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姓氏合一现象的出现是战国时代的产物,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与姓氏制度本身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贵族和庶人阶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姓、氏所代表的血缘关系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渐渐弱于政治、经济的一个漫长过程。姓氏合一的完成标志着新的现代姓氏制度的确立。我们在探求姓氏合一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时,不仅要从姓、氏自身含义的变化上寻求答案,更应当从周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与姓氏制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上着手。  相似文献   

2.
姓氏的渊源     
姓氏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经产生就固定不变或永远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存在,只同人类历史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 姓和氏,发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原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姓”由一个老祖母传下来,主要起“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氏”则是同姓的分支.后来,“姓”和“氏”两个概念逐渐融合了.到秦汉时代,姓氏早已混为一谈,所以在司马迁所著《史记·列传》中,一概说成:某某,姓某氏. 几千年来,我国姓氏不断演变.追溯现有三千多个姓氏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①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氏.例如“唐”是尧的族号,其一部分后代便姓唐;周朝有文王、武王等谥号,他们的某些子孙就分别姓“文”、“武”.②以居住地、国名或采邑为姓氏.传说伏羲氏居住在东方,其后代便姓“东方”  相似文献   

3.
“西”姓在我国是一个稀有的姓氏,但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河南安阳也有西姓的分布。对于安阳西氏的起源,学界尚无定论。基于传世文献、民间传说,文章提出了或为西门豹之后,以西市为姓,以官为姓,古西国、西陵国后裔,改姓等观点。但是以目前所掌握资料尚难对安阳西氏的起源做出定论。  相似文献   

4.
上古男子称氏不称姓探因上古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称姓是为了别婚烟,称氏是为了明贵贱,这些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男子为什么可以不称姓呢?有人认为:“春秋时贵族男子之所以不称姓,是因为姓与生俱来,言氏则可知姓。也因为始祖之姓已很久远,单表始祖之姓已不...  相似文献   

5.
藏族自古有姓。藏族姓叫“瑞芒”()。所谓“原人四姓——色氏、木氏、董氏、东氏()和“原人六姓”——色氏、木氏、董氏、东氏、惹氏、柱氏(),可以说是藏族最早的姓氏。现在,藏族有多少姓,由于无此资料,所以无从知道,也难进行综合分析。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藏族对姓的重视程度和使用情况因地而异。一般说来,藏族重名不重姓,知道有其姓,而不常用其姓。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只呼其名而不直道其姓。著书立说署名,也很少用姓。但是古往今来,有些地区则从习惯,并非绝对不用。如酉藏佛教萨迪派的始祖昆氏()就是一大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吐蕃王朝开国功臣,大名鼎鼎的“噶尔”()是姓,“东赞域松”()(注)是名字,“伦布”()则是官衔。在西藏名门望族中用姓者较之平民百姓为多。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姓氏考释纳兰性德(1655—1685)为清代著名的满洲族文学家、大词人。关于其姓氏,从署名上看,无疑是姓纳兰的,但人们又说其为叶赫那拉(纳喇)的后人。那么,他到底是姓纳兰呢,还是姓那拉?从历史上看,纳喇氏乃金朝女真贵族姓氏。明朝初年,居住在松...  相似文献   

7.
姓氏研究在中国源远流长。“姓”最早来源于远古时代的各种图腾和地名 ,“氏”为“姓”的分支 ,“姓”以别婚姻 ,“氏”以分贵贱。秦汉以后 ,姓氏合一 ,数量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胡姓的汉化和汉姓的胡化。南北朝以来 ,由姓氏而产生了谱牒学。姓氏学的研究可以满足人们探讨个人来源 ,了解自己祖先的要求 ,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意识与团结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代姓、氏、名有极其明确的分工,此时并不是人人都有姓、氏,自西汉以来,姓、氏才混而为一,人名最迟至夏、商时代就已出现。先秦贵族命名有一套完整的礼仪和原则。《左传》等文献提供的命名类型有:因梦而命名;因生时特征而命名;因被遗弃而命名;因灵异而命名;因与其父同日生而命名;因战争而命名;因占卜而命名;因国君念其祖功绩,免杀而命名;因生时馈送物品而命名。  相似文献   

9.
史姓两家     
“史”出仓颉、尹佚中国姓氏形成原由复杂,而“史”姓一看字面,就知道是来源手职官名称。像其他很多姓氏宗谱里记载的一样,顺着自家的脉络追述上去,得姓始祖都会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不管是神话的还是历史的,“史”姓始祖追述上去是神话时期造字的仓颉和周代的太史尹佚。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人称史皇氏。他生有四只眼睛,善于观察,见人们用结绳记事繁琐,便发明了文字,在其创制出文字的当夜,鬼神为之哭泣。因仓颉造字有功,其后代便以其官职为氏,称“史”姓,自此,天下方有“史”姓。  相似文献   

