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围绕着手机短信本体论、及其给社会生活的影响对中国手机短信研究进行扫描."哥伦比亚号"事件揭开了研究者对手机短信媒介功能的讨论,并以其是不是"第五媒体"形成正反论战两派;以"非典"事件为切入点,研究者关注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心理乃至文化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传媒公信源于传媒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而公共危机事件则使传媒之公信力愈发得以凸现.中国传媒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理念和报道实践在国家改革和开放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传媒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传播史角度,分析了中国传媒在对2003年2月从广东爆发、而后扩散至全国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的三个阶段的非正常表现,指出了在此次公共危机事件中传媒公信受损的客观事实,并就此提出了六项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03年3月"非典"期间产州调查的一手资料,对"非典"事件前期新闻媒介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量化研究.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事件期间在公众的信息渠道中,媒介居何地位;二是公众对媒介的评价情况.调查发现,媒介在事件前期的表现并不理想,原因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以及在整个事件中它未能成为公众最主要的信息渠道,因而公众对它的评价偏低.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对中国传媒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信息公开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进发.  相似文献   

5.
2003年的"非典"危机,直接催生了从中共中央外宣办、国务院各部委及省级政府三级新闻发言制度的全面推行和铺开,数以亿计的中国老百姓了解了"政府透明"、"信息公开"、"知情权"这些熟悉而陌生的词汇."新闻发言人"作为一项制度,也再次凝聚了关注者的目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03年"非典"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我国产业经济的影响,进而指出我国产业经济应急能力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如新闻价值取向的异化。针对这些不良倾向,中国传媒在实践中应该以人为本、注重文化、持续发展,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应对消费主义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浅论领导人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危机事件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诸如"98洪水"和2003"非典"等事件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危机处理的方法:沉着冷静地应对危机,保证信息通畅、真实,实行统一集中管理,高度重视人民利益,完善危机管理制度与危机预测工作,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9.
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在2003年非典之后有了长足发展,对其在汶川地震中的快速反应和公开报道津津乐道。然而,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报道的架构问题。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结合新闻框架理论,从新闻主题、新闻材料运用以及文字表达三个层面对该报纸的汶川地震报道进行了考察,并由此总结出我国传统主流媒体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呈现出的新闻框架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以"非典"疫情为参照,从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政府在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中的制度性缺失及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比较传媒对禽流感疫情与非典型肺炎的报道,指出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传媒的报道有明显进步,在报道时效、传播渠道、报道内容、传媒与政府的协同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并进一步提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部门应对能力、建立传媒与政府良好的协同关系等,将有助于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2.
媒介融合催生了新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确立了用户的主体地位。掌握用户对于媒体的使用动机、选择理由及满意程度,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资本。为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分析法具体探究青年群体对新闻媒介的接触状况,及使用动机满足程度与媒介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用户对非官方新闻媒介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以新闻微博与移动新闻客户端为对象,媒介接触会影响新闻媒体对用户动机的满足程度和用户对新闻媒体的媒介满意程度;媒介使用动机的满足程度与媒介满意度间存在正向相关。为提升用户对新闻媒介的满意度,实现用户依赖与忠诚,必须在信息动机上强化内容定制,在便利动机上完善信息分聚,在娱乐动机上重视用户创造,在社交动机上追求社交化、本地化与移动化的有机整合,进而塑造具有品牌特色的移动新闻客户端。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曾掀起过一场有关"新闻策划"的激烈论战,学者们为了论证新闻策划是否能够成立,甚至争论到了新闻的内涵.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无视新闻策划背后的社会现实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为了获得利益,媒体在两个方面高度注重新闻策划:其一是通过公关的新闻活动策划来直接获益;其二是通过策划选题的方式进行深度报道以吸引受众.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范式转型.然而由于知识主体仅仅将新闻学看作是一门规范性、对策性或应用性的学科,割断了新闻学与社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因此使这场讨论的意义大打折扣.只有吸取10年前那场论战的深刻教训,我们才能由一个自为的研究主体转变成为一个自觉的研究主体.  相似文献   

14.
报纸成为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的媒体资源.因没有对新闻及时立法,清季爆发的“苏报案”等报案,令清政府感到措手不及.晚清的报案不同于康乾之时的文字狱,而报案的发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的新闻立法.但清季的新闻立法并没有起到实效,而革命党人巧妙地利用了报纸宣传革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诸如“国风报案”与山西巡抚被免、“大江报案”与国内舆论以及辛亥年间的假新闻,等等.因此,晚清由报纸主导的社会舆论很大程度上引发了革命,更顺应了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影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重大事件,不同的新闻媒体有不同的报道。而用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公共政策只有通过大众媒体公开在阳光下,才能为受众所了解、参与、监督,从而得以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在关于"非典"事件、"孙志刚"事件和温家宝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事件、关于减免农业税等涉及公共政策调整的重大事件中,我国的新闻媒体纷纷进行了不同的报道。为此,从中选出几家媒体对影响公共政策调整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从而引导媒体在影响公共政策调整的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发生后,以特定的媒体报道框架来引导受众认知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常见技巧.通过对2013年H7N9禽流感时期,网民针对凤凰网与新浪网报道所发评论帖的分析发现,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媒体的框架设置活动具有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但对受众态度形成影响不大.要促进受众对突发事件形成正确认知,新闻媒体应当注意发挥平衡式框架的认知引导功能,科学规划平衡式框架与倾斜式框架的应用范围,重视新闻转载中的二次框架设置活动.  相似文献   

17.
面对 SARS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华北工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科学决策 ,及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校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依靠科学、群策群力 ,积极进行各种有效防治 ;广大师生员工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使我校在遭受SARS严重威胁面前化险为夷 ,保持了零的记录。这次 SARS的流行与传播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人与自然的斗争是长期的 ,我们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不能淡化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新时期新闻传媒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其三大功能:引导舆论、传播信息、生产文化产品;然后根据新闻传媒的三大功能对新闻传媒进行分类,针对不同追求目标的新闻传媒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最后针对近年来新闻传媒行业出现的内容同质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从新闻传播工作者出发,要克服思维定势和模式化的写作倾向,提高新闻传媒内容的真实准确性;从受众的主体性出发,要满足其正当合理性的需求,体现了新闻传媒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事件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ARS的爆发流行预示着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高风险社会的行列。在习惯于繁荣稳定生活的情况下,突发性社会事件成为警示社会风险的惟一途径。面对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建立一套与风险社会相对应的、比较完善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系统,是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非政府组织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在应对社会风险和突发性社会事件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在迈向现代性国家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完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