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方发展经济学演进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景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2):10-14
西方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制度变革问题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其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复兴和制度创新时期.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起飞,除需要有资本积累、科技进步、人力资源等因素外,还要变革和完善政治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世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的定义。发展经济学并不是只产生于西方 ,中国也有自己的发展经济学 ,而且比西方产生得更早。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内容丰富 ,有自己的创造 ,略举几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龚一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38-42
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需要发展理论的指导。本文论述了 (我国 )社会主义必须建立自己的发展经济学 ,并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1,(9):4-9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由于存在综合国力不强、经济增长速度慢、市场化程度不高、贫富差距大、人口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二元结构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需要向发展经济学寻找理论借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借鉴、运用发展经济学在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方面取得理论研究成果,又要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不照单全收、不舍本逐末、不食洋不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瑞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4):160-161
发展经济学作为中国高校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长期以来在承袭主流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但已日渐凸显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新举措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发展经济学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福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4)
发展经济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没有取得成功 ,反而失败了 ,其原因应当从发展经济学产生的背景、研究者的研究动机和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上去寻找。从发达国家的利益出发 ,用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条件和经验得出来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这就是发展经济学失败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侯高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3-27
从“后发优势”视角来理解和把握发展经济学的演进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对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及其对实现途径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演进和发展的,其困境是由于未能找到将“落后”转变为“优势”的有效途径,其发展则是在不同思路的思想实验和发展实践中不断推进的。 相似文献
8.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分析发展经济学研究近十年以来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展经济学已经解决和还未解决的几个问题,探讨发展经济学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的转变历程,解析发展经济学与增长理论从相互背离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讨论了在解释落后国家为什么会陷入贫困陷阱这个问题时,发展经济学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杨慧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37-40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2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必要重新研究对外开放理论,重新审视并调整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它进一步发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荣斌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Z1):177-178
文章对"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促进该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的复兴--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主题与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治经济学在近代西方曾是社会知识的总汇 ,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学科的分化特别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分离导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 ,促使政治经济学的复兴 ,出现了政治学与经济学整合研究的“新政治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又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学 ,它是这两门学科的有机融合 ;它关注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拓展了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范围 ,是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对这两门学科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仕刚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20,(1):38-70
为了弄清楚传统宗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遭遇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口府城地区各种传统宗族活动如祭始祖、修族谱、建祠堂等的考察,来探讨复兴宗族的新结构与新功能。本文认为,始祖墓祭应当被视为是当代宗族复兴的另一个标准,或者说是一个起点。在宗族组织重建过程中,原有的宗族组织结构已由宗族血缘团体扩展为同姓团体,而且内部成员行动逻辑也出现精英与一般大众的分化。在修谱过程中,长辈与晚辈的修谱动机也出现"公"与"私"的分化,而且新修族谱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点。在祠堂修缮过程中,祠堂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形式化"的整合,即外联作用的拓展与内聚性作用的弱化。最后,本文考察了转型时期传统宗族复兴的新功能:一是推动民间社会自我开展资源配置;二是增强社会领域的公共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放松规制与激励规制--新规制经济学的理论主题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新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46-51
以放松规制理论和激励规制理论为主题的新规制经济学的出现,使政府规制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中,可以借鉴新规制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规制体系,从而促进自然垄断产业提高效率、降低价格和改进服务。 相似文献
14.
孙凤仪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7-42
整体上看,中国的意识形态为改革演进起到了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良好的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和激励作用,确保了改革的成功。但主流意识形态在理论和现实的挑战与冲突中趋于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建构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把个人精神生活、一般思想理论与国家意识形态适当分离,在个人观念的竞争中实现接合;应提炼现实、接轨世界、转型话语,以社会公正与和谐为中心进行价值重组,积极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赢得接合中的主导权;应继续保证政治统治的"绩效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俞兆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47-54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理论自成体系.第一,哲学上的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对立引发了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并峙,以<诗学>为代表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主义美学是正统的理论;第二,文学的定义是"生活的批评",其内质是对人生、历史的透视,具有伦理价值的严肃性;第三,文学的人性首先针对的是由历史现代性激发的"物性"所造成的人文精神沦落,其次才是阶级性问题;第四,文学的创作是心灵的合规则的秩序与活动,它遵从的是文学的纪律;文学批评应注重文学活动的审美自律,而不能过于关注"他律".这一古典主义理论的源点为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以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要旨———利益不一致作为线索,阐释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机理、框架以及工具。总结了新政治经济学的流派观点及代表人物,比较了新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政治经济现象中的优劣之处,并初步整理了新政治经济学在金融、经济改革等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崔加强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5-128
公元四世纪前期,西方经历了“同希腊化”阶段,罗马统治下的很多地区的文化教育以及语言都是希腊的,所以罗马顺理接受了希腊的文艺,因此古典主义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公元三世纪的修辞学家朗吉努斯经典的美学论著《论崇高》就是一部古典主义理论专著,他在书中引导当时的文学家向古人学习,强调学习古人伟大作品中的“崇高”风格,他围绕着五个方面阐述了“崇高”的因素,并且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与自然的关系、古典主义创作方法技巧等方面阐述了古典主义的“崇高”品质.朗吉努斯使得“崇高”作为美学范畴,引发了后世哲学家的不断发展和探索,尤其对18世纪新古典主义以及新古典主义集大成者布瓦罗影响深远,为18世纪古典主义埋下了美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李增添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8-73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一套具有说服力的民族复兴话语,充分激发了人民大众的创造智慧和主体力量。20世纪中国三位伟人的政治远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成效、中国共产党“三件大事”的历史影响等为中国共产党自信表述民族复兴话语提供了文本支撑和事实依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民族复兴话语的自信表述,是由国际形势、人民意愿和党的建设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发展型绩效评估是指以发展型组织为基础,以促进发展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总称。企业发展型绩效评估有以下主要特点:以促进发展为指导思想;关注未来,以实现组织发展战略为目标;重视过程评估,把发展贯穿于评价全程;注重软性评价指标;建立成长与发展的伙伴关系;奖酬与成长挂钩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