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参合农民的视角对新农合展开研究,即从需求方角度探索如何推动新农合制度的发展。本文设计了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广饶县乐安街道进行200户入户访问式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有序Logistic检验、相关分析,得出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总体上满意的结论。本文从期望角度和公平角度分析参合农民的满意度。期望角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本身中的个人缴费水平、报销补偿比例,医疗服务提供者中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政策管理者方面报销手续烦琐程度、村干部的工作能力,自身经济条件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公平角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缴费的公平感、对报销手续烦琐程度的公平感、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公平感等。  相似文献   

2.
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水平与农民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客观上需要政府提高补助水平。但由于农民有限理性的存在,在个人缴费在先且与财政补助同比增长的制度安排下,形成了农民既需要参合补助,又不愿因增加个人缴费以获得补助的悖论,且此情况会因制度供给缺陷而激化。因此,需要对新农合的参合补助路径进行优化。设计灵活的参合缴费模式,调整农民缴费与政府补助的增长幅度,提高农民医疗补偿的比例都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徐义海 《西北人口》2009,30(4):122-125
较高的参合率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运行的基础。从制度设计上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农民的参与。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并不强,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并不高,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退保现象,这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通过对青岛市的研究发现,制度是否稳定、农民从中获益程度、政府资金到住情况以及筹资标准、方式等因素对参合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满意度及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基于中国东部一个富裕省份6个县(区)的调查,用多水平多变量方法探索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满意度及持续性的因素。结果显示,性别、个人社会经济状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程度、内在需要、主观期望参保费用、主观期望共付率与参与率有关。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实施的总体满意度与年龄、政策知晓程度、医疗服务费用、报销情况满意度及主观期望共付率相关。政策知晓程度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总体满意度对项目的可持续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前中国政府下大力气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政府成为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的外在推动力,但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滞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保障没有确立;还缺乏推行合作医疗政策和合作医疗立法的原动力,即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体角色的农民,多数缺乏参加合作医疗的能力、主观积极性;作为主体的农民更多的时候是被动地接受各种规定,缺乏农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全国十个省份1 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有新农合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仍然有近60%的农民对疾病风险持担心态度,新农合还没有为大多数农民提供稳定的健康安全保障预期。新农合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的显著影响体现在补偿机制合理性、政策目标实现和农民就医问题缓解情况等多个方面。其中,医药费负担减轻、报销手续繁简两个自变量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补偿范围大小、医疗条件改善、健康意识提高、看病积极性提高、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未住院和因病致贫问题七个自变量对农民疾病风险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认知与受益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对5个省25个县(市)2 024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2007年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水平,以及这些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初期而言,参合患者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的补偿金额占其当年医疗总支出的比例显著上升,但是,与理论补偿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对大病医疗支出的实际补偿水平不到其理论补偿水平的1/3。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的认知来看,曾报销过住院费的农户的认知水平要高于其他农户,但总体而言,认知水平依旧非常低,且大多数农户对补偿政策的认知都低于实际执行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性要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昕  胡苏云 《人口研究》2008,32(2):62-66
基于问卷调查资料,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持续性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虽然筹资困难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政策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公平性才是决定该项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性因素分析基本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提供农民医疗保障、构建农村卫生体系的重要载体,对于其可持续性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以筹资为中心的医疗制度系统构成角度理论性分析;保险制度设计方案分析和不同地区的制度可持续性要点分析结合医疗制度的其他评价指标进行拓展型分析,如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农民的福利感受和政策的福利效应两个维度考察新农合的政策效果。全国10个省30个村的千户农民调查数据显示,新农合的福利性并未得到农民高度的认可,部分农民认为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医疗机构、基层政府而非农民。新农合在提高农民看病积极性、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农民健康状况等方面已初具成效。新农合在农民的参与,制度的设计与运行、实施与监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了农民的福利感受和政策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对陕西省宝鸡市11个乡镇421户参合农民的调研资料,分析了新农合运行现状及保障能力状况,并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从农民视角对新农合保障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参合农户对新农合保障能力评价为"很强"和"较强"的占62.2%,"较差"及"很差"的占8.84%,评价为"一般"的占29.3%。新农合的贯彻执行力度、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医疗机构的设备保障状况、药品的价格质量、基金管理的合理程度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对常见病的医治能力,是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农合保障能力作出不同评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英豪  高和荣  周琪 《西北人口》2010,31(6):99-102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实施以来,杭州试图让农民和城镇非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医疗保险项目、定点医院,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报销和补偿水平。通过分析杭州新农合实施过程、运作逻辑,从制度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合理性出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实现有差别统一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愿保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政府补贴的增加虽能提高农民的参合意愿,但它仍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可持续发展,要么会因保障水平不够而夭折,要么就会出现财政赤字而难以为续。在短期内,可以在坚持自愿原则下、在自愿性的框架中,通过兼顾门诊补偿、对一年内没有享受住院治疗服务或门诊服务的参合者提供相应的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服务、调整筹资顺序等手段扩大受益面来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通过引入强制性从根本上解决逆向选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包国宪  高选 《西北人口》2010,31(4):124-128,F0003
在调研和梳理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甘肃省新农舍筹资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制度设计上存在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在筹资过程中博弈关系,导致筹资机制的可操作性低,存在地方财政压力大、农民工游离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外、筹资成本太高和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缺乏信心等现实性问题。提出筹资标准合理化、筹资模式高效化和以立法形式来保障筹资,提高新农合筹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对西部农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自然实验,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财政扶持政策对西部农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2004年相比,2006年西部农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概率增加了96.46%,说明针对西部农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扶持政策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口医疗保障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利平 《人口研究》2006,30(3):42-49
基于山东省450份问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状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试点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障碍进行了审视和总结。结果表明,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作为远远不够;农村人口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宣传力度、满意程度、收入、文化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因素,应将他们作为今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罗小锋 《西北人口》2012,33(2):36-40,44
本文以6个省158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运用序数Logistic模型,探讨农村公共事业、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其中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小。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在今后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政府应渐进增加农村公共事业支出比重,不断调整农村公共事业支出结构,并随时更新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以适应广大农民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8.
罗小锋 《人口研究》2012,(3):104-112
基于6个省158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次序Logit模型,探讨农村计划生育、农村卫生事业、区域环境特征、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计划生育的两个因素中只有是否享受奖扶政策对农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是否受过超生惩罚对农民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农村卫生事业的两个因素,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后看病是否改善和医疗支出负担对农民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在今后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政府应渐进增加农村公共事业支出比重,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适当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加大对农村超生家庭的处罚力度,使惩罚标准与收入及财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以27个省份1999~2006年的宏观数据为基础,从描述和实证两个维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民生活消费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减少了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整体上来看,该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我国农民在医疗保健方面消费支出水平的提高,也显著地推动了我国农民在其他生活消费方面支出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与农民的医疗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2004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否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试图从微观层面探讨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步履艰难的原因。该研究建立了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及医疗支出的选择行为两个决策模型,结果表明,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差的农民均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即农村合作医疗组织不仅存在逆向选择,分散农民医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从医疗支出模型来看,农村居民是否有医疗支出及医疗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对此无显著性影响,可见,中国目前推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没有为农村居民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