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施性别保护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倾斜态度,但保护性政策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入选女性的身份危机.以妇代会直选进入制为实例进行分析表明,女性要寻求身份认同必须加强可行性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才是女性获得身份认同的解决之道.在进一步完善性别平等参与制度、组织建设的同时,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制度政策应侧重于女性参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参政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影响,中国女性依旧背负着来自男权社会的压力,性别比例政策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也受到了挑战,女性参政面临着诸多困惑,主要有:女性政治诉求与男性政治中心的博弈、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鸿沟、法律政策认可与实际操作局限的反差。女性参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在政治中加入女性的因素,还要打破男性垄断政治权力的传统格局,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以女性社会角色理论的视角来分析韩国女性总统执政以来其国内女性的参政变化情况,可以看到,韩国女性参政的"玻璃门"正在被逐步打开,但量的增长还未引起质的变化,社会文化对女性参政的接纳度、女性自身政治参与意识和性别比例制度等方面长久以来的负面作用依然是影响女性参政的最大障碍。随着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不断增强以及政治改革的持续推进,韩国女性参政的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女性参政是衡量女性地位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群体开始迅速发展,女性参政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女性参政水平是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本文重点研究女性参政的必要性、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女性就业面临着就业人数比例下降、就业的性别隔离、男女两性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就业过程中前所未有的性别歧视。女性就业困境形成的政策原因在于推进女性就业的性别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调整与修正滞后,保护女性就业的政策的粗括和国家干预机制的弱化亦无法使制度变成现实的动力。当前,应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层次,从女性就业的客观规律出发,实施积极的性别保护政策,同时,公共政策要向传统的性别分工彻底挑战,并进一步探索刚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村妇女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男性进城务工、农业女性化的当今农村地位更加突出。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歧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以及村级治理的力治背景,农村妇女参政状况不容乐观。由此,应该将性别意识纳入政策主流,通过政策干预实现男女平等。文章以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为例,分析了公共政策中的性别意识及其实施效果,提出了保障农村妇女参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参政妇女代表和反映女性群体的利益和呼声,是妇女参政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推动更多妇女进入政治领域的主要诉求之一。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从对传统性别分工和性别角色定型的认识、对男性中心社会传统价值观的看法以及对中国男女平等现状和实现途径的认知等指标来看,与普通妇女和参政男性相比,参政妇女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别意识,对于妇女参政的态度也更为积极。这一发现反驳了认为参政妇女不能代表妇女群体的利益,是“穿裙子的男人”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群体的性别观念日趋平等和包容。然而在这种看似愈加平等的价值观背后,还隐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性对这一未来精英群体的价值渗透,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男、女性别观念的差异。表现为:高校男生的价值观念仍然更多的建立在竞争性的关系模式之上,他们更多的认同个人主义、效率和竞争性的发展分工模式。高校女生的价值观念则更多的挣扎在传统的家庭-共同体纽带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竞争的逻辑之间。二者之间持续而又紧张的压力让高学历女性陷入到更大的主体撕裂和行为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性别意识和社会经济地位对女性阶层认同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性别意识整体上显著影响女性阶层认同,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影响女性阶层认同;性别意识对女性阶层认同影响的城乡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地位对女性阶层认同影响的城乡差异不显著。据此,提出健全法律法规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女性素养以夯实女性的能力基础、强化权利意识以推进性别平等常态化等对策,以期不断促进女性阶层认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广河县穆斯林人口占全县97%以上。近年来,该县妇女参政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但其参政比例仍然偏低,这其中有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因素,也与其薄弱的参政意识、社会分工与社会角色、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批女性作家的异军突起,女性的身份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女性身份的构建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属身份的角度,而是日趋多元化。严歌苓作品中丰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种多元化视角的体现:一方面,她将女性身份置于时代、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出女性身份所蕴含的雌性特质;另一方面,她又对移民女性的身份进行深入剖析,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女性新的文化身份也应运而生。可见,严歌苓在构筑一个丰富的女性形象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构建了女性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2.
