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促进水文化研究的发展,加强水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我刊现面向全国诚征"水文化"类稿件。论文内容包含水利历史、治水思想、水的崇拜和信仰、水哲学、水美学、水文学,等等,涵盖水文化的各个领域。本刊竭诚欢迎您的投稿并务请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正>为进一步促进水文化研究的发展,加强水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我刊现面向全国诚征"水文化"类稿件。论文内容包含水利历史、治水思想、水的崇拜和信仰、水哲学、水美学、水文学,等等,涵盖水文化的各个领域。本刊竭诚欢迎您的投稿并务请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标题与作者1.文章正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正>为进一步促进水文化研究的发展,加强水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我刊现面向全国诚征"水文化"类稿件。论文内容包含水利历史、治水思想、水的崇拜和信仰、水哲学、水美学、水文学,等等,涵盖水文化的各个领域。本刊竭诚欢迎您的投稿并务请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标题与作者1.文章正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依次为一、二、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流淌的"水"是灵动的,是哲学的。统战文化要与时俱进,就必须追根溯源,从中国传统的"水"文化中汲取养分,应该努力生发中国传统"中、和"思想的当代意义,将古圣先贤许多只有审美性的哲学思维改变为可供实践的治国方略。从"水"文化的哲学蕴含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统战文化建设的感悟与启迪。  相似文献   

5.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水乡北京"之称。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传统北京独特的水系文化地理,从元至明清,北京水系文化地理形成了从同心圆结构向散点立体结构的变迁。水系的存在还造就了传统北京的城市生态,"江南想象"、"城市山林"与活跃的城市活动是传统北京城市生态的三个方面。当代北京水文化的发展,应从复原城市水文化标志、疏通文化水脉、打造城市水文化景观入手,实现对北京城市无序扩张的生态遏制。  相似文献   

6.
浅谈水文化内涵、研究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文化是当前文化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水文化研究路径的探讨,可以推进水文化研究的深入展开。文章对水文化概念作了初步界定,指出水文化的实质是通过人与水的关系反映人与人关系的文化,并从科学性、行业性和社会性上定位水文化。水文化研究的推进,也对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之源的精灵——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水事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水文化的界定、水文化主要内容、水文化研究对象、水事活动的特点及研究水文化的意义五个方面 ,对水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地理的视角,在界定杜甫成都诗的基础上,以文化批评的空间理论解析"成都水文化"的历史述说;杜甫入蜀前的历史、地理、文学诸经典文本对"成都水文化"的言说;进而探讨杜甫成都诗对"成都水文化"文学重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关于“三言二拍”的水文化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艺术是文化最直接最积极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说,文化研究与文艺研究互为表里,相互激发,可以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古代小说是文艺的宝库,也是研究水文化的重要资源。“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优秀代表,包含生动丰富、绚丽多彩的水文化因素,以此作为水文化的研究对象,既拓展研究范畴,探索研究方法,又增加文化欣赏意趣。本文分别从“三言二拍”擅长的世情、风俗、市民文化等领域切入,以故事的千奇百怪展现水文化的千姿百态,通过水文化拓展深化小说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揭示水文化研究需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10.
越文化孕育的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化植根于环境,越文化特色的形成是这个地区"西则迫江,东则薄海"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越地古老的水利工程建设是越文化孕育的土壤,发达的渔业捕捞文化是越地水文化的表征,先进的造船航海业使越人成为富有冒险开拓精神的民族。水利和海洋文化孕育了越文化的与水共生的特色,集中表现为经济生产领域中高度发达的稻作文化、水利文化、航海文化;日常生活领域中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开拓精神、灵变谋略;文学艺术领域中发达的山水性灵文化、建筑文化等。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正>为进一步促进水文化研究的发展,加强水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我刊现面向全国诚征"水文化"类稿件。论文内容包含水利历史、治水思想、水的崇拜和信仰、水哲学、水美学、水文学,等等,涵盖水文化的各个领域。本刊竭诚欢迎您的投稿并务请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标题与作者1.文章正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依次为一、二、三、四……;(一)(二)(三)(四)……;1.2.3.4.……;(1)(2)(3)(4)……。2.作者简介内容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县)人),单位,职称,学位。署笔名作者应将真实姓名署于作者简介之中。二、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要求文字简洁而精炼,内容客观而全面,重点突出而新颖,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要出现"本文"、"该文"、"笔者认为"、"作者认为"等用语);不要加诠释和评价性文字;篇幅以100-200字为宜。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35个。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正>为进一步促进水文化研究的发展,加强水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我刊现面向全国诚征"水文化"类稿件。论文内容包含水利历史、治水思想、水的崇拜和信仰、水哲学、水美学、水文学,等等,涵盖水文化的各个领域。本刊竭诚欢迎您的投稿并务请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标题与作者1.文章正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文内标题或小节的层次序号依次为一、二  相似文献   

13.
水文化——越文化生成发展的重要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文化源远流长,其水文化灿若明珠。用文化人类学方法考查,水文化是越文化生成发展的重要基因。尤其随着漫长岁月的历史流变,它成为养育越文化的活力之源;水文化的诸多人文因子,融入和养成越地的文化传统,使越文化在其空间力建构上"和而不同",闪烁诸多亮点,始终与时俱进,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重视"黔中文化研究"的科学价值取向维度,符合学术规范正确阐释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文化区域"与"文化研究"三个核心概念内涵,并科学应用于"黔中文化研究"的学术实践,可持续推进"黔中文化研究",为渝东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处,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与之有密切的联系。水是所有生物生存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人类很早就对水产生了认识,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更是把水排在了五行之首。在《周易》中,水就是其中的重要意象之一;通过"坎"、"困"、"涣"三卦为代表阐释《周易》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各族人民的精神和智慧,反映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少数民族文化中对"水"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运用都是独具特色的。通过对根植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贵州剑河"苗族水鼓舞"的起源、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梳理分析,来探讨少数民族社会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水力学"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以水为代表的液体,其中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水流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工程应用等专业内容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水文化之美,并受到水文化教育与熏陶,课程内容更有文化气息,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更好地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8.
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水利行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谐水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水文化事业和水文化产业,增强水文化实力;保护和整理优秀的水文化遗产,服务当代水利建设;开展水文化研究,服务水文化建设。为此,加强水文化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二要广泛动员全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水文化人才;四要加强水文化研究机构建设;五要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和咨询力度;六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9.
苏轼建立的"水学"是对中华水文化的重大贡献,它包括水工程学和水文化学。水工程学涵盖治水理论和实践,水文化学包括水哲学的感悟、山水文化的鉴赏、山水画的点评、水利的讴歌、水工美学的诠释,苏轼在这两方面均有伟大的建树。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拓宽水文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训。从中外水文化比较角度看,当前我国水文化建设需要继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加大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水法律法规,培养全社会爱水、节水、护水的意识和习惯,加强水文化研究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