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9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家庭儿子与女儿外出务工状况对子女兄弟姐妹养老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对子女养老分工有显著影响,并且儿子和女儿外出务工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儿子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倾向不平均分担对老年父母的经济支持,女儿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倾向于共同平均分担经济支持;儿子全部外出务工或女儿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都倾向于不给予老年父母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农村老年人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对儿子还是对女儿,提供孙子女照料都会加强其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但是子女与老年父母居住距离的差别,造成照料孙子女作为结合家庭的中心资源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由于儿子被寄予养老的主要责任,与老年父母代际交换关系受居住距离的影响更大。老年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服务性(生活照料)互惠关系随居住距离的增加而增强,但情感回馈则被削弱,且老年母亲通过向儿子提供孙子女照料得到经济回报的互惠关系强于老年父亲与儿子的互惠关系。老年父母向其子女提供孙子女照料帮助符合合作群体模式下交换的目的是增强回报能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外流下农村家庭代际支持性别分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1年、2003年和2006年"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Logistic模型,从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两个角度研究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性别分工机制的变化。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换仍然符合合作群体模式,由于不同性别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性别分工不同,老年父亲从子女外出中直接获益更多,老年母亲更多地是获得补偿性支持;儿子仍然在家庭养老中承担主要责任,女儿得到老年父母帮助时提供的补偿性支持更多,劳动力外流促使儿子和女儿对老年父母代际支持的性别差异缩小,女儿在家庭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美国远距离老年照料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问题在我国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国传统社会中,老年人养老在家庭进行,养老支持基本上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提供.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养老方式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人口迁移流动的增加导致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分住两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这种代际的空间隔离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老年人获得来自成年子女的照料支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考查美国的"远距离照料"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家庭代际关系转变视角,通过对老年人从子女处获得的经济支持、照料支持、情感支持聚类分析,划分了“低-低-低”“高-低-高”“高-高-高”三种代际支持模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低-低-低”模式下的老年人更可能选择自己家养老和机构养老,“高-低-高”和“高-高-高”模式下的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子女家养老。代际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老年人选择子女家养老有正向促进作用,代际照料支持对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代际情感支持对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具有反向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代中国老年人的代际支持模式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在不断弱化,代际照料支持未对社会化养老产生替代作用,代际情感支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构建老年人的家庭支持体系应侧重代际情感支持,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充代际经济支持和照料支持,以建立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居家、社区、机构的有效联动。  相似文献   

6.
焦娜 《人口研究》2016,(4):88-102
新农保和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农村的两种主要养老模式.文章使用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基线调查(CHARLS) 2011/2013年的纵列数据,借鉴断点差分方法的思想,验证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结果发现,新农保挤出了农村子女对父母提供的时间和服务支持,同时挤入了参保老人对孙子(女)的隔代抚育,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研究显示新农保扩大了父母和子女的居住距离,但统计上并不显著.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向纵深推广,老年人对社会正式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险产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农保不仅提高了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独立性,且通过隔代抚育的挤入作用维持了家庭养老的存续性,在当前的养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中带残存活者的数量不断增多,长期照料服务将是未来社会养老服务的重点,但学术界对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在对过去理论文献进行梳理后对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居家长期照料仍是老年人照料的主要模式,社区照料服务的介入非常必要;接受机构长期照料的群体主要是经济状况好、不能自理程度高、代际间亲密性弱的南方城市长期照料老年人;子女的经济支持和子女数量并不能阻碍老年人选择机构长期照料。  相似文献   