“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渐成热点,但研究论域和框架仍有待廓清.借助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研究在西方可资借鉴的若干理论资源或研究路径,以及在当下中国面临的特殊社会语境.结果显示:与西方聚焦的跨国移民性质不同,中国的移民,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乡村—城市”单向性国内移民.由于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之间的差异与间离,研究我国“媒体与移民身份认同的关系”,既要借鉴西方经验,更要立足中国语境.另外,“移民与媒体”议题应该置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互动关系中考察,因为结构与政策的错位和冲突,是中国国内移民身份认同困境产生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3.
庐隐对女同性爱的书写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展演创伤的方式,挑战了世俗对女性之性所安排的异性爱/婚姻这一出路;二是利用异性爱表面下暗藏同性爱欲望的方式,部署了一种弱势的反霸权美学。但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自觉,使庐隐对女性之性的想象挣扎于对意识形态的逾越与禁锢之间。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政策具有公共性,然而,任何社会政策在实际运作中使部分公众受益的同时,又不可避免造成部分公众受损,追求效率价值还是公平价值成为制定良好社会政策的难点。美国医疗保险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覆盖率提高和医保费降低的双重目标,取得公众实质获得和心理认同的效果,为良好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某些启示:社会本位是良好社会政策之根本;受益面是良好社会政策之基础;得失感是良好社会政策之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发挥着“资讯—预警”“协商—对话”“治理—服务”以及“修复—善后”的功能,是群体性事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实践中,社会组织却面临着参与空间受限、参与意愿不强、参与水平不高、参与深度不够以及自身公信力较低的困境,严重阻碍了社会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功能的发挥。为此,必须从完善立法、拓展制度空间,构建评估、激励机制,提高专业化水平以及强化社会组织自律等方面进行政策调适,优化社会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路径,确保社会组织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公民身份视域出发,基于平等与自由政治理念,解析女性与男性差异问题产生的社会缘由,阐述了女性只有达到经济上的自治和独立,才能使自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出发,论述社会如何以不同方式对待女性,审视女性公民身份对促进女性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从共同体与女性认同的关系出发,阐明共同体对女性公民身份的承认和赞同对凝聚人心、激发共同体成员认同力量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探讨了美国犹太移民的身份和归宿问题,小说主人公的家庭矛盾其实是社会文化矛盾的反映。赫索格面对宗教矛盾和文化冲突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焦虑,对犹太移民的身份和生命意义提出了质疑。他试图从性、暴力和大自然中寻求消解身份焦虑的途径,最终在自然之美和情人之爱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也变相地在心理上获得了身份认同。事实上,索尔.贝娄并未解决主人公面临的生存困境,其笔下人物回归自然也有逃避现实的嫌疑,但贝娄通过赫索格对犹太身份的焦虑和认同,表达了不同文化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人口控制后,我国人口总量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却持续上升,这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认为,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是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主要根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现行人口政策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19.
"依赖—庇护"、"委托—代理"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区居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而以"合作—协商"为价值原则指导下的社区民主治理,可以有效促成居民理性有序的社区政治参与,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因此,通过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共同体及其治理体系的认知、信任与认同,增强党和政府权威部门对政治参与的价值引导与制度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沟通、疏导、组织化作用等社区协商民主路径,促进居民对社区民主治理体系的认同与归属,加强社区民主参与的整合与引导,提高社区政治参与的组织化建设,从而最终提升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审视法律及公共政策合理性、正义性的理论标准。社会性别理论使原本看上去正义的法律,经过性别分析就可能暴露出一些不正义、不公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性别意识和性别角度应是我们解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的关键方法。法律、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应以社会性别理论为依据,重新审视现有就业法律及政策,在制定和修改时应溶入社会性别意识。作为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也同样应有性别意识,应针对女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良性的外部环境,达到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