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乐府古诗《蜀道难》,是我国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长期被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河岳英灵集》)的千古绝唱。其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句的“峨嵋”,到底指什么地方?对这一句应怎样理解?现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唐诗文版本,凡注李白《蜀道难》中“峨嵋”者都谓“四川蛾嵋县西南峨嵋山”(本文为后面叙述方便,暂称之为“南峨嵋”)。  相似文献   

3.
"鸣冤"是近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词语,<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皆释为"喊叫冤屈"."喊叫冤屈"看似简单,其实不好理解,应作细致一点的分析."鸣冤"为的是陈述冤屈以求洗雪,百姓不能自行洗雪时便诉诸官府,"鸣"即为一种诉求方式,但不只是"喊叫".考察发现,"鸣冤"之"鸣"所含诉求方式至少有:其一,击鼓示冤.  相似文献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初唐诗人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名句,其中“儿女”一词,最流行的说法是解为“青年男女”或“小儿女”,见于修订本《辞源》和大多数唐诗选本,无须举例。近年来有些同志否定了上述解释,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他们提出的新解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如刘逸生同志在《唐诗小札》(重订本)中说;“追溯此词源头,还是以泛指感情脆弱的孩子较妥。”李文初同志在《释王勃诗中的“儿女”》(载《江汉论坛》1981年第一期)一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从中推断出一个结论:“儿女”一词,在古时除父母称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王维<鸟鸣涧>中"桂花"之义历来众说纷纭,大多认为并非实指桂花,因为桂花只在秋天而不在春天开放.而从有关史料、唐诗中有关桂花的描写以及王维的创作实际看,此"桂花"应实指一种春桂.  相似文献   

6.
《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王逸注:“九交道曰衢。言宁有蓱草生于水上,无根,乃蔓衍于九交之道?又有枲麻垂草华荣,何所有此物乎?”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是我国民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府库中的瑰宝。由于这首诗歌流传于民间很久,又经过不少文人的加工润饰,因此诗中的名物、词句的诠释,一向众说纷纭。现结合中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诗中的词语作简单的考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天地不仁”的辨释,说明老子的天与道同为一超越性范畴,而非指自然界的天地,并且此天道与基督教的上帝有类似性,因此,“不仁”并非“不爱”,而是超越于人的本能之上的“博爱”,故“天地不仁”应为“天地至仁”。作者认为,以往注家多把“天地不仁”释成“天地无情”,抹煞了老子思想中包含的准宗教形态,即“道”虽不是人格神,但它具有人格神的超越性,不能简单地以“自然无为”来理解。  相似文献   

9.
现行《西游记》最权威的整理本是黄肃秋先生以金陵世德堂本为底本精心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善本,既便于一般读者,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细读此本,有若干词条尚可商榷.  相似文献   

10.
从词汇语义学的视点,结合古代训诂材料,辨析了“投”与“控”的词义特征。在对语证进行充分描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词的语境同义与语言同义问题。辨析发现当今汉语词书“控”条下的“投”注和“跌落”义项只有司马注《庄子·逍遥游》的唯一例证,且先秦两汉古籍中尚未见到此“控”义的旁证。此“控”义是语境文义产生的孤证。孤证难立。由此推出“投”并非此“控”的确诂,因而“投”与“控”不是同义词。此“控”的确诂应为“引”。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讲解《文心雕龙》辨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太炎早年流亡日本 ,在“国学讲演会”上讲演《文心雕龙》由朱希祖等人记录 ,记录稿保存在上海图书馆。本文联系章太炎的其他文章和历代“龙学”研究成果 ,探讨章太炎研究《文心雕龙》的实绩。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昭假”一语,经戴震解释之后,一般认为是指祀上帝而言。北大中文系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在注释《周颂·噫嘻篇》中的“既昭假尔”时都是采用这个说法的。①戴震在《毛郑诗考正》中说:“诗凡言昭假者,义为昭其诚敬以假神,昭其明德以假天;精诚表见曰昭,贯通所至曰假”。②郭沫若的解释与上不同。他曾在《由西周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将既“昭假尔”一句译为:“我们的主子周成王既已经召集了你们来”,其中的“尔”译为“你们”,指  相似文献   

13.
《诗经》虽不如《尚书》那样结屈聱牙,但要读懂它也很不容易。这主要是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从《诗经》产生直到现在的两千多年的岁月里,我国的语言和文字都有很大的变化,而语言文字的变化又是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对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这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主题产生误解,甚至会完全曲解某篇具体作品的原义。我们认为,过去的某些研究文章对《召南·行露》一诗的解释就存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道教流行。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前,道教信徒有一篇题名《步出夏门行》,亦名《陇西行》的乐府诗。但这篇一辞二名的乐府古辞早已无人提及,流传下来的是两篇被认为彼此没有关系、题名为《陇西行》和《步出夏门行》的乐府古辞。  相似文献   

15.
黄金贵先生的《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2年 8月版 )是目前第一部关于古汉语同义词辨释的理论著作。此书是浙江省社科“九五”重点课题 ,后又被列为教育部“十五”课题。作者针对古汉语同义词辨释的严重缺陷 ,以实践为基础 ,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 ,建构了一套古汉语同义词辨释的理论体系与操作规范。这部书不仅对古汉语同义词辨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且以其深度与广度涉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 ,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同义词研究本身。现在一般古汉语词汇专书的同义词专章 ,都是同义词的一般知识介绍 ,言及辨析方法已是强…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诗经》中“颂”之含义阐释分歧甚大。文章从传世文献、考古成果、训诂考据、文化人类学、文化宗教学等角度,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索“颂”的起源及其最原始的意义,认为“颂”可拆分为公”字和“页”,西周之前“颂”字的意义正是包含在“公”字之中,其起源于巫术思维下的一种上古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人类自身)的集体祭典,本义是一种生殖崇拜的祭仪。  相似文献   

17.
有关<神思>篇的篇题和主题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分歧.文章认为:"神思"是指文章写作上的神奇莫测的思维活动中的想象;本篇的主题是关于文章写作中的艺术思维和艺术传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山之阳”中的“河”,指的是韩城市城南的“沆水”,“山”指位于旧时夏阳县西北的“梁山”,“龙门”指位于“梁山”之阳,高门原南界的“龙门砦”,“梁山”,“沆水”,“龙门砦”是旧夏阳县的管辖区域。  相似文献   

19.
现行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小姑始扶床"一句。"扶床"的释义众说纷纭,出现许多牵强之解,将"小姑"的年龄解为十岁左右。从典籍用例来看,"扶床"一词已见于南朝佛经,是文化交流引起"床"的形制改变后出现的。"扶床"有三个义项:本义为扶着床,引申专指儿童扶床站立或学步,进而泛指儿童年幼,经历了一个词义演变的过程。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版本及成书情况来看,原本可能无此句,"小姑始扶床"当源自顾况《弃妇词》。不能将"扶床"的"小姑"理解为十岁左右,"扶床"实指其年幼。  相似文献   

20.
《诗·大雅·荡》历来注疏者甚多,其中有些词语的训释尚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应训“荡荡”为“广大”,训“疾威”为“非常威严”,训“辟”为“有法度”,训“谌”为“专一不变”,训“滔德”为“灾难”,训“兴”为“招致”,训“力”为“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