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曾经设想过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是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只有在按劳分配里才保留商品经济所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即便在这里,马克思也明确指出:“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却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受不同的生产关系所制约,为不同的生产关系服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曾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因此,一直认为社会主义不能有商品经济。为了解决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人们想出了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对接”的办法,认为商品经济是“中性”的,它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样,商品经济便可以同社会主义一致起来。可是认真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解释是把商品经济当作外来的因素,即从外面引入社  相似文献   

2.
关于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们通常所讲市场经济是一种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是就各种市场经济的共性而言,是一种理论的抽象。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并有其特殊性的。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结合在一起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二重性。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我们分析市场经济也必须从使用价值与价值二重性入手。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经济是生产资源的…  相似文献   

3.
商品关系中的等价交换与公有制的等量劳动互换体现的本质利益关系是对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关系与资本关系既相矛盾又相联系的深刻阐释,揭示出商品经济对特定生产关系的从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利益关系是等量劳动互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等量劳动互换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实现,两者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的内部结构和特有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生产劳动概念一再拓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概念必然进一步拓展 ;知识劳动力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的新特点 ,导致了分配、产权制度的革新 ;现阶段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及经济体制创新 ,缘于全民企业劳动的“三重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站在关系的立场阐述了劳动范畴,而且从社会关系出发对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商品和资本——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物性,而是在于以物的形式承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资本也不是一种物,它也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只能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因此,从关系出发厘定劳动、商品和资本等几个重要范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立足点,也是理解《资本论》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才能完成,扬弃异化劳动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来构建和谐劳动。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报酬的基础,劳动差别是报酬差别的依据。只有承认劳动差别,才能承认报酬差别。“四人帮”不承认报酬差别就是建立在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劳动差别这一基础上的。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的个人劳动,不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表现为社会劳动,而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劳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刚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三大差别还严重存在,因此,社会主义劳动的社会性质的表现还是极不充分,特别是在集体经济内部,这种社会性质的范围还是很小的。所以,在计量劳动时,还不能仅仅用劳动的天然尺度--劳动时间来计量,而且还要用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成果(通常用价值、价格和货币来表现)来计量。这里就产生了计量劳动的二重性方法,即对劳动时间的计量和劳动成果的计量。计量劳动的二重性方法又决定了计量劳动报酬的二重性方法:既按劳动时间计酬,又按劳动成果计酬,并且使按劳动时间计酬和按劳动成果计酬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混淆了劳动和相互作用,表现出把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归结为技术性劳动的倾向,由此决定了马克思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使主体的自我认识的综合被客观的劳动综合所代替。哈贝马斯提出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的“新的范畴框架”,他把晚期资本主义矛盾的特点概括为科学技术扩张,劳动排斥相互作用。他把劳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解为技术性劳动和道德交往实践的关系,这就把生产关系从研究框架中排除了出去,取消了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任务。他把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适用范围局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曲解了马克思的观点,但也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使用价值”范畴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起点范畴;其次,使用价值范畴也是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起点和基础;第三,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理论的重要范畴;第四,使用价值是表达价值规律内容的基本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不理解劳动价值论,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而不理解使用价值范畴,也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0.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经济研究所合编的一本《政治经济学》,系统地阐发了“四人帮”捏造的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重性”论,并把它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该书把这个所谓“二重性”论吹得神乎其神,说什么,只有“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第8页)这个所谓的“二重性”论究竟是什么货色,有必要很好地剖析一下。问题不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没有二重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相似文献   

11.
奥康纳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时代主题,把自然生态因素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联系研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现实解决途径,确立了自身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奥康纳在肯定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协作关系的同时,强调生产劳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作用。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自然等作为生产条件,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生产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新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制约作用、国家对资本生产与自然矛盾的协调,以及资本主义向生态社会主义转型。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其理论视域,还是其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以及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都与生态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关联。我们应该重视观念转变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方面,论证了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规律,说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一般性和特殊性。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上层建筑、资本国际化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马克思揭示的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我们应积极应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宏观历史高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是否具备“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眼界 ,就在于能否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并且彻底运用之于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历史运动之中。在社会主义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复杂关联中 ,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基于“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眼界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的。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 ,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共产党人尚须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眼界认真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合理内核”。但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并未抵消其腐朽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它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 :双方的对立关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共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国外学者得出的结论前提必须是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研究视角不仅 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处考察社会主义本质,更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所产生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上去解读具有动态性的社会主义本质。国外学者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社 会主义本质认知主要有两个领域的争论:一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是否反映着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 社会主义本质谁是核心地位。这两方面的争论都不够全面和具有说服力,可以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本 质,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中所形成的创新理论突破以往时代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和社会主义是近现代世界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对二者之间本真关系的认识,需要弄清二者成型的大时代背景——近现代社会发展所处的商品经济形态阶段。正是这一时代背景造成了近现代两种全球化发展趋向——资本主义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全球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全球化是合作、竞争、斗争关系,与社会主义全球化则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必然性联系,指出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将解决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并就如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方案。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