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话方言区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出现“黎式普通话”这种语音现象。其中语流音变的处理是个难点问题。轻声和儿化是北京话中突出的语音现象,黎话中没有轻声和儿化现象。雷州人除了要记住这些规律.还要注意不要将自己方言中的变调带入普通话中。这是形成“黎式普通话”的一项重要原因。对黎话与普通话语流音变进行比较.能有效指导雷州人学习普通话。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儿化”规律、“儿化”时的音变情况、“儿化”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宜昌市方言(狭义)语音中的“儿化”现象,并且拟出了《宜昌市方言儿化字表》,列出了常用“儿化字”及一部分“儿化词语”。这对于宜昌市方言研究乃至西南官话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推广普通话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山西方言“儿化、儿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山西87个县的“儿化、儿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69个县有“儿化”,12个县有“儿尾”,6个县无“儿化”,也无“儿尾”。从地理上看,自北向南儿化韵数目依次增多,少的4个,多的37个;从儿化对音节的影响看,影响的大小与儿化的数量成反比;从儿化的构成形式看,涵盖整个实词类;从表义功能看,除表细小、喜爱的附加意义外,还表敬称、方位等意义。总之,山西方言儿化较之普通话语音、功能均复杂。  相似文献   

4.
应县方言的儿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应县方言儿化音的来源,并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几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应县话的儿化现象,通过与大同话、普通话的比较显示了应县方言儿化韵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方言儿化音刍议汪长学关键词重庆方言,普通话,儿化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H172.3儿化是汉语的一种语音变异现象,存在于语流音便之中,即词尾"儿"与它前面一个音节连读时,二者变为一种合音,韵母成了一个卷舌韵母。北京话中儿化现象最常见,而且一部分儿...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儿化韵”与昆明方言“儿化韵”的差异表现为间变各有不同特点。昆明方言“儿化韵”音变最终只有主要元音“e”在变,其他主要元音不变。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应用最广泛的词尾是儿尾,北京话的儿化词更是特别多。衡阳话没有儿化韵,因此不可能有象北京话那样的儿化词,就是儿尾词也极少,象“侄儿”这样的词,还是“儿”而不“化”的,就是说,那是分明的两个音节,不是儿化词。至于象“老头儿”、“玩艺儿”这样的说法,那是借用普通话在特殊的场合作戏谑之称,并不是衡阳话本身实在有这些个词。那么,作为衡阳话最普遍应用的词尾是什么呢?是子尾。普通话也有子尾,但不象衡阳话应用这么广。从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儿化”性质新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儿化”是现代北京语音系统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广大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音现象之一。关于它的历史和现状,人们已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这就使得我们有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这种现象的性质。赵元任(1979:117)认为,“儿”是唯一的不成音节的后缀。吕叔湘(1984:165)说:“[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其他成分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合成一个音节,叫做‘儿化’,书面上有时不写出来。”这是当今语言学界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几乎所有涉及这个问题的著作都持这种看法。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既然认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轻声词和儿化词作了统计和分析归纳。指出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化,人为地对轻声儿化词加以限制和精减,使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标准语和北京方言有严格区别,以利于对外汉语数学和普通话的推广。文章指出轻声儿化与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密切联系,建议在《语法等级大纲》的相应位置作适当说明,指出其规律性。建议将儿化词的口语和书面语形式统一起来。文章也指出了《词汇大纲》的一些疏漏之处,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新的形势对人才的普通话口语水平有较高要求。普通话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说标准自然流畅的普通话,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从已测试的情况来看,在语音方面四川师院的应试者存在不少问题,反映出较明显的四川方言色彩。通过对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和儿化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纠正方音的教学对策,达到发好普通话标准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巴东方言中的儿化,同普通话中的儿化相比较,在儿化对象方面很有些值得探讨的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巴东方言中的儿化对象这个角度对儿化这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巴东方言中的主要儿化对象是单音节的叠音形式,如:“洞洞——洞洞儿”、“篇篇—篇篇儿”、“(白)净净—(白)净净儿”、“刚刚一刚刚儿”。非重叠形式的词语虽然也有能几化的,但为数不及前者那么多,范围也不及前者那么广泛。再从语体的角度来看,能儿化的都是些通俗常用的口头词语,文雅庄重的词语不能儿化。从词性的角度来看,名词性词语能儿化的多,非名词性词语能儿化的少。从使用儿化词语的巴东人的年龄层次来观察,在  相似文献   

14.
新疆汉语方言语音特点的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普通话融合了新疆乡土汉语的突出语音特点,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标准普通话的重要语音特征。而这些语音特点也程度不同地渗入了新疆少数民族所说的汉语。分布区域广的语音特点是一个方言话语音特点中渗透力强的特点,各地的“地方普通话”实际上是吸收了当地汉语方言渗透力强的语音特点的普通话的地方变体。  相似文献   

15.
“儿化”是北京话语音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明显的小称形式。小称形式经常引申为“可爱”的意思。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儿化”还有另一种作用,就是表示轻蔑等厌恶的感情色彩。“儿化”贬义的获得主要来源干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的俗语特征,二是与“小”类词缀的对译。  相似文献   

16.
运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手段,总结归纳某个方言区的普通话等级语音面貌表征,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来说其意义主要在于为测试员提供一个便捷的评判依据,对于普通话学习者来说则指出了克服方音的方向。淄博方言有鲜明的语音特征,表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上则是这些特征的不同程度的流露。一级乙等有语音失误,但是出现的失误都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问题;二级甲等语音失误增多,韵母的语音缺陷有系统性出现倾向,但不是很明显;二级乙等的语音失误进一步增多,声母、韵母、声调、音变都可能出现系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福建长汀方言隶属于闽西客家方言。长汀方言名词后缀“哩”和“子”,跟其他名词后缀“头”(碗头、灶头)、佬(大伦、阔佬)、兜(烟兜、饭兜)、公(蝦公、蚁公)等一样,也是本身不能独立的附着成分,附着在与之组合的单位之后,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和“子”尾。不过“哩”又跟勺“儿”尾不完全相同,普通话的“儿”是“儿化”尾,“儿化”韵[ar]跟前字连成一个音节,本身一般不单独成一个音节,它的语言随着前字尾韵发生“儿化”音变而有所不同。比如,鸡儿、歌儿、街儿。长汀话的“哩”  相似文献   

18.
平谷是北京东面的一个远郊县,县城距北京市区一百多里。它原属河北,1958年划归北京。 平谷话属于河北方言。虽然它是河北诸方言中最接近普通话的一种,但与普遍话的差异也不能忽视,尤其是语音差异。 平谷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声、韵、调、音节结构方面的,而且在音变和语调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差异或轻或重地妨碍着平谷人同外地人的交际。比如:平谷话把“姐姐”说成jiě·jie,相当于普通话的“接接”;把“今儿个”(意思是“今天”)说成zhènr·ge “夜儿个” (意思是“昨天”)说成liè·ge。这些,外地人怎能听懂?再如:“那个人想要那个”这个陈述句,听平谷人说出来就和普通话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普通话儿化韵的类型和儿化韵测试中存在争议的原因,并在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儿化词语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语表》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比《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舟曲藏语语音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儿化韵尾出现的频率比已知所有藏语方言都高。尤其是拱坝乡勒卧村的语音,是目前发现的藏语语音演变史上儿化韵尾现象发生和演变的最为典型的案例。儿化韵尾在舟曲藏语中形成的原因与语言内在演变的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语音的先天性基础和后期语音演变中的特殊细节是藏语儿化韵尾形成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