10.
姓是血缘的标记,氏是姓的分支。大型辞书对姓氏的收录、释义、书证,应该体现出对姓氏的最高研究水平。《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辞书对生僻姓氏的处理存在如下问题:漏收某姓;对某姓进行溯源,但未列书证;所列书证为氏的书证,不是姓的书证;书证迟后。汉碑收录姓数量繁多,可补正以上四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赐姓”问题是先秦姓氏制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应将先秦文献中关于“赐姓”的史料分为两个阶段来谈,其一为氏族时代的“赐姓”,其二为周代的“赐姓”。氏族时代“赐姓”的实质是部落首长为新生氏族命以氏族名称,周代的“赐姓”是对氏族时代“赐姓”习俗的继承和保留,但此时已不是另外赐以新姓,而只是对被赐诸侯的原有之姓加以申命,以示政治上的承认。所谓“因生以赐姓”就是因被赐者原有的血缘族属而赐姓  相似文献   

12.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大致如下:“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于文。”在有关姓氏制度的文献记载中,郑樵的《氏族略序》可谓记载比较详备,可信程度亦较高。联系春秋战国时代有关的其它历史文献来看,姓氏制度其实就是西周春秋时  相似文献   

13.
左丘明的姓氏,历代有左、左丘、丘等争论。根据姓氏书和谱牒资料进行考证,可知:“左丘”不是复姓,左丘明不姓左丘;左丘明始祖以丘得姓,后世长期任左史,因而改姓左,“左”是左丘明之姓。左丘明的后裔因故“去左袭丘”,丘姓是左丘明的后裔;因避讳,丘又写作“邱”,邱姓也是左丘明的后裔;左姓的一支当也是左丘明的后裔。  相似文献   

14.
张澍《西夏姓氏录》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关于姓氏研究之书,虽无“汗牛充栋”之数,却也不乏“五车”。然而,这些姓氏之书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究竟有多高,从来是被学者们所怀疑的。南宋人洪迈说:“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如唐《贞观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国朝所修《姓源韵谱》,尤为可笑。”洪迈之言,虽多批评,却也可见姓氏学之难。清代中叶的著名姓氏学大师张澍(字介侯)先生,他的姓氏五书被当时人称“尤为绝学”,但是,就在那被人称为“绝学”的姓氏五书中,其纠纷舛错之处,亦不为罕见。何也?姓氏之学难也。  相似文献   

15.
秦及汉初官文书中以“族某氏”表述吏民的氏,说明不晚于战国晚期秦庶民已经较普遍拥有氏。西汉中期以后,《史记》、西北汉简则广泛使用“姓某氏”,甚至成为官文书的固定格式。私名前的称呼在汉初之前应被视为氏,而非姓或后人惯称的姓氏。姓在汉代官文书中的使用可能是改从周道并修订律令导致的统一变化。  相似文献   

16.
和中国人相同,古代日本人的姓名结构也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但是古代日本的姓氏文化有其独特性。「うじ氏」和「かばね姓」结合起来构成了古代日本人的姓氏。日本古代公卿贵族的姓氏多源自地名;中世武家的姓氏「みょうじ名字」也多源于地名。江户时代以前,日本人将「名字」作为表现家族由来的符号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1875年明治政府颁布《苗字必称令》以后,很多人应急随意地给自己起了「名字」。姓氏反映出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是以血统为纽带形成的宗法社会,而日本社会是以地缘关系组成的集团社会或等级社会。  相似文献   

17.
老子姓氏考     
对先秦诸子的称呼,一般是姓氏后面加“子”,如孔子、庄子等。而《史记》说老子姓李名耳,于是关于李耳为什么有违惯例地被称为“老子”,便成为历代学者聚讼纷纭的一个难题。我们认为,老子既姓李,同时也姓老,因为先秦的贵族可以同时具有几个姓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包山楚简中关于身分记载的资料的爬梳考辨,我们得以比较具体地了解战国中期楚地身分制度及社会等级的大致情形。如国家直接掌握大量的“编户齐民”,但自由民、尤其是贵族也拥有一定数量的依附人口和奴婢。与此相关的是,“官(倌)”与“客”先前已分别见于传世古书和古文字材料,但因缺乏背景材料,迄有歧议。结合包山简的记载可见,“官(倌)”为庶人在官者以及“客”为楚国官职的见解,大致可以信从。  相似文献   

19.
傣族的命名     
这里,我们把民主改革前西双版纳傣族的命名情况作一介绍,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傣族无姓。刀××、召××,常见于报刊。据说“刀”这姓氏,是傣历619年(即公元1257年)在西双版纳最高统治者召片领五世时,由“天朝”皇帝赐给召片领的。数百年来直至解放前,“刀”这姓氏,仅限于西双版纳贵族内部在对外交往中取汉字名字时沿用。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后,随着西双版纳傣族封建农奴制和等级制的崩溃,“刀”才演变为一般傣族学生和干部通用的姓氏。至于“召”,是傣语译音,本义为“主”,转义为“官”,凡贵族取名皆冠以“召”。若把“召”认为是傣族姓氏,实为误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都是氏族的名称,由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演化为个人独用的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图腾”),如熊、牛、云等,这些标志以后就演化为姓。古代称呼人还往往冠以地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