8.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中带残存活者的数量不断增多,长期照料服务将是未来社会养老服务的重点,但学术界对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在对过去理论文献进行梳理后对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居家长期照料仍是老年人照料的主要模式,社区照料服务的介入非常必要;接受机构长期照料的群体主要是经济状况好、不能自理程度高、代际间亲密性弱的南方城市长期照料老年人;子女的经济支持和子女数量并不能阻碍老年人选择机构长期照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在IV-Oprobi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子女数量和城镇居民平均工资作为工具变量以克服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社会养老"模式和 "养儿防老"模式如何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或者协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由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并且两者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它还将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对高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发挥了增益作用,而低龄老年人所获得的家庭经济供养则与其健康状况负相关;此外,子女的日常照料使得父母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双双提升;社会正式支持中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而参加新农保和新医保将会显著提升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水平,从而间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由此可见,"养儿防老"和"社会养老"呈现出协同促进效应,而非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扩展型家庭(Extended family)内部,成年子女共同承担赡养老年父母的责任,研究子女如何就照顾父母进行分工既有助于我们理解扩展型家庭内部的决策机制,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由于每个成年子女照料父母的机会成本不同,资源的优化配置意味着照料父母的责任应该主要由照料机会成本较低的子女来承担。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的全国追访数据(CHARLS 2013),选择子女与父母见面的频率作为衡量照料责任的指标,本文对成年子女照料父母的分工进行实证检验。利用固定效应Logit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其成为父母主要照料者的概率越大,每天与父母见面的概率也越大。如果用子女及其配偶的收入衡量照料父母的机会成本,则收入水平越低,该子女成为父母主要照料者的概率越大,每天与父母见面的概率也越大。因此,子女照料父母的分工体现了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照料父母的责任主要由照料的机会成本较低的成年子女来承担。从政策角度讲,本文的研究意味着政府在制定公共养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子女赡养父母的分工。由于公共政策可能会对家庭养老产生挤出效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该政策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子女产生不同的间接影响,导致不同的福利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006年在安徽省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孝道观念和代际支持因素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居家养老符合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愿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抱有期待。传统的孝道观念对于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起到了阻碍作用。慢性病所带来的医疗需求是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院的动机之一。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更重视感情上的"孝",而子女给予的实际的"养"并不能降低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  相似文献   

12.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趋势影响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萍  高蓓 《人口学刊》2011,(3):70-79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1年、2003年和2006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详细分析代际间双向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对中国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趋势的影响。结果发现,双向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能够减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但是,老人从成年子女处获得日常照料却加速其认知功能的衰退速度,代际支持的显著影响力会以老人的需求为中心产生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硕 《西北人口》2016,(3):78-83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项目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家庭结构的变迁(表现为居住安排与子女数量两方面)对老年人所获得的来自子女的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是否与子女同住会影响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情感支持与照料支持,而子女数量对代际支持的获得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欣 《西北人口》2010,31(3):78-81,85
老人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集弱势与强权于一身的特殊群体。因为弱势,而被给予诸多优恤;因为强权。又被赋予多种责任。在孝道文化的传承与敬老政策的引导下,老人成为传统社会中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discusses demographic trends, socio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licy choices of aging in [South] Korea.... Although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was not so high as to worry about aging before 1990, it is projected that one in eight Koreans will be aged 65 or more in 2020. Because the care for the elderly is mostly expected to be provided by each family, not by the state or Korean society, the role of the family is pivotal in coping with [the] aging problem.... Although adult children currently understand that their aged parents need assistance and support from them, they want to solve the issue of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in a wa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changing attitude toward the old is reflected in family life in terms of living arrangement and physical contacts. This paper also describ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arious welfare policies on the elderly in Korea."  相似文献   

16.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2001年、2003年和2006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个体增长模型,结合农村实际状况,考察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人获得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代际间双向的家务帮助和情感支持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在代际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老年人获得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对获得子女提供的家务帮助具有替代作用;结果反映了农村家庭代际支持仍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揭示了养儿防老的儒家孝文化在中国农村仍盛行,而老年人为子女的牺牲精神现实生活中不可被轻视,揭示了代际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为主效应模型的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娜 《南方人口》2016,(4):29-37
伴随着迅速的社会变迁,老年人晚年照料的被期待支持者与实际支持者之间出现了些许矛盾。基于CLASS 的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晚年照料负责的主体划分为四类,分别是正式支持、子代支持、非典型自我支持和协同支持。通过交叉分析和逻辑回归发现,虽然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认为晚年照料由正式支持来负责的比例都不高,但是独生子女父母在该项的责任认定方面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相比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子代支持责任的依赖,独生子女父母对于照料责任的认定比较分散,呈现出正式支持、子代支持、非典型自我支持和协同支持平分秋色的特点。个人基本特征、经济状况因素、健康状况因素以及生活态度因素等变量均对老年人晚年照料责任意愿的认定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