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赋税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广安的土地上,北起江淮,南极岭南,东自荆扬,西至益梁,居住着大大小小数十种少数民族,他们皆被泛称为“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夷”、“西式”、“南蛮”、“北狄”被合称为“四夷”。①“南蛮”中的蛮、僚(潦)、俚族,②是秦汉以后南方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三大支,他们向封建政府交纳的赋税,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马克思说:“赋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一句话,它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③封建国家向人民征收田租、赋税来维持国家财政开支,向人民征发兵役、…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宗法、纲常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继承法具有重权利、身份继承 ,轻财产继承 ;重法定继承 ,轻遗嘱继承以及重长幼之序 ,男女之别 ,且继承开始时间无统一规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魏荣耀中国古代人事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选官制度、用人思想和领导者素质三个主要方面。一、中国古代选富制度利弊说进人封建社会以后,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过程。1.严重打击奴隶主...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古代科技管理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科技管理思想具有来源的多派性、统治政策思想的两面性、浓重的政治性和社会功利性、鲜明的兼容性、较强的伦理协调性、注重科技发展的实用性等突出特点。在今天 ,我们应积极借鉴古代科技管理思想中的有益成分 ,为科技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6.
瞿林东 《中州学刊》2007,4(1):196-203
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思想空间非常宏阔,这不仅见于纪、传,也见于表、志;不仅见于纪传体史书,也见于编年体、典制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不仅见于官史,也见于私史、野史、笔记。因此,中国古代史学家同中国思想史的关系至为密切。总结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思想特点,从古代史学家所描绘的历史画卷的背后,不难发现古代史学家思想发展之波澜的事实,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家的丰富思想。  相似文献   

7.
循吏是中国封建社会儒法文化下官僚群体中的典范.由循吏治世形成的循吏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是以德治国,“隆礼重法”的综合体现.在治理社会中教化施德、守礼知节,促使民众明礼守法、忍让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稳定.以礼决狱、哀矜宽宥,宣扬无诉、息诉的思想,使民众达到和谐相处.兴利除弊,减轻徭役,消弭匪患,召抚流民,兴修水利,造福一方,使民众安居乐业.按照儒家思想,比较好的处理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叙事结构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江梅 《云梦学刊》2008,29(4):79-84
与西方"时间化"叙事结构模式相比,中国古代叙事结构模式呈现出"空间化"特征.表面看来似乎毫无章法,但却同样具有内在的经脉和联络,往往通过事件之间的罗列、连缀和组合,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一般,产生叙事结构的整体感与深层的哲理性意味.因此,中国古代"空间化"叙事结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技巧.其中往往隐含着某种人生、哲理的意味.它既内在地统摄着叙事的程序,又外在地指向作者所体验到的人间经验和人间哲学,已经深刻地"人文化"和"哲理化"了.  相似文献   

9.
<正> 孟轲(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是长期统治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创造者之一。孟轲的思想,包括他的赋税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孟轲赋税思想的理论基础——恒产论盂轲一生“言必称尧舜”,宣扬“行先王之道”,“遵先王之法”,主张以“仁政”治天下。“仁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孟轲认为,就是统治者能够体察百姓疾苦,为百姓解忧患。他指出,当时许多人民没有自己的财产,“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讲仁政,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虽然慈善一词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但相当于慈善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在中国早就已经出现了。因此,中国慈善事业的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从佛教教义中去寻找,还应该到中国传统思想宝库中去探求。要而言之,构成中国慈善事业思想基础的主要有:①西周以来的民本主义思想,②儒家仁义学说,③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善恶报应学说,④民间善书所反映的道教思想。上述诸方面的合力,加上社会因素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不断趋向兴盛。  相似文献   

11.
富国富民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富国和福民既有相统一的一面,也有相矛盾的一面。本文仅就二者的理论发展、内涵差别及其互相转变关系作一探讨。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他们的富民思想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孔子到卫国后,看到那里人口众多,便明确主张把“富之”①作为统治者施政的主要目标,并且认为这是对人民实行教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此后,孟子也提倡富民,他的具体措施有两条,即“易(治)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②。但孟子对“富国”则持否定态度,在他看来,所谓富国就是充盈国家财政,这种“不行仁政而…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史学的思想主题屈小强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史典籍一以贯穿着中国古代史学的思想主题。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把握。一、大一统的历史观大一统的历史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中国走向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一统的历史观,也有一个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上,人口与土地的密切关系早已为许多思想家们所认识。他们尽管有的主张控制人口,有的主张鼓励生殖,但其思想都是围绕着人口数量与土地数量、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人口增长的速度与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平衡这一主线展开的,从而成为中国人口思想的精华。 今天,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这一主线,对于发掘古代人口思想的精华,正确处理当今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人口控制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在汉唐鼎盛时代,经济的发展曾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商品经济和国内外贸易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反映在经济管理思想方面也比较丰富,大大超过西方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但是,由于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延续的时间比西方各国长,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献校勘传统历史悠久,而且积累了内涵丰富的文献校勘思想.就校勘目的而言,古人有三个层面的认识:首先是求得文献原本之真,恢复古籍原貌;其次是勘正古籍中的错误,不诬古人,有益后人,促进学术发展;再者是通过校勘古籍,稽古右文,经世致用,有利于国家文治建设.就校勘原则而论,古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主张用多闻阙疑的态度审慎对待古籍,对于古籍中的字句讹舛,绝不轻改妄改.对于校勘家的修养,古人认为,广博专精,勤勉细心,勇于反思,是主体修养的内在条件;广搜异本,占有其他相关材料,吸收前人校勘成果,博采通人,务从其善,是主体修养的外在条件.中国古代文献校勘思想系统而完整,是当代文献学发展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严复在《原畜》按语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经济思想,本文仅对其中的赋税思想展开述论。(一)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一般赋税的四条原则。(1)义务原则:“一国国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2)确定原则:“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不得随意变更.”(3)便利原则:“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于纳税者以最大便利。”(4)防弊原则:“一切赋说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产严复对此极口称赞:“自有论税以来,无如是之…  相似文献   

17.
养民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命题,在这一问题上,基于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的不同方法论,各种主张在行为主体和实施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但都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史料表明,方法论整体主义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它在古代具有自我加强的特点,在近代则带有工具理性的色彩;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影响较小,但一直存在,并未断绝.这显示出在中国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有着思想文化上的基因和气脉,但实现经济思想和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兼容和转型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存在法学并且曾达到较高的水准,但又体现出法哲学由盛而衰、律学不断发展并几度繁荣的特点,这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专制主义及大一统政权对司法的实用性需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法学这一发展特点,促成了古代法制的成熟与完善,也导致了明清以后法制的僵化,但同时对于古代司法的准确、公正及司法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由于生存环境、历史境遇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而言,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道德.由于社会上存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团体,道德状况也是多样纷呈,形成一个大的道德生态系统.中国道德生态系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以儒家、道家道德为主干,其它诸家道德以及后来少数民族道德、外来宗教道德为辅翼.中国道德生态坚持道德至上的原则,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平衡性、制约性、整体性等特征.中国道德生态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国人的特点、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思想都在道德生态中体现出来,它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依据,是中国特有的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先秦时期的自然哲学,体系庞大,内容精深,几乎涉及到了当时人们思维水平所能达到的所有领域,特别是其对抽象玄远的宇宙空间的哲学思考以及在研究自然奥秘和社会问题中所形成的辩证思维,达到了当时世界文明的最高水平。由春秋到战国时代所形成的以阴阳、五行、精气、道等为基本范畴的元气论哲学体系,是古代哲人聪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先秦自然哲学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并在许多领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理论基础。固然,我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与早期自然哲学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