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适应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以同儒家的“礼治”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前辈法家的法治主张和法治实践,创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体系,奠定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他的《定法》和《难势》,在总结前期法家的法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  相似文献   

3.
[说明]商鞅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顺应历史的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同儒家复古倒退路线的斗争中,提出并推行了一条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在军事上,他反对奴隶主诸侯割据的非正义战争,主张“以战去战”,用新兴地主阶级的正义战争统一中国,用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消灭奴隶主阶级的反革命暴力。为此,提出了一条“以法治军”lk的军事路线,主张以法为治军之本,反对儒家“以礼治军”和虚伪的仁义道德的反动说教,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法治思想来统一军队的思想,规定严明的赏罚制度和严格的军事纪律,实行“兵农合一”的“耕战”政策,等等。商鞅的这条“以法治  相似文献   

4.
《性恶》篇是批判孟轲“性善论”的政治哲学论文,是新兴地主阶级推行法治路线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战国晚期,奴隶制已土崩瓦解,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而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正生气勃勃,蒸蒸日上,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也  相似文献   

5.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召开的盐铁会议,是西汉中期儒法两条路线的全面斗争。会上以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盐铁官营等政策是否应该罢除为论争议题,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代表桑弘羊等,与以霍光为后台的代表工商奴隶主和地主阶级保守派利益的贤良、文学等儒家门徒,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巩固还是颠覆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6.
《韩非子》一书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批判儒学的战斗文集,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总结。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思想家。他为发展和实现法家理论,呕心沥血,顽强战斗,贡献了一生。韩非系统地总结了  相似文献   

7.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亲侄,西汉新兴地主阶级的第二代。他在年轻时,曾跟随父辈参加了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为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一集权,立下了“功劳”。所以刘邦分封同姓王时,封了他为吴王。就是这个吴王刘濞,在四十年后,竟充当了分裂倒退的奴隶主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进步的阶级,要想巩固自己的政权,取得反复辟斗争的胜利,都必须执行一条正确的路线。 历史上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秦始皇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统一了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然而,他死去以后,秦二世和赵高却改变了他的正确路线,大搞复辟倒退,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果,赫赫功业,毁于一旦。新兴地主阶级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仅仅经过十五年,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上看,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方式,总是要经历长期、激烈、曲折的斗争。商鞅所处的战国中期,新的封建制已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进入新兴地主阶级进一步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最后统一中国的决战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巩固和发展自己的胜利,凭借什么?商鞅明确提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定分》),把实行法治、加强专政,看作新兴地主阶级的生命,治理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况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他坚决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坚持法家路线,反对儒家路线。他对孔孟儒家的种种谬论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曾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影响很大,这些都给予儒家学派以沉重的打击,为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杰出的代表。他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在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儒法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中,坚决捍卫和发展了前期法家变法革新的理论,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治路线。与此相适应,他还提出了一条使法治路线得以贯彻执行的“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这是战胜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夺取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执行法治路线的一项决策。韩非的《孤愤》,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批判了奴隶主贵族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的“任人唯亲”路线,系统阐明了新兴地主阶级“任人唯贤”的进步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秦皇到汉武,是新兴地主阶级在全国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时期,也是新生的封建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和巩固时期。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一基本矛盾外,始终存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奴隶制复辟的危险性。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前179年—前141年),坚持刘邦和吕后既定的法家路线,为地主阶级争得了将近四十年的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巩  相似文献   

13.
荀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约生于公元前三一三年,死于公元前二三八年,是先秦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法家的优秀代表。荀况的哲学,是在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两个阶级、两条政治路线斗争中产生,并且直接为这个斗争服务的。荀况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在反对奴隶制和它的政治代表儒家的斗争中,在总结前人思想材料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阐述发展了先秦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况哲学,就其内容和深度来说,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度,是他们反对奴隶主阶级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儒法斗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对儒法两家的态度明显地有着三个不同的大阶段:春秋战国到秦,地主阶级是尊法反儒的;到了西汉前期中期,变成了“霸王道杂之”,基本上还是搞法家路线,但尊儒倾向逐渐发展;西汉晚期以后,地主阶级打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旗帜,孔孟之道成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因而也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是地主阶级从尊法反儒到尊儒反法的“三部曲”。儒家思想本来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新兴地主阶级所反对的,为什么后来会变成了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主要精神支柱?我们要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5.
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理论家韩非,对历史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历史任务,论证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战斗措施。 《五蠹》是代表韩非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敢于批判,敢于肯定,字字铿锵有声,句句鼓舞斗志。  相似文献   

16.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新兴的封建制并没有巩固,奴隶制复辟的危险依然存在。只是随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深入发展,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具有着与过去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如何才能巩固封建制度,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制复辟,仍然是西汉时期地主阶级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刘邦总结了地主阶级专政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镇压异姓王叛乱的过程中,制定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这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法家政治路线的坚决实践者,在其三十七年的政治生活中,适应着当时劳动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凭借着已经具备的历史条件,在劳动人民反抗奴隶制的伟大斗争的基础上,铲除了奴隶制的分裂割据,统一和改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国的地主阶级在封建经济占优势的基础上,取代奴隶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围绕着如何实现封建统治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杰出的地主阶级思想家荀况提出了“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治之经,礼与刑”(《成相》)的口号,主张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法家代表。当时奴隶制已经土崩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和封建的生产关系在各个诸侯国相继建立。但是,反动的奴隶主阶级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还时刻伺机复辟。他们大肆宣扬孔孟之道,大造复辟舆论,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十分激烈。韩非纵观了“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在变革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猛烈地批判了孔孟之道,集先秦法家之大成,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提供了一条完整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家在千百万奴隶大起义的推动之下,代表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向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作斗争,要求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去代替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这时法家的阶级基础及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十分清楚的。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指西汉中期到明代中期以及明代中期以后到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奴隶主阶级已经被打垮,奴隶制全面复辟的危险已经过去,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却不断激化起来,农民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斗争越来越厉害,这就使得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的阶级变成了一个保守的以至于反动的阶级。这时的法家和封建社会的前期的法家不同,它已经不再是新兴的革命阶级的代表。但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