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公共政策的理论框架出发,诠释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本质特征。文章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是解决中国在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其实质是在生育问题上实施的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方案,以协调个体之间、个体与国家之间目标和价值分配方面的冲突。计划生育政策必须遵循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政策科学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农村的调查,对普惠型公共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了两项政策在农村实施的差别与影响。研究发现:普惠型公共政策在实践中使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利益导向功能趋于弱化,导向作用逐渐减少;并提出应从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确立计划生育国策为上位政策的原则,建立健全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决策协调机制等方面来加强两项政策的协调与衔接。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完善生育政策迈出的重要一步,开启了我国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新时代。这项改革措施并非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而是党中央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兑现1980年"公开信"中所做的政治承诺。独生子女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制定的特殊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4.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引发中外社会各界的争议与关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经历问题认定、政策出台,再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等环节,最终归于终结。作为一项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政策,在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进行政策监控及政策评估,对于探究政策效果及影响,正确决定政策去向及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公共政策周期理论视角下,采用政策评估的科学逻辑及系统方法对生育政策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估,并从当今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探究政策的调整方向,提出政策调整及改进的建议。本文认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已实现,中国的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环境,统筹考虑政策调整、有序完善现行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正当适时。  相似文献   

5.
朱秀杰 《西北人口》2010,31(1):8-12,16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力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梳理、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与出生性别比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与计划生育政策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原新  石海龙 《人口研究》2005,29(3):11-17
中国出生性别比自1980年代开始偏高且持续升高,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男孩偏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现状是基础,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是手段,少生孩子是动因。计划生育政策是促使少生孩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政府为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给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以经济补偿和政策倾斜的机制。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利益调节、奖惩并重、政策推动、长期稳定。江西省南昌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至今已经实行了将近6年,为了解利导机制的实行效果和存在的不足,我们走访了南昌市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对他们的生活情况进行了了  相似文献   

8.
知情选择以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强调政府部门的服务性角色等基本原则为突出特点,将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政策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引入计划生育管理领域,给计划生育工作方式转型以深刻影响,对中国公共政策与管理的变革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雪颖 《西北人口》2006,(3):58-59,63
本文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在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是少数民族自身繁荣进步的需要,以及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出发,作出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口国情和人口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以及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走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1.
生育利益调节机制:计划生育走向公共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育利益调节机制是解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等诸多问题的公共治理机制。该机制是对计划生育的拓展,把生育行为的选择权力还之于民。其核心是通过一系列调整生育收益和成本的公共政策,引导公民自主选择生育,使生育行为微观选择的宏观效应最终符合国家人口政策目标。其理论模型包括宏观模型、微观模型和传导机制。宏观模型是政府判断人口发展趋势、制定人口发展战略的依据,微观模型体现了公民生育行为选择的过程,传导机制是根据宏观模型制定的一系列改变公民边际生育收益及成本、具有生育行为替代效应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政府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论述了将政府公共关系引入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性,透视了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现状及不足,并从政府公共关系的角度提出 建议:一是建立政府公关职能;二是树立政府公关观念;三是完善双向传播沟通机制;四是加大公关资源投入;五是向其他国家学习。  相似文献   

13.
陈如勇 《南方人口》2001,16(2):31-35
未来中国的计划生育应该发生如下转变 :(1)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将从适度人口论向可持续发展理论转变 ;(2 )人口控制的重点将从以人口数量控制为主向结构平衡、素质优先转变 ;(3)政策执行模式从行政经济强制模式向法律规范、经济利益导向模式转变 ;(4)政策执行机构将从计划生育委员会改革为人口政策委员会 ;(5 )计划生育政策与其它公共政策的协调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评估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养老制度试点一年多后,运用在贵州、湖北、河南和江苏四省试点地区的调查资料,从群众对政策内容的认同、对政策运行过程的看法、对政策效果的认同和对政策的信任度等方面,对奖扶制度进行评估。总体而言,奖扶制度是一项受到农村绝大多数干部和群众赞成的政策,政策的运行机制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创新。但政策中有关奖扶对象的确认标准和对象的认定程序等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子女对计划生育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自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 ,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较大下降 ,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的主要形式。本文从子女的角度 ,通过实际调查 ,考察了年轻一代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和看法 ,并基于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若干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家庭变迁和中国家庭政策演进两个方面,以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为视角,对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30多年来家庭政策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提出构建中国家庭政策的建议。中国家庭呈现出核心、主干、联合家庭此消彼长、波动往复的变迁特点,“家本位”价值观占主导地位;同时中国现有家庭政策体现出概念范围宽泛、目标指向含蓄、补救型模式的三大主要特征,也表现出“家庭主义”、“去家庭化”和两者平衡的三阶段演进历程。未来中国家庭政策的构建要围绕中国家庭的两大特点———稳健的“主干家庭”和绵延的“家本位”价值观念,以平衡的发展型家庭政策为取向,向政策概念范围精准、目标指向明确、系统普惠型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口众多、需求多样并存在财政的刚性约束,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推进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是时势所需。以是否政府核心职能、服务质量度量难易、服务可描述性、监督难易、竞争程度、居民需求、政府财力七个因素为指标,通过专家小组讨论法,对各项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购买性及可控性、可外包性做出了评定,并讨论了购买承接方选择、购买模式、央地分工、“十三五”路线图等问题。还针对近年来各地在购买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中遇到的资质要求不一、绩效评估不科学、公众不信任、无谓服务突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了解状况并不乐观,甚至比较糟糕。这可能正是目前影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计生管理方式和服务内容方面,流动人口表现出一些需求偏好。人口计生部门应从流动人口的这些需求偏好出发,调整或改善目前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不同于其他公共服务,旨在满足个人和家庭实行节育的特殊需求。公共服务均等化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无论是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还是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内容,都无法绕过财政能力的区域差异问题。借鉴标准人系数法定量测算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需求,试图构建均等化分配模型,为推进区域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