术语汉英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书法专业的本科教育一直处于含苞待放之态。随着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逐渐重视,书法教育渐渐蔚然成风,于是中小学书法教师这一新兴专职类教师的培养,也随即提上高校培养方向的议事日程。本文将立足广东,着重梳理广东高校书法教育专业开设的现状,并对已经开设书法专业的7所高校及书法类尖端人才(书法博士)进行浅略的分析研究,以便和书法同行们共同探讨未来广东高校书法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敦煌书法源远流长,书写者来自僧侣、清信士等多个阶层.许多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受其启发.数量庞大的敦煌写本因其时代连续、书体丰富而具有极大的书法价值.对于中国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研究而言,具有考古意义的敦煌出土书法作品无疑是无比丰富的宝藏.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敦煌书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敦煌文献对书法史研究的意义,并以敦煌南朝写本书法为例初步构建了敦煌书法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书谱》很好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哲学和文艺美学崇尚变易的思想精髓,在论述书法艺术创作时,强调书法创作技巧表现与审美天趣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原则,主张书法创作应注重各种审美元素的调和,重视情感注入和情感表达,并提出了"五乖五合"论、"三时"说和"老境"说以及"察拟"之道和"精熟"之道等一系列融入了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多采而又精辟深刻的美学思想命题,从而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书法创作审美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道周的书法在传统的"二王"以外另辟一条路径,独树一帜,其笔法特点兼有碑帖之长,别开生面,他的书法对以碑帖融合为主流的20世纪书坛影响颇大.近当代书法大家如沈曾植、马一浮、沙孟海等人的书法均直接或间接地得益于他,并形成影响巨大的以雄强书风为主的流派书法.  相似文献   

11.
文字的产生意味着书法的出现,文字书写活动,即是书法活动,而文字书写教育,亦即是书法教育.殷商甲骨干支表"六甲"习辞,是最早见到的中国古代文字书写教育史料,是中国书法教育最早的范本和教育内容,标志着中国书法教育的开端.这一书法教育内容,从殷商、西周,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至唐初,由于童蒙识字和书写教材的变化,以六甲为内容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教育范本,逐渐被<千字文>等新兴的字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用敦煌文献,对唐代的部分书法人物作一定的考察,初步展现敦煌书法人物及其他们的书法形式,从而印证敦煌书法是中国书法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中国书法美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代、后现代历程,在还没消化现代性美学思潮的同时,许多学人还在为书法这门古典的美学有无现代性等问题纠缠不清的时刻,又匆匆催产出后现代的果实。在跨越新千年之后,书法美学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均呈现急剧隐遁的迹象。显然,中国书法美学的复杂性远远超越我们目所能及的范围,对书法美学在现代性应激下作出的反应作细致的梳理,有助于探究其更为复杂的内核。  相似文献   

14.
书法的产生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平  向彬 《云梦学刊》2001,22(1):62-63
书法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是书法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与书法的产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书法的产生具有以下影响(一)促使了象形文字的产生;(二)书法行款方式与众不同;(三)使得书法成为-门艺术.  相似文献   

15.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6.
金玉甫 《殷都学刊》2009,30(3):149-151
中国书法具有"艺术"的素质和性质,当我们搁置或忽视其使用性质而专注于其审美特征的时候,当我们以审美主题观照这些特定对象的时候,书法的艺术特质就凸显出来了.一代学者梁启超,书法作为其一生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对于书法的艺术性有着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书卷气是书法理论研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时象.1990年以来对它的研究集中在来源出处及其产生背景、养成方法与途径、表现形式与特征、理论界定与阐释等方面.这些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成果,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分歧,在理论表述上还有模糊混乱之处,反映出当代书法批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色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书坛由于受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观的影响,只注重观念,而忽视传达观念的操作实践层面,不讲求实践工夫而竭力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得其书法仅是一些理念的堆积.中国古代艺术家对"技艺"层面的艺术实践非常重视,但书法又不仅仅是一门技艺,其所关注的除了结构、章法等技巧层面的美学规律外,还有人格、心志、理想等超越于技艺层面的东西,这是理解书法实践指向的另外一个层面.艺术家通过作品可把理想传达到接受者的心灵世界,进而创造出一个新天地,由此书法可彰显出通向世界的维度,体现出干预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几千年以来 ,中国书法对日本是作为母体与“根”而存在的。只有日本不断地向中国书法学习、汲取 ,却不曾有过作为“母亲”的中国书法逆向地向日本书法这个支脉进行取法的历史现象。但在日本明治维新和二战投降的这两大历史时期 ,日本书法依靠来自西方的冲击与激发 ,开始摆脱作为中国书法从属地位的处境 ,走向了独立自主的新的体格 ,而身处贫穷落后的清末民初与封闭保守的上世纪中叶的中国书法 ,却以不同方式开始了对日本书法的逆向回输。本文对近百年来中国书法对日本的逆向回输的基本事实以及其内容、方法、结果进行了大致的排比 ,对60年代和80年代以后这两个重要时期的书法交流活动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并通过理论上的从译介到比较研究和创作上的从模仿到生态超越这两个课题的设立 ,最终勾画出近百年中国书法与日本书法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法艺术发展以及书法艺术在汉代步入自觉时代的重要反映,在汉代